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澳洲】入鄉隨俗

澳洲生活

但凡上了一定年紀的中國人,一定或多或少地收到過邀請函——喝喜酒、滿月酒、生日酒、喬遷酒、升學酒、升職酒……品種繁多、次數不定。我在朋友圈裡看到過這樣的嘆息:「唉,今天是我這個月喝的第四場酒了」。

被邀請,一定都是欣喜的嗎?一般人都很講究面子,被邀請了,不去嘛,得罪人;去吧,湊多少份子錢合適呢?300、500、800?太少拿不出手,多了又勉為其難(如:一個月喝4次喜酒),即使是打腫臉充胖子,也不能丟了面子呀。邀請你,即使你無法出席,為了面子你也不能拒絕,只能用微信發「份子錢」。因為你怕別人說你摳門,怕以後不好相見。這樣的糾結,這樣的赴宴,多少失去了快樂的成分吧?

朋友、同事間的正常交往,有時也會因為所謂的「禮數不周」而「得罪」朋友。比如,去家裡玩玩坐坐,喝喝茶吃個便飯什麼的,講究的是和諧、緣分,在乎的是分享彼此的幸福時光。一束鮮花,一個擁抱,就是最好的見面禮,賓主之間都沒有負擔。但是,也有少數人特別看重「你帶來了什麼禮物?你招待我吃了什麼?」這樣的「禮數、習俗」,讓相互交往了十幾年的朋友,就因為感覺自己被對方「怠慢、輕視」了,而從此斷絕往來。

再比如過「情人節」,也讓不少工資收入不高的情侶們犯愁。買什麼禮物呢?貴的買不起,買便宜的又拍對方誤解說:「不愛我」……在這些人的眼裡,「貴重」就是「看重」,「檔次」就是「層次」,將物質等同於愛情,不少情侶的爭吵、分手,往往發生在「情人節」,是「情人節」,還是「情人劫」?相形之下,我更欣賞西方人的簡單直白,一朵玫瑰花、一句「我愛你」,就是「情人節」的最佳禮物。

人與人之間,少不了正常的交往,中國本來是個禮儀之邦,正常的禮尚往來,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交往中,落入了「比價值、比貴重、比多少」的俗套,重利益而輕情義,那真是俗不可耐了。

幸福是什麼?龍應台說: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就是尋常的日子依舊……就是尋常的人兒依舊……我則認為幸福就是與「簡單」的人交往,過自己認為「簡單」的生活!我來澳洲前後加起來有一年的時間了,多了自由的空間,少了應酬的煩惱,充分感受到了簡單的快樂。

我的鄰居,是個典型的澳洲人。每逢聖誕節、新年,我們互相會送禮。有時是一個簡單包裝的杯子(因為杯子上面畫有澳洲的小鳥,她希望我認識);有時則是一張親手書寫的卡片,問候加感謝(感謝我讓她品嘗了中國食品)。我們全家被邀請去她家做客,我按照國人的思維、習俗,想著要送點什麼見面禮才行吧?女兒笑我,說不用那麼複雜……

老人家用典型的「三段式」西餐,招待我們——餐前小吃小喝(幾塊餅乾、巧克力,兩種飲料);正餐(一盤烤肉串、一盤烤土豆餅、一盤小菜,葡萄酒);餐後甜點(自己烤制的草莓蛋糕)。要說簡單,真的簡單,分量也就比人頭數多點點;要說複雜,也複雜,老人家提前一周跟我們預約,宴請當天一早開始準備,買食品、腌漬、慢火烤了大半天,才出品。作客的幾個小時,賓主談笑風生,交談了解彼此的文化習俗,充分體悟到了「遠親不如近鄰」的喜悅。

我在澳洲新結識了不少朋友,不知道是受本地交往文化的影響,還是我們都改變觀念入鄉隨俗了,往來之間大家都隨意隨心,簡單而快樂。我和家人去朋友家做客,也常常邀請朋友來家坐坐。我們的「見面禮」可以是自己親手製作的小點心,可以是親手種植的一把蔬菜,也可以是什麼都不帶,帶上一顆快樂的心……這樣的交往沒有負擔,純粹是因為緣分的天空中,你我相聚在墨爾本,彼此的交流、傾訴,讓靈魂有所寄託,看重的是情義無價、真誠美好!

藍天、白雲,一顆簡單的心,幸福多多;陽光、沙灘,一段簡單的生活,知足常樂。

推薦閱讀:
 人在澳洲

 

作者:雷愛武

圖片:網路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