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離鄉背井來到城市生活,常會為省下租金而住進狹小的公寓隔間里展開蝸居人生,雖然與鄰居僅有一牆之隔,但這堵牆似乎無比高大,讓人與人的關係越來越疏離。為了找回人際互動的生活溫度,共居(co-living)的新生活概念漸漸在世界各地成形。
義大利交際研究單位 fabrica 受泰國地產開發商 AP 委託,在曼谷公寓打造數個共居生活單位,為都市的生活樣貌注入不同的可能性。 AP 提供特殊的「空間獎學金」(space scholarship),資助經濟上有困難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免費的住屋以及工作空間。
在 fabrica 的設計案中,便找來了七位獲得獎學金並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共同居住在一個屋檐下。雖然類似學校宿舍的概念,但事實上這樣的居住空間,在設計上更著重於促進互動的可能性上,所以在空間的規劃、活動上都特別著墨,提供讓人彼此互動的交流空間,在共同生活的過程中也能學習到責任感、獨立性,更讓離鄉背井的他們能擁有如家一般的歸屬感。
空間設計上該共居公寓強調開放性與封閉性,fabrica 將社交的主導權交還給學生做選擇,不論是要一起吃飯、聊天或者只是想獨自享受閱讀都可以當下狀況調整,不受他人影響。為了促進互動 Fabrica 在各個細節大膽操弄色彩、材料、尺寸等設計語彙變化,體現社交重疊的精神。
另外,試圖將公共空間的使用極大化,在傢具規划上特別用心,將儲物空間設計為隱藏式減少不必要的空間浪費,讓固定的傢具為空間的定義結構,而可變動的傢具再隨著需求來做調整,兼顧軟性及硬性需求,滿足多功能的使用面向,絲毫不浪費。即便身處異地,住進這樣的共居公寓,讓平行的陌生人透過經驗交換串聯彼此生活,感受家的溫暖。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8年6月20日 11:36
兩名聯邦議員表示,他們將放棄澳航「主席休息室」和維珍航空「超越休息室」的會員資格,來恢復公眾對政客的信任。 Read More
周二(11月5日)早上 6 點 41 分,墨爾本以北約 150 公里的本迪戈附近發生了 3.6 級地震,十多個人報告感覺到了地震。 Read More
周日(11月3日)下午 5 點 15 分左右,一名11歲的小男孩在與父親一起游過中央海岸的 The Entrance 海峽時被海流捲走。急救人員趕赴救援,周一全天將繼續搜尋。 Read More
由於房貸利率高居不下,購房者貸款能力下降,紛紛把目標轉向房價相對實惠的地區。這種供需變化導致悉尼一系列低價區房價飆升,而部分高價區房價反而有所下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