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3月12日消息,據法新社報道,法國著名時裝設計師于貝爾·德·紀梵希去世,終年91歲。他生前曾為奧黛麗·赫本和傑奎琳·肯尼迪設計過服裝。
另據環球網綜合,法新社3月12日消息,法國時尚品牌紀梵希創始人休伯特·德·紀梵希(Hubert de Givenchy)去世,享年91歲。
法國著名時裝設計師Hubert de Givenchy 環球網 資料圖
創立人Hubert de GIVENCHY的中文名為于貝爾·德·紀梵希,身高198cm,於1927年2月21日出生在法國諾曼底Beauvais的一個藝術世家。他自幼就展露其藝術天份,於十歲時參觀巴黎萬國博覽會的服裝館之後,便決定成為一位時裝設計師。1945年,當他還只是一個美術學校的學生,他就開始在Jnoques Fath的工作室實習,之後又跟隨過Robert Piquet、Lucien Ldiong與Elss Schiaparelli等設計師。
法國著名時裝設計師Hubert de Givenchy 環球網 資料圖
1952年2月2日他首度在巴黎推出個人的作品發表會。在這場以白色棉布為主,輔以典雅刺繡與華麗珠飾的時裝展中,他的創意才華令在場人士驚艷不已,同時也奠定了紀梵希 (GⅣENCHY) 在時裝界的尊崇形象。幾十年來此品牌一直以「優雅的風格」而著稱於世。
紀梵希於1989年開始涉足護膚及彩妝事業,希望能讓所有的女人更漂亮。Givenchy除致力於男士紳士服裝及成熟典雅的女裝精品設計外,更從未停止過為女士增添美麗丰姿而進行的香水、護膚及彩妝用品的研發。
1927年,紀梵希出生在法國Beauvais的一個富有家庭,父親是礦山業主,家裡並不贊同年輕的紀梵希從事時裝事業,而是希望他能成為一名律師,但紀梵希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1945年,畢業於巴黎藝術學校後,紀梵希涉足時裝界的第一份工作是為巴黎Jacques Fath設計室設計服裝,然後是Robert Piguet設計室。
1946年,與Lucien Lelong的助手皮爾·巴爾美(Pierre Balmain)和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一起為Lucien Lelong設計室工作。
1947年——1951年,一直為Elsa Schiaparelli設計服裝。
1952年,紀梵希創建「紀梵希工作室」(the House of Givenchy),其以瀟洒精緻走紅巴黎。與此同時,將自己的第一個系列命名為Bettina Graziani——法國的超級名模。簡潔的蟬翼紗上衣配棉質百褶裙,清新明朗。
20世紀50年代,好萊塢經典女星Audrey Hepburn與時裝設大師Hubert de Givenchy的完美組合締造了時裝史上一段深入人心的佳話,其中以影片「Breakfast at Tiffany」中各種小黑裙造型最登峰造極。此外,Givenchy美妝繼承精緻的法國風情,令品脾始終在美容界佔有一席之地。
Balenciaga被紀梵希視作良師益友,儘管紀梵希從未為其設計室工作過。
1953年,紀梵希開始為好萊塢電影明星設計服裝,並受到前所未有的歡迎。
兩個世界著名女性——奧黛莉.赫本(Audrey Hepburn)和傑奎琳·肯尼迪(Jackie Kennedy),演繹了紀梵希的經典設計風格:精緻高雅典範。
當奧黛莉·赫本身著他設計的白色禮服出現在著名影片《情歸巴黎》(Sabrina)中時,紀梵希開始受到國際關注。從1953年延續到90年代,奧黛莉·赫本式晚禮服一直是紀梵希服飾的象徵與標誌。
當約翰·肯尼迪總統遇刺後,世人注意到悲傷的肯尼迪家族都身著紀梵希服飾。傑奎琳·肯尼迪為葬禮專門訂購了一套紀梵希禮服,專程從巴黎空運過來。據說,當時紀梵希工作室存有肯尼迪家族每個女性的個人服裝樣碼。
1955年,紀梵希開始設計非配套穿女裝,並把奧綸纖維(聚丙烯腈短纖維)引入女子高級時裝。
1957年,向Audrey Hepburn致敬的L』Interdit香水推動了品牌正式進軍香水界。
1982年,紀梵希在紐約時裝工學院舉辦30年回顧展。
1981年,被Veuve Cliquot香檳公司收購後,母公司又與法國Louis Vuitton合併。
1988年,紀梵希因為財經原因,將自己的商業轉讓給了路易.威登(LVMH)集團,但自己一直擔任「法國紀梵希設計室」首席設計師,直到1995年退休。
1989年,推出彩妝系列Givenchy Beauty及護膚系列Swisscare for Givenchy。
1992年,紀梵希在巴黎凡爾賽宮舉辦40年回顧展。
1995年末,英國設計師約翰·加里亞諾(John Galliano)接替于貝爾·德·紀梵希擔任「紀梵希設計室」首席設計師。為紀梵希設計的第一個系列中,他將自己的奢華的晚禮服設計風格加入了紀梵希的經典設計,並為法國高級時裝界注入了一種全新的競爭與創新意識。
1996年10月,加里亞諾轉入克麗絲汀·迪奧(Christian Dior)設計室,設計師吉安費蘭科·費雷(Gianfranco Ferro)接替其位置。
緊接著是英國設計師亞歷山大·麥克奎思(Alexander McQueen)加盟,1997年——1999年的紀梵希時裝展上的服裝,均由麥克奎恩設計。
整個90年代,Givenchy品牌(彩妝/護膚/時裝)都在尷尬中掙扎。直到彩妝創意總監Nicolas Degennes以「沒有規則、沒有限制」的色彩理念,再結合彩光技術突破禁忌,賦予品牌一個亮麗目眩的新生,4G標記重新成為摩登代表。同時,在以服務豪華酒店頂級美容中心為主的Givenchy Spa研究開發下,護膚系列開始走高科技醫學美容路線,再度獲業界重視。
2005年,義大利設計師Riccardo Tisci入主Givenchy成功將Givenchy由眾人印象中的赫本優雅小黑裙轉變為「黑暗之王」。
2017年,Riccardo Tisci在掌管品牌12年後宣布離開。
