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青海遊記 (1)——塞上禪林 嘉峪城關

旅遊度假

偷得浮生半月閑,攜妻同赴河西遊。 2016年9月,13天自駕游,驅車3700餘公里,暢遊甘肅青海。從蘭州一路向西,經武威、張掖、酒泉、瓜州、敦煌、阿克賽。向南翻越祁連山脈後,經大、小柴旦、德令哈、烏蘭、天峻、剛察、繞青海湖南岸,過湟源、西寧、湟中塔爾寺,再入甘肅到臨夏拉卜楞寺,最後回蘭州。一路風景如畫。

甘肅地處河西走廊,古迹遍地。瀚海闌干,沙漠商旅,戍邊古城,藝術寶藏。起先在武威張掖一線看到明長城遺址,已覺十分興奮。及至到了敦煌漢長城,才知道兩千年前曾經的國防線原來前出明長城如此之遠。

青海多荒野之地,高原湖泊。極目千里,風吹草低,雪山掩映,酥燈法號。游此地,更覺心胸寬廣,使命感油然而生。

出遊的第一天,中午時分飛機降落在蘭州中川機場,不一會就把租車的手續辦好了,直奔張掖。原以為這段路上純粹是趕路,哪知道車過武威就有驚喜。公路右邊時不時出現一些方方正正的土堆,規模越來越大,數量越來越多。一路上延綿有足十幾公里。心裡一個念頭忽然閃現:這會不會是長城遺址呢?繼續前行,土堆逐漸連成了土牆,更加確信。直到前面有棕色的景點指示牌,果然是長城!高速公路穿越長城遺址,一晃而過。

驅車一路飛馳在河西走廊。像一條天路似的高速公路,震撼!我們偉大的祖國大好河山。這條公路叫連霍高速,從江蘇連雲港到新疆霍爾果斯。河西走廊是我國東西交通要道,南邊是祁連山脈,北邊是大沙漠。常規鐵路、高鐵、高速公路、國道都選線在這一條狹長的谷地中。開車一路向西,開開,看看,歇歇,從里程牌1700字頭一直開到2100字頭。

車近張掖,已是黃昏。只見一輪火紅的太陽照在正眼前,令人不禁想到唐詩的名句:「長河落日圓」。配著剛才所見一路上萬里長城的烽火台,想像著當年「大漠孤煙直」曾經的壯觀。

第二天,去了張掖市郊兩個丹霞地貌的公園。從張掖出發,在同一個方向,距市區50~60公里。市區到景區的公路是一來一去兩車道,路上小客車、貨車、油罐車、拖拉機混行,超車很困難,出城一段尤其比較擁堵,是鍛練耐心好去處。路上兩邊行道樹整齊劃一,很好看。

兩個公園的旅遊設施都造得很好,進門有遊覽車拉到觀景區,為60歲以上老人提供半價票優惠。

七彩丹霞的觀景區內道路寬暢,足以應對節假日的大客流。公園中,每個觀景區就是一個公園。光是在觀景區走走,爬爬山,就夠我們老頭老太累的。公園裡面的丘陵光溜溜的不長草,山體的顏色隨著岩層的紋理黃紅綠白相間,太陽下面特別好看。山上的岩石根據形狀,有的起名叫靈猴觀海,有的叫蛤蟆觀天,還有的名字叫眾僧稽首、神龍戲火,等等。總的地貌特色都是單斜紋理。公園規模很大,據考證遠古是一個鹽湖的湖底。

Z:\596-20180526\Final\B Section\B16 筆匯\593c0005f9266eb06966.jpg

七彩丹霞

七彩丹霞景區門口有住宿,嶄新的客棧,條件不錯。想在地質公園看日出日落的遊客,這裡是理想的宿夜選擇。

冰溝丹霞比較傳統,遊人相對少一些,路也稍窄。景區奇石的造型,有叫金駝迎賓的,有叫祁連情深的,還有什麼桃園結義、盧浮魅影等等,一路遊覽過去,到了合適的角度,還真有三分神似。由於之前遊覽七彩丹霞時比較累,到達冰溝的觀景點後,我們差點不想爬前邊的台階了。在擺渡車司機大爺的鼓勵下,我們勉強爬上了第一個高點,哪知馬上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自此一發不可收拾,繼續爬上第二、第三個高點,走完全程。從高處遠眺祁連山上的白雪,頗為壯觀。

