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My Health Record在線醫療系統存在諸多隱憂據澳媒綜合報道,聯邦衛生部的My Health Record(我的健康記錄)公民電子醫療記錄系統投入使用至今已有6年,已有近600萬人登記使用。但最近,這個系統被曝光可能存在個人隱私和網路安全方面的隱患。因此,政府從7月16日起至10月15日展開為期3個月的「自願退出」期,此日期之後,系統將默認為每一位用戶創建電子健康記錄。
據衛報7月26日報道,在收到衛生部「信息不準確」的投訴後,國會圖書館刪除了已發布的帖子,其中包含「警察在未收到法院命令的情況下即可查看每位用戶的健康記錄」。一點陣圖書館發言人告訴衛報,他們「決定暫時撤下這一帖子」並進行審查。當日晚間帖子重新上線,刪除了跟衛生部長Greg Hunt言論相矛盾的部分,包括「電子健康記錄將大幅降低信息公開的門檻」「執法機構不需要授權即可訪問內容」等。
該圖書館外交國防和安全主任Nigel Brew此前曾暗示,除非電子健康記錄的管理機構認為訪問請求「不合理」,否則他們「不會總是要求執法機構拿到逮捕令」。這一最初建議得到了昆士蘭警察聯盟的支持,該聯盟告訴其成員,不需要任何逮捕令即可訪問「我的健康記錄」,從而引發了強烈抵制。澳大利亞醫學協會因此發誓要盡一切所能來保護患者隱私。
對此,衛生部長Hunt和澳大利亞電子健康局(Australian Digital Health Agency)一再表示,「沒有法院命令就不能獲取任何數據」。而根據澳洲2012年「我的健康記錄法」第70條,電子健康局可以在「合理認為」有必要調查或起訴犯罪、打擊「嚴重不當行為」或「保護公共利益」時,披露個人用戶的健康信息。Hunt的表態因而與現行法律並不一致。
9號台正在進行的調查顯示,昆州首個開始實行醫療記錄電子化的Princess Alexandra醫院,從去年年中至今已發生過5此重大中斷性系統故障,醫生無法獲取記錄或管理某些藥物,導致重要治療進程被推遲。該系統軟體由美國公司The Cerner Corporation製造,是澳洲政府耗資數十億打造的電子醫療計劃的核心。實際上該系統在世界各國也問題頻發。多年來,英國的國民健康服務一直受到延誤和患者等候名單丟失的困擾。在美國,它被醫院多次投訴並棄用。然而,昆士蘭衛生部堅持認為患者的利益並未因此受到損害。昆州E-Health主管Richard Ashby和Cerner公司均拒絕了來自9號台的採訪要求。
此外,關於青少年個人醫療記錄的管理辦法也引發了爭論。批評人士警告稱,「我的健康記錄」可能會對年輕人保密個人醫療服務製造不利。澳大利亞信息專員辦公室和澳大利亞數字衛生局提供的信息顯示,家長可以替18歲以下的兒童退出「我的健康記錄」,14歲及以上兒童也可代表自己選擇退出。若父母代替孩子創建在線健康記錄,他們的身份將是孩子的授權代表並負責管理記錄。如果孩子沒有選擇退出創建記錄,家長可以申請成為授權代表。不止一位授權代表可以管理孩子的醫療記錄,如果兩位父母均將同一位孩子放在各自單獨的Medicare卡上,則兩張卡都可以訪問孩子的同一個記錄版本。從14歲起,孩子們可以申請管理他們自己的健康記錄,而如果他們不這樣做,授權代表將管理他們的記錄直到18歲。新生兒父母可以選擇在註冊Medicare時退出這一系統。
澳大利亞青少年健康協會(AAAH)呼籲政府在向父母或法定監護人提供孩子「健康記錄」之前,徵得14-17歲年輕人的同意。「這些孩子很容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他們可能不希望與之分享的人分享其健康信息。」AAAH主席Melissa Kang說。而且,他們還擔心醫生上傳的健康狀況摘要或藥物清單等其他信息仍可供護理人員看到,可能會暴露精神和性方面的敏感問題。
父母為青少年創建健康記錄之後,孩子將永遠不會再有機會選擇退出,並在其死後保存30年。21歲的青年工作者和學生Alice Zhang懷疑大多數青少年可能不會在14歲時就接管自己的在線健康記錄。「我很難想像一個14歲的孩子能夠找到這些信息,然後還能成功的去管理它。」此外,也有法律團體擔憂青少年「我的健康記錄」數據被父母濫用或用於監視家庭暴力情況。
編譯:陳曦
圖片:公有領域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8年7月27日 14:58
兩名聯邦議員表示,他們將放棄澳航「主席休息室」和維珍航空「超越休息室」的會員資格,來恢復公眾對政客的信任。 Read More
周二(11月5日)早上 6 點 41 分,墨爾本以北約 150 公里的本迪戈附近發生了 3.6 級地震,十多個人報告感覺到了地震。 Read More
周日(11月3日)下午 5 點 15 分左右,一名11歲的小男孩在與父親一起游過中央海岸的 The Entrance 海峽時被海流捲走。急救人員趕赴救援,周一全天將繼續搜尋。 Read More
由於房貸利率高居不下,購房者貸款能力下降,紛紛把目標轉向房價相對實惠的地區。這種供需變化導致悉尼一系列低價區房價飆升,而部分高價區房價反而有所下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