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6年移民悉尼到現在,算下來我在澳大利亞已經生活了11年的時間。想想當年帶著老婆孩子從上海來到悉尼,這一路走來,真是感慨萬千。
第一次從機場出來的時候,就被這裡湛藍的天和舒適的環境給征服了。
到後來,跟澳洲人學會了慢節奏的生活。每天早上10點開店,下午2點關門,剩下的時間,陪陪老婆孩子。這邊的假期比較多,每年正經工作的時間,也就八、九個月,其餘時間基本上不是在度假,就是在去度假的路上。
這裡的聖誕假期比較長,我們全家的安排一般是在這段時間回上海看看父母,然後過年的時候,父母會來澳洲看孫子,過來體驗當地的生活、中國和澳洲的節日,兩邊都不耽誤。
來到澳大利亞之後,我結合自己在澳洲這麼多年的生活體會總結了一下,覺得可以跟大家分享。
對澳洲人的印象
澳洲人的素質,並不是說哪裡都好,但是,在公共道德這個領域,確實要比國內強很多。
大多數澳洲人在公共場合還是比較守規矩的,在街上基本看不到隨地吐痰的人;早上起來遛狗的人也會帶上鏟子,自行帶走狗狗的排泄物;亂扔垃圾的人不能說沒有,但是非常少見,大家都比較自律。所以,澳洲的街道普遍都比較乾淨。
澳大利亞對煙草的控制比較嚴格,香煙的價格非常貴,公共場所抽煙的人比較少。
如果你是不吸煙的人,或者有小孩子在身邊,如果受到了影響,告知一下對方,對方也會配合不再吸煙,或者去比較遠一點的地方抽。這方面,老外還是比較禮貌的。
不像國內的煙民,提醒他注意,不但不理會,囂張一點的,還會跟你來勁,故意對著你噴。
自然環境
環境方面,自然是沒得說,也不需要我多講,大家從新聞或者來悉尼旅遊過的朋友口中,一定聽過不少這方面的消息。
悉尼的海港、藍天、白雲、新鮮的空氣,還有大片的樹林、公園和草坪。
特別是這裡的公園和草地,真的是孩子們的樂園。每到周末,孩子就迫不及待的拉著我和他媽媽的手,要去公園玩。
在國內的時候,我跟愛人上班的上班、做生意的做生意,平時都比較忙。除了在家裡,孩子的其餘時間主要在各種補習班裡度過。現在想起來,真的是虧欠他好多。
老爺子每次來澳大利亞,最喜歡的地方,也是家附近的公園。每天早上起來,去公園逛一逛、散散步,回到家話題一打開,各種關於洋人的見聞說一說,一整天的心情都非常愉快。
工作和收入
悉尼,是澳大利亞經濟的領頭羊。
在這裡生活了十幾年,好像很少聽到有華人失業的消息,除非特別懶,不想上班,不然,只要你肯做事,工作機會還是有很多的。
悉尼的人均年薪在澳大利亞算是比較高的,普通的藍領每年平均能拿到6.5萬澳幣左右,也就是將近40萬元人民幣(折成人民幣僅供參考)。
不過,悉尼的物價比較貴。日常消費和支出,悉尼要比維州的墨爾本和昆士蘭州的布里斯班、黃金海岸要高一些。這也是我的很多華人朋友不喜歡悉尼,而喜歡待在墨爾本的原因之一。
收入水平,如果夫妻雙方都有工作的話,買房幾乎不是問題。我身邊就有不少華人的小夫妻,在悉尼奮鬥個幾年就開始買房的例子,很多人買了還不止一套。
澳洲的房產首付都比較低,一般都只需要給10%的首付就可以了,租金回報率也比較高。如果手頭的資金比較寬裕,買個小公寓,首付給到20%就能實現租金抵月供,大大減輕供房的壓力。
身邊不少朋友都特別喜歡投資那些學校附近的小公寓,然後租給在悉尼上學的中國留學生。
一方面,學生好管理,租出去比較放心,另一方面,租金收益也比較穩定。普通的公寓,二房的戶型,大約可以租到每周350-600澳幣,HOUSE一般是每周500-700澳幣。
不過,現在悉尼的很多華人開始喜歡買那種獨棟的House,價格雖然高一些,供房的壓力也比買公寓要大,但是,如果家裡有小孩的話,寬敞的House以及獨立的花園可以給孩子更大的活動空間,家庭生活的氛圍也好很多。
澳洲物價
物價方面,悉尼的果蔬、生鮮等食品相對來講還是偏貴。
蔬菜價格每公斤7.99澳幣算正常,不過,一般情況下,每公斤不會超過10澳幣,有一些低價菜0.99-2.99每公斤也能買到。
像我這樣的移民,在國內的收入雖然很高,但是,剛剛登陸澳大利亞的時候,由於生意沒有起步,沒有新增的收入來源,看到這個物價,還是發揚了一段時間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精神,略有節制。
後面生意上了軌道,生活安定一些,有收入來源,很快就適應了這些價格,不覺得貴了。
小孩讀書
2006年剛到澳大利亞的時候,我小孩才滿5歲。從幼兒園到現在的高中生,一路走來,也已經長成大人了。看著這個小大人,內心既是歡喜,又有擔憂。
歡喜的是,過去十幾年來的澳洲教育方式,讓他對自己的認知還是比較理性的,而且現在對自己將來要走的職業發展路線,也有自己的規劃。
這一點跟他很多國內的同齡人相比,還是比較超前一些,這也是我認同澳大利亞教育的地方。
這裡的學校,從幼兒園開始就強調帶孩子體驗社會生活和自然環境,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的技能。
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意識到自己在哪個領域比較有優勢,將來適合從事什麼樣的職業。這對他以後走上社會,無疑是很有幫助的,可以減少很多社會實踐和摸索的時間。
他小時候在國內一起玩耍的小夥伴,現在每天大部分的時間基本都花在讀書和培訓班的練習上,對於社會和生活,多數都是很懵懂的狀態。
心態上,我覺得他現在也有一點受到澳洲觀念的影響,覺得不一定非得上大學,將來去學習自己喜歡的技術,走職業化的路線,一樣可以活得很好。
這也是我比較擔憂的地方。可能我們這一輩的華人移民還是擺脫不了舊的教育理念吧。雖然在澳大利亞生活了十幾年,總歸還是覺得孩子應該走精英路線,將來可以考一個好一點的大學,在學業上有所成就。
其實不管在哪裡,小孩要想將來過的好,一定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作為父親,我還是希望他能堅持下來。
來源:澳大利亞(AustraliaInc)(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圖片: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