張掖有個大佛寺。主要文物是一尊大卧佛,及歷代經卷。大佛殿已經比較陳舊,十八羅漢已有斷臂的,門和木構件上的畫和漆多有脫落,壁畫色彩已經斑駁,但不失雄偉,尤其是那尊大卧佛,為之前所見卧佛中規模最大者。

藏經閣更值得一看,內有經卷十餘櫃,每櫃有如舊時中藥房的書屜數十個,以千字文為序。藏經中有明朝英宗所賜,曰北藏,極為珍貴。故寺院有底氣自名為「塞上禪林」。這十幾櫃珍貴經卷在抗戰時頗有曲折,馬步芳步兵進駐張掖前,當政的國民黨縣書記長與寺內大和尚商量,把柜子砌在夾牆中,躲過了兵災。相比前殿的大卧佛,這上萬卷經書更能表現大佛寺的內涵。

Z:\596-20180526\Final\B Section\B16 筆匯\2017060505303320.jpg

泥塑卧佛(張掖大佛寺官網)

大佛寺殿後有白塔一座,形似北京的北海白塔,當地稱之為土塔。寺外轉過街角,有一座木塔,原是萬壽寺塔。明代萬壽寺曾與大佛寺齊名。後來寺毀,現在只留木塔。

贊曰:

飛的蘭州,驅車張掖,

駕雲千里,高速四百。

七彩丹霞,遠古湖底,

如僧拜佛,如猴觀海。

金駝迎客,桃園結義,

冰溝盧浮,遊客遠來。

塞上禪林,密閣藏經,

自然人文,游此兼在。

車到酒泉,直接去金塔看胡楊林。這裡胡楊規模不大,但胡楊、紅柳固沙有功,在林場人幾十年努力下,沙漠正在後退。胡楊和沙漠頑強地抗爭,胡楊林外周,遠望還是大沙漠。胡楊林中有一汪水,樹在水邊長,影在水中留,秋日黃葉,十分迷人。

酒泉到金塔的路上,其中有二三十公里戈壁公路。路兩邊沒有一棵樹,只有遠處隨風颳起的沙塵,西照的太陽曬得臉上、手臂上發燙。酒泉到金塔的這條路,名叫酒航路。順這條路下去,就是中國最早的航天發射基地。估計金塔也是因為這個關係,國家投資改造沙漠,形成了一片綠洲。

酒泉,其地名源於一個優美的故事:漢武帝時,驃騎將軍霍祛病大敗匈奴,駐軍於此。皇帝賜御酒以示慰問犒賞。霍祛病認為勝利是全軍將士流血犧牲換來的,皇帝所賜御酒應該與全軍共享。便當著使者的面,把一壺御酒傾入帳邊水渠,讓眾將士取水共飲之。此後,人們便將這地方稱為酒泉。酒泉是戈壁綠洲,瀚海駝鈴、絲綢之路、大漠孤煙、長河落日、胡楊紅柳、神州基地,為我們遊覽此地增添了歷史的、人文的、催人奮進的內涵和回味。

漢武帝之前近百年間,匈奴一直是我國北方的大患。劫掠我邊民,搶奪我財物。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漢武帝的太爺爺漢高祖劉邦和匈奴打仗,被匈奴大軍包圍七天,差點逃不出來。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國力逐漸強盛,希望解決這個問題。霍祛病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湧現出來的英雄人物。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他的軍功是這樣的:六次率軍出擊匈奴,殺敵十一萬餘級,降渾邪王以下數萬人,「遂開河西酒泉之地」。霍祛病「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豪言、封狼居胥的壯舉,兩千多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兒女奮發進取,自強不息。

酒泉市中心有座鐘鼓樓,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了。原是東晉時酒泉古城東門舊址,後來城市擴大,變成了市中心。城樓外包青磚,三層木樓,呈正方形,氣勢宏偉。東西兩面分別懸掛「聲震華夷」和「氣壯雄關」巨幅匾額,是光緒年間的舊物。鼓樓有券門通達四方。四個門洞的門楣上,分別為「東迎華岳」、 「西達伊吾」、 「南望祁連」、 「北通沙漠」的門額,點明了酒泉的地理、山川位置。登城的步道建在城樓的東側,面朝中原腹地的方向,酒泉鎮守祖國西方邊陲的含義不點自明。

鼓樓的四面分別是東西南北四條大街。街道兩邊現代化的商業樓、步行街,和充滿歲月蒼桑的古城樓相互映襯,向人們訴說著酒泉的昨天和今日。晚上在鼓樓東北角東方商廈四樓美食城便飯,飯菜間似乎仍蕩漾著二千多年前御酒的醇香,耳邊仍迴響著驃騎將軍統率大軍抗擊匈奴侵略者的馬蹄聲。

