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我們彼此獨立卻又相互聯繫,無論是利益還是感情,有關聯就難免有矛盾,有碰撞太過計較便是徒增煩惱。
凡事多一點寬容,少一些計較,才會活的瀟洒,活得舒服!
不與陌生人計較
俗話說:脾氣人人有,拿出來是本能,壓下去才是本事。
我們總是習慣在相熟的人面前展現自己的大度寬容,這是人之常情,而在陌生人面前依然能保持寬容的卻取決於個人素質和教養。
曾看過兩個小故事,讓人印象深刻:
公交站前,一位穿著時尚的女士,和一位民工大叔一起上車
女子為了搶座,匆匆往裡搶,撞到了民工大叔,不道歉也就算了,反而出口譏諷:農民工也坐車衣服那麼臟,能不能注意點!
刻薄之情,溢於言表。
大叔特別尷尬,也沒有反駁,上車後默默站在車門旁。
而在另一個地方,同樣是在一輛公交車上,因車上人多,一位女士無意間踩疼了一位男士的腳,便趕緊紅著臉道歉說:對不起,踩著您了。
不料男士笑了笑說:不不,該說對不起的是我,我的腳長得太不苗條了。
哄的一聲,車廂里立刻響起一片善意的笑聲。
人生而平等,沒有誰比誰更高貴,同樣的事,因教養的高低不同,而呈現截然不同的結果。
什麼是教養?教養就是推己及人,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懂得每個人都不容易。
少一點計較,多一點寬容,這就是最好的教養。
不與朋友計較
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對好朋友,一個叫管仲,另一個叫鮑叔牙年輕時,管仲家裡很窮,又要奉養母親,日子過的非常艱難。
鮑叔牙知道後,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因管仲沒有錢,做生意的本錢幾乎都來自於鮑叔牙,但是,當賺了錢以後,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
鮑叔牙的僕人看了就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沒出多少,拿的卻比我們主人多鮑叔牙卻對僕人說:不可以這麼說,管仲家裡窮,又要奉養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係。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時管仲都躲在後面,大家就罵管仲說:管仲是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說: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命去照顧老母親啊。管仲聽到就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啊。
現在我們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朋友之間彼此信任的友情。
心胸寬闊海能容,計較聲中情已窮,真正的朋友之間,從不會斤斤計較,相互猜忌。
尊重並理解朋友的選擇,不是妥協而是一種情商和格局的體現,對朋友斤斤計較的人,最終只能收穫孤獨。
不與鄰里計較
安徽桐城有一條巷子,名為六尺巷,這個名字的來源卻是一場鄰裡間的糾紛。
清康熙年間,張英擔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他老家桐城的官邸與吳家相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兩家出入使用。
後來,吳家要建新房,要佔這條路,張家人卻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下,將官司打到了縣衙縣官見兩家都是名門望族,遲遲不能決斷。
張家人見有理難爭,便寫信給張英,想讓他插手此事,打贏官司。
張英看罷卻只是笑笑,提筆在家書上批詩四句: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看過書信,明白其意,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主動讓出三尺地基,自此鄰里和睦共處,六尺巷也因此得名。
張英在對鄰居的處理上,沒有選擇以勢壓人,而是選擇不與鄰居計較俗話說:遠水不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
不與鄰居計較是一種理智,更是感悟人生後的一種智慧。
假如你在生活中與鄰居有難解的糾紛,也不妨讓他三尺!
在生活中,我們所需要是每個人帶著善意以誠相待最舒服的關係,貴在不計較,這中間需要求同存異,需要犧牲小我成全大我。
終有一天,當你看到別人帶著笑容向你伸出手時,你就會懂得人與人相處的快樂,你就會知道當初的不計較都是值得的。
來源:文章吧
圖片: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