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是一天活力的開始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因為身體經過一夜休息,近12小時未進食的狀態下,血糖濃度會下降,導致早上起床時精神不濟、體力不佳,對於能量的需求很迫切。因此人必須通過早餐,才能喚醒身體、重新開機、正常運作。但是現代人容易忽略早餐的重要性,有人早上趕著出門上班或上課而省略不吃;或者是前一晚吃得太晚,早上沒有胃口;甚至是想追求好體態,誤以為早餐不吃可以瘦身。根據國健局-國民健康訪問結果顯示,16~64歲的民眾中,有1/4的國人不吃早餐。
不吃早餐很傷身
一項「吃早餐可減低高血壓、肥胖及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研究發現,追蹤一年後,只有16%的受測者會在學校的食堂中吃早餐,而近10%受測者更表示,他們從不吃早餐。不吃早餐是造成身體化學不平衡的第一步。因為沒有進食,身體會出現高碳水化合物的需要,當看到高熱量食物時,便會產生需要進食的慾望。事實上,吃早餐可使精神更集中,也可幫助睡眠,而經常不吃早餐就長遠來說,會造成肥胖、體重增加、第二型糖尿病、中風及心臟病。常吃早餐的人不但患上糖尿病的風險較低,患上腹部肥胖、代謝症候群及高血壓的機會亦低。此項調查最大的突破是把不吃早餐列入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因素,研究人員認為,每天吃早餐與否與代謝症候群的發生有高度的相關性。
如何聰明吃早餐?
吃對早餐有助於生理運作上軌道,提高注意力與反應力,因此早餐不但要吃,還要吃的好與健康。一份兼具營養與健康的早餐要以高纖、低脂肪、優質蛋白為主。研究指出,每日1/3的主食是低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可以降低許多慢性疾病的風險。而含有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是提供人體充足能量的必需營養素,讓思路清晰、提升專註力。
早餐時間是一天中消化吸收最佳的時刻,如果人能在早餐時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一方面可提供大腦所需的胺基酸,使大腦更清醒,使一天的學習力與專註力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可補充肌肉所需要的蛋白質,維持身體的肌肉量,避免肌肉流失所產生的代謝率下降。大豆蛋白被評定是「全球蛋白質營養評鑒第一」、以及「消化吸收率第一」的蛋白質,提供完整的必需胺基酸,好吸收、零膽固醇、低脂肪,既不會造成身體負擔又能幫助大腦製造神傳導物質,是優質蛋白質的首選。建議每日在早餐中補充大豆蛋白,可使精神充沛、頭腦靈活更能維持好身材!
供稿:康寶萊(澳)iFLY健康俱樂部
網址:www.heryuan.com
電話:0430 331 055
圖片:網路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8年5月29日 11:30
兒童服裝店Blue Sky Kids Land 及其兩名董事 Guo Dong Gu (顧)和他的妻子 Fei Rong Yang(楊) 因剝削四名中國移民、妨礙公平工作局的檢查而被罰款 510 多萬澳元。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19 01:50 文/清簫 今天繼續講《古文辭類纂》。上期講了姚鼐在此書序目中所謂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這是序目里最關鍵的部份。下面我會結合該序目以及不同文體的範文,帶大家一起欣賞古文,提升鑒賞與寫作水平。古文有些寫法在現代依然不過時,取決於學者怎樣運用。希望能幫到大家。 《古文辭類纂》序目最關鍵的一段是:「凡文之體類十三,而所以為文者八,曰: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則精者亦胡以寓焉。學者之於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終則御其精者而遺其粗者。」一是簡介古文分類,二是概述構成一篇文章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現在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此書的13個文體類別: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記、箴銘、頌讚、辭賦、哀祭。這13類文體或許乍看難以理解,我們不妨進一步歸納,其實可以歸為三大類: 1、說理(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 2、記事(傳狀、碑誌、雜記) 3、抒情(箴銘、頌讚、辭賦、哀祭) 這樣是不是更加簡單清晰了?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之文以理為主;傳狀、碑誌、雜記以事為主;箴銘、頌讚、辭賦、哀祭主寫情。透過姚鼐所列文體的順序,可知他認為學文應當先學議論文,後學敘事文,最後學對辭藻精美要求較高的抒情文。我們試分析他如此安排的原因:無論是否能成為文學家,都要條理清晰,明辨是非,所以議論文是基礎。記事文比議論文稍難一點,比如給一個人作傳,或寫墓志銘,至少要對此人的生平全面了解,並在諸多大小事中取捨,挑出最重要的事,且次序嚴謹,還要真實,所以很考驗功底。至於頌讚、辭賦、哀祭等重在抒情的文體,寫作難度更大,但即使寫得不好也沒關係,至少前面已經學會寫最重要的議論文和記事文。 (圖:Adobe Stock) 再來看《古文辭類纂》所選文章的朝代比例。其中,先秦文佔11%;兩漢文佔20%;六朝文佔1%;唐宋文佔59%;明文佔5%;清文佔4%。唐宋文比例最大,在唐宋文中,大多數都是八大家的作品,即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的文章。而六朝文比例最小。上期介紹過「桐城三祖」的文學觀,結合上期內容,各位想必不會對上述比例感到意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