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乘坐國內飛機航線時,起飛前乘客通常都會聽到,「請您關閉手機,包括具有飛行模式的手機,調直座椅靠背,收起小桌板,打開遮光板,我們的飛機就要起飛了」。這個提示,如今在有些航班上已經改了。
近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網站發布了《機上攜帶型電子設備(PED)使用評估指南》。指南提出,近年來根據中國國情,經過技術測試、規章修訂等一系列工作,認為開放機上攜帶型電子設備使用的條件已基本成熟。
東航已經喊乘客「開機」!從昨天(1月18號)起,在東航實際承運的航班上,乘客可以全程使用開啟飛行模式的手機。海航今天凌晨的跨零點航班中,乘客也已經可以使用開啟飛行模式的手機。國航則表示:正在進一步完善相關工作方案。那麼,根據民航局的《指南》,用手機拍照、打電話、玩手游,以上哪項,今後乘客在乘坐國內航線時可能被允許呢?
去年,交通運輸部通過了對《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CCAR-121部)第五次修訂。這次修訂,根據機上攜帶型電子設備(PED)的發展趨勢和國際上的研究成果,放寬了對於機上攜帶型電子設備的管理規定,允許由航空公司對攜帶型電子設備的影響進行評估,並制定相應的管理政策。
當時,民航局飛行標準司副司長朱濤表示,航空公司可根據評估的結果來決定在飛機上使用何種攜帶型電子設備。原來政府是禁止的,現在它把這個權力交給航空公司來進行評估,民航局飛標司再制定相應的審核以及評估方法來接受航空公司的申請。幾個月後的現在,朱濤說的這個「不久的將來」已經來臨。
北京時間1月18日零點,東航有181班跨零點航班上的旅客已經成為該公司第一批在飛機上合規用手機的乘客。中國東方航空運管部副總經理張恩輝在接受中國之聲記者採訪時表示:
不過您可能已經注意到了,在「高空」玩手機和在地面還是不太一樣,仍舊有所限制。東方航空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馳告訴中國之聲記者,「用手機4G、3G信號打電話、上網的功能不能使用,而關閉了手機除了藍牙外的無線通訊功能(包括wifi和4G語音和數據)的手機可以在飛機上使用。」
那麼,如果現在可以這樣做,以前為何一定要在乘坐國內航線時全程關閉手機呢?
對此,《航空知識》雜誌副主編王亞南表示,近些年,機載設備等有了進步,「一個是機載的導航設備,現在它對於抗電磁干擾的能力也在增強,因為設備在進步。另外,現在的手機它的輻射強度,包括信號的頻段也都變得更穩定。」
在民航局的《指南》中提到,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公眾對飛機上使用攜帶型電子設備特別是使用手機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波音、空客等飛機製造商也在設計和製造環節考慮如何防止攜帶型電子設備干擾。航空無線電技術委員會(Radio Technical Commission for Aeronautics,簡稱 RTCA)先後發布行業標準,提出了航空器抗攜帶型電子設備電磁干擾的技術規範,這也為進一步開放機上攜帶型電子設備(PED)使用奠定了基礎。
未來,能否提供「飛行中使用手機」的服務和飛行安全的保障,是航空公司需要衡量的重要內容。服務要好,而安全更是基礎。目前,航空公司可根據其評估結果來決定在飛機上使用何種攜帶型電子設備。一方面,要考慮某種攜帶型電子設備對飛機通訊環境有多大影響,另一方面,需要評估某一架飛機自身抗干擾能力有多強。
對此,中國民航幹部管理學院教授鄒建軍告訴中國之聲記者,評估相當複雜,「這一架飛機自身的抗干擾能力有多強?我們的機型有多複雜,還有從時間上講,有五年的飛機,有十年的飛機。當然還包括手機有多少型號。」
來源:新浪網
編輯:陳曦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8年1月18日 15:46
兒童服裝店Blue Sky Kids Land 及其兩名董事 Guo Dong Gu (顧)和他的妻子 Fei Rong Yang(楊) 因剝削四名中國移民、妨礙公平工作局的檢查而被罰款 510 多萬澳元。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19 01:50 文/清簫 今天繼續講《古文辭類纂》。上期講了姚鼐在此書序目中所謂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這是序目里最關鍵的部份。下面我會結合該序目以及不同文體的範文,帶大家一起欣賞古文,提升鑒賞與寫作水平。古文有些寫法在現代依然不過時,取決於學者怎樣運用。希望能幫到大家。 《古文辭類纂》序目最關鍵的一段是:「凡文之體類十三,而所以為文者八,曰: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則精者亦胡以寓焉。學者之於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終則御其精者而遺其粗者。」一是簡介古文分類,二是概述構成一篇文章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現在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此書的13個文體類別: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記、箴銘、頌讚、辭賦、哀祭。這13類文體或許乍看難