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樂曲究竟練多少遍才能掌握?這是個從學琴伊始就困擾著大家的問題。前段時間終於有國外資深鋼琴家給了個說法:正確彈奏37遍可以真正掌握一個樂段。
對於這個數字,圈外人的反應是:我暈,要練這麼多遍才能掌握啊?練鋼琴太變態了。而圈內人的反應是:我暈,練37遍居然就可以掌握?哪有這樣的好事。如此截然相反的兩種態度說明——至少問題不像你看起來這麼簡單。
我曾遇到過一個怎麼也彈不好的樂段,後來有一天一咬牙一跺腳,痛下決心,一定要彈好,於是躲進琴房,每個樂句練100遍。如此這般轟炸下來,結果還是沒有太多改善。痛定思痛,我發覺練不好的問題肯定不僅是堆積遍數這麼簡單。因為:
正確的不僅是音符
一位鋼琴大師說過,光彈對音符不算掌握,要能夠身體放鬆地彈對才算掌握。因此,練琴不光只是重複練習音符,更重要的是找到演奏的正確狀態,並固定下來。因為你的演奏狀態直接關係到音樂表現,身體僵硬地、如履薄冰地、頭腦一片茫然地彈對不算真正的彈對,所謂音符都對,音樂卻不對就是這樣的狀況造成的。
手與心的同步
何為同步?就是我的心中完全知道我的手指彈琴時的每一個細節,甚至可以在心中完全模擬演奏。原來心練比單純手練要累得多(單純手練基本上是無腦的),但效果卻也比手上的簡單重複要好得多的。當你練到心與手的同步,那麼就大功告成了。至於其中練了多少遍,基本已經不會考慮這個問題。
正確不是最終目標
彈琴不是做數學題,彈對不是最終目標。通常來說,當你這遍彈得不錯,希望下一遍能夠保持,那麼夢想多半破滅,只有當下遍提出更高的要求的時候,你才能繼續彈好。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會進一步明白彈琴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通常來說,當你這遍彈得不錯,希望下一遍能夠保持,那麼夢想多半破滅,只有當下遍提出更高的要求的時候,你才能繼續彈好。
敢於「改」(不僅是改指法,還有改踏板,改連線,改分句等)才是真英雄。那些一提到「改」就唯唯諾諾,總是想用「習慣了,改不過來了」搪塞過去的人,沒看懂的是:躲開了「短痛」卻躲不開「長痛」,你為了眼下的「安全」犧牲的是長遠的提高。正是那一次次「改」的過程,使你的功力提升,琴藝精進。傅聰就說過,他從來不怕「改」,甚至冒險臨場「改」。說不定沒有這一「改」,便也沒有了這場精妙絕倫的音樂會呢。
說了這麼多,到底要練多少遍才能掌握,其實沒有正確答案。說到底也簡單,就是練到自己覺得掌握了那便是掌握了。練琴的過程也就是給自己洗腦的過程,逐漸讓自己相信自己已經掌握的過程。注意,這一定是打心眼裡真正的相信,而不是自欺欺人的假裝。所以有一句特別精闢的話是這麼說的,練琴就是練一段完美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