2018年3月12日,紀梵希逝世,享年91歲。
來源:澎湃新聞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8年3月13日 14:01
澳洲年底前將推出了全新的「國家創新簽證」(NIV),取代目前的「全球人才獨立計劃」(Global Talent Independent Program)。新計劃旨在吸引全球的各行業高技能人才,特別是在關鍵領域擁有卓越成就的專業人士。 Read More
新州警察局局長凱倫·韋伯威脅說,如果由於鐵路罷工導致觀看煙花人群的安全無法保證,她將建議取消悉尼標誌性的新年前夜煙花表演。 Read More
12月15日,一個網名為「Ares」的中國遊客在「小紅書」上發布了三段使用無人機近距離拍攝澳洲海軍軍艦的視頻。引發了網路熱議和澳洲參議員Malcolm Roberts的關注。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灣總統府當值憲兵因向中共特務提供機密遭到抓捕,之後中共滲透台灣網紅的種種跡象也被媒體爆出,再次引起台灣輿論對中共滲透及《反滲透法》界限的討論。 從中共誕生以來,統戰與滲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戰略手段,從未放鬆過。上百年來,其滲透能力堪稱登峰造極,幾乎就是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無往不勝。中共當局不僅依靠統戰與滲透成功地將國民政府趕到了台灣,還將全中國百姓拿捏得服服貼貼。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統戰與滲透也隨著中國製造的廉價產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國,並順利地在各級政府、學術領域,甚至地方社團中埋下種子,打下了長期盤踞的基礎。 而散布在世界各國的台灣社團從來就是一個重災區,在民主環境里成長的台灣人並沒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單純的台灣人往往在有意無意間被利用了、被滲透了,被統戰了,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墮落在紅色的枷鎖之中。 每當人們提到中共的統戰與滲透就會聯想到特務與間諜,其實統戰與滲透的範圍極其廣泛,廣泛到不能簡單地用「間諜」的概念來分析論述。 比如說,一些有點影響力的台灣人常常會公開提醒台灣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歡的媒體上刊登廣告,或避免發表支持台灣政府的言論,美其言曰出於「好意」或「保護僑胞」,其實他們已經在中共的戰壕里,替中共的統戰與滲透發揮影響力了。讓人產生恐懼或自覺宣揚「中國好故事」,都是紅色滲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很多海外華人,包括台灣人或東南亞的華裔難民,他們的政治立場往往會隨著中共影響力的變化而相應發生變化,有些人從反共走向親共,之後又宣稱反共,自由世界給了他們自由思想的空間,但他們是否真的能在立場的改變過程中擺脫中共勢力的束縛呢?那就只有天曉得了。因為中共統戰與滲透的力量就像癌細胞,具有頑固的持久性,有時活躍、有時潛水,當沾惹上後想洗心革面就沒那麼容易。 在澳中經濟處於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滾滾而來的金錢,卻沒注意到中共的金錢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減輕了澳洲的經濟危機,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國基礎,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幾乎成為了一堆木偶。譚寶政府最終反戈一擊推出了「反滲透法」,氣焰囂張的中共和統會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紅色勢力就此消亡了嗎?當然不會!那張滲透的網路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內轟然瓦解,該鋪墊的早已穩妥,該下的種子也已紮下了根。 英國王子邊上埋著紅色地雷,中共軍人擠進紐西蘭國會,泛紅憲兵在守護台灣總統府,類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絕對不會例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區別只在於何時才被發現,西方民主社會的一大特點就是後知後覺。 中國人的群體很簡單,親共與反共都是擺在檯面上,多多少少都對澳洲主流產生影響力,其它的絕大多數社團都保持低調,明哲保身,見風使舵,意見統一。 與中國社區相比,台灣社區反而顯得比較複雜,那是因為各台灣社團在對台灣的定義上有著差異。 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台灣本土社團代表台灣人發聲,一直被認為是台灣人聲音的社團並非來自台灣,那是一些民國初期就開張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會」,以及逃離共產極權迫害的難民組成的「越緬寮」團體,他們都曾接受了中華民國文化教育,本質上捍衛的是中華民國。當中共和統會在全世界粉墨登場後,首當其衝就是對這些社團進行統戰與滲透,遺憾的是無一能夠倖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