中醫對於情緒病,是以情緒和情感的異常體驗為特點,或伴有認知與行為等異常的情志病分類,至今豐富多樣。與西醫相比,如癲、狂、郁證、百合病、奔豚病、梅核氣等傳統病名,大致涵蓋有包括抑鬱症、焦慮症、驚恐症、強迫症、社交恐懼症等在內的多種神經症、反應性精神障礙以及形形色色的心身病或自主神經功能的失調狀態。例如癲病以抑鬱狀態為主要特點,狂病則以躁狂等亢奮癥狀為主要表現。奔豚病–焦慮中的驚恐在大約至今1800年前成書的《金匱要略》中,對「奔豚病」有深入和系統的論述。豚,即小豬。奔豚病的臨床特點為:發作性的下腹氣上沖胸,直達咽喉,可伴隨腹部絞痛、胸悶氣急、頭昏目眩、心悸驚恐、煩躁不安,而發作時候則一如常人。因其發作時胸腹如有小豚奔闖,故名。從臨床表現看,此病類似於西醫焦慮症中的驚恐發作,或胃腸神經症(腸道積氣和蠕動亢進或痙攣狀態)以及心臟神經症等,發作中也常伴有過度換氣現象。由此可見,中西醫學的病名,難以簡單地一一加以對應。
郁證、癲證、百合病–與抑鬱症大同小異再看西醫診斷的抑鬱症,是一種臨床上以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和精神運動性抑製為特徵的情感性精神障礙。中醫對抑鬱症的認識,在古代的「郁證」以及「臟躁」、「癲證」、「梅核氣」、「百合病」等中均有涉及。中醫的「郁證」,是指因情感拂郁,逐漸引起五臟氣機阻滯所致的一類病症。狹義概念多指因七情所傷而致的氣機郁滯之證。其主要癥狀如苦悶抑鬱、飲食減少、倦怠乏力、失眠、健忘等等,是與抑鬱症相符的。中醫所說的「癲證」,是以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僵呆,語無倫次作為臨床特徵的病症。現代醫學的抑鬱症也與癲證相關。中醫的「百合病」,以神情不寧,沉默少言,欲睡不能睡,欲行不能行,欲食不能食,似寒無寒,似熱非熱,口苦,尿黃等為主的一類病症。從臨床表現分析,抑鬱症與百合病有某些相似癥狀,只是百合病較一般的抑鬱症表現得更加複雜。
臟躁症及梅核氣–婦女多見中醫的「臟躁症」,是指婦人無故悲傷,不能自制,甚或哭笑無常,頻作呵欠者。多見於婦女產後、絕經期等,與產後抑鬱症、更年期抑鬱症等頗相類似。因此,研究和治療女性抑鬱症,尤其婦女產後、更年期抑鬱症,可從臟躁症來探討。中醫學的「梅核氣」,是以咽中如有物梗,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窒悶,喜嘆息等癥狀為主的病症。婦女多見,且反覆發作,時輕時重。女性因情志之變而導致的抑鬱症常常也出現梅核氣的癥狀。因此,見有相關癥狀的女性抑鬱症患者,可從梅核氣入手診療。
供稿:註冊中醫鄧東林
本草中醫診所 (Suite 101, 21/23 Belmore Street, Burwood NSW 2134)
電話:(02) 85423316
手機:0425332440
(歡迎查詢疾病問題)
圖片: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