贊曰:

既驅匈奴,以此為家,

驃騎鐵甲,御酒醇香。

氣吞伊吾,聲震華夏,

東依太岳,西拓新疆。

大漠綠洲,塞外江南,

人進沙退,金塔胡楊。

航天基地,酒泉新貌,

長征飛天,神舟起航。

從酒泉出發,按著百度地圖上指示的縣道鄉道,來到一個魏晉磚壁畫墓博物館。這居然也是個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這是一個位於酒泉戈壁灘上的,共有1400多座魏晉時期古墓群的區域。系漢武帝時起設西域四郡,後會三國兩晉時中原戰亂,此處便成殷實人家避難遷居的去處。這些人故去後在戈壁的墓葬因乾燥少雨,保存較好。

部分墓葬有墓磚畫,棺木上也有繪畫,以及各種出土文物,通過表達墓主人的生活場景,展示了當年的社會風貌。畫中雜有胡人形象,商旅繁忙,顯示了當時華胡雜居、中西交流的狀況。畫中還出現有桑樹,顯示當時氣候比現在濕潤。現已發掘的18座墓葬中出土有兩把骨尺,為當時的一「尺」究竟多長提供了實物證據。蓋當時一尺是相當於現在23厘米多一點。所以三國演義有身高八尺之說,不過相當於現時一米八、九身高的樣子。

在已發掘的古墓中,有一座允許遊客下入墓室內參觀。從地面下入墓室有幾十級台價,內可容納十餘人。墓室分前、中、後三券,應該是當時有一定地位的官宦人家的墓葬。棺槨和陪葬品已被起出,入內參觀的內容主要是墓磚上的繪畫,描繪墓主生前的各種生活場景。這磚壁畫畫風古樸別緻,深埋地下近二千年,色彩仍然鮮艷。聽著講解員敘說這古冢中的一幅幅畫面,不禁感慨世事蒼桑,人生苦短。正所謂: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Z:\596-20180526\Final\B Section\B16 筆匯\584_757898_946803998fe1dcb-2.jpg

嘉峪關

接著去嘉峪關。嘉峪關是古代防禦性軍事工程,設計巧妙,質量優異。天下第一雄關名不虛傳。關城向西,大致呈回字形狀。西面是塞外,向東是關內。外圍一圈羅城,內嵌一圈衛城。羅城西口嘉峪關城門,東口文昌閣。嘉峪關城門外西出300米處,有「天下雄關」碑和碑亭。衛城西口叫柔遠門,東口叫光化門,光化門城樓有匾,上書「天下第一雄關」。瓮城城門上有門額,上書「朝宗」兩字,表示此門向著祖宗故土方向朝拜的意思。光華門柔遠門和光化門均設有瓮城。內外城之間間隙為華胡民商通道,衛城為駐軍場所。羅城西側城牆南北兩角有箭樓,衛城四角有敵樓。

內外城間隙民商通道在東部光化門到文昌閣有一較大區域,建有關帝廟一座,戲台一座。文昌閣城內原有壁照一面,現已無存。衛城內有游擊將軍衙門一座,水井一口。

城牆大多為土牆,無磚砌外皮。重要部位比如城樓基座有磚塊包裹。柔遠門瓮城城樓後留有餘磚一塊,以展示建設過程中整個工程的預算之精確,僅多此一塊磚。嘉峪關的城磚均為土黃色,與南方所見青磚紅磚不同。

羅城西南角有長城延綿往南,因建在廣闊的戈壁上,稱明牆。明牆往南沿伸7.5公里,到長城第一墩。羅城西北角建長城往北,位在山巒以東,從西邊入侵之敵在上山前看不到城牆,越過山頂後方始得發現,故稱為暗牆。向北的長城一直建到山上,形勢陡峭險峻,現稱之為「懸臂長城」。上山後城垣拐向東方,延綿萬里,直到萬里長城的起點河北山海關。

長城第一墩是嘉峪關向南沿伸的一段長城的盡頭,築於討賴河邊56米高的河岸上。遠望嘉峪關,城樓歷歷可見。

贊曰:

長城萬里,嘉峪為終,

鎮戍邊防,華胡相通。

天下雄關,將士忠勇,

懷遠柔邇,光化朝宗。

磚上彩繪,獨具一工,

魏晉先民,千年古冢。

滾滾長江,奔流向東,

英雄已逝,留此畫風。

 

圖/文:陳世和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