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是澳大利亞國慶日,中國的國慶節譯成英語是National Day,但澳大利亞的國慶節在當地稱之為 Australia Day。起初我不解,但當我在墨爾本觀看完Australia Day的大遊行後,我明白了。
國慶日那天上午,在墨爾本最繁華的大街Swanston Street,三軍儀仗隊隊列整齊,站立在市政廳門前,先接受官員的檢閱,然後,在軍樂隊高奏的國歌聲中,澳大利亞國旗緩緩升起。
升旗儀式後就是民眾大遊行。走在最前面的是幾位德高望重的澳大利亞老人,接著是一隊手持探礦雷達的淘金者,展示著澳大利亞並不古老的歷史。緊跟著的是華人社團,他們敲著鑼鼓,舞著獅子,舞著巨龍,興高采烈。再接下來就是各個國家的僑民隊伍:紐西蘭、蘇格蘭、越南、韓國、土耳其、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埃及、希臘、印度尼西亞、斯洛維尼亞……
他們舉著自己國家的牌子,穿著自己的民族服裝,跳著自己的民族舞蹈,演奏著自己的民族樂曲……看著這麼多國家的遊行隊伍,我真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在看奧運開幕式,真沒想到墨爾本這座城市裡竟然住了170多個國家和民族,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現代化國際性城市」。這麼多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同住一起,彼此包容,和諧相處,很少聽到發生種族歧視或宗教衝突事件,這是多不容易呵!
澳大利亞國慶節(Australia Day)的正式來源是:
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Captain Cook)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布這片土地屬於英國。
1787年,英王喬治三世(King George Ⅲ)宣布將澳大利亞設定為英國新的囚犯流放地。在當時,流放至伯塔尼灣(Botany Bay)是一項重罰,刑罰包括最低七年至終身流放、以及不同強度的體力勞動。
1787年5月13日,在亞瑟·菲力普(Arthur Philip)船長的指揮下,由11艘船隻組成的第一支押送囚犯的船隊從英國普利茅斯(Plymouth)啟航,由於菲力普船長認為伯塔尼灣並不適合永久定居,因而帶領船隊一路向北駛入傑克遜港。船隊在海上航行了8個月後,終於在1788年1月26日登上澳大利亞大陸。第一支船隊帶來了700多名囚犯(其中188名女犯)和700名航海人士、皇家海軍人員和家屬,他們的登陸地點後來發展成為澳大利亞的第一大城市——悉尼,而他們登陸的這一天1月26日則被定為澳大利亞國慶日。
一個國家將流放的囚犯登陸那天定為國慶日,可見澳大利亞人是何等自信。他們正視歷史事實,不迴避,不忌諱。不怕國丑外揚,不怕承認自己的祖先曾經是囚犯。
National Day是一個民族的節日,而Australia Day則是澳洲這個國家的節日。這可能就是澳大利亞國慶節為什麼不叫National Day,而叫Australia Day的緣故了。
推薦閱讀: 人在澳洲
作者:周鳴
圖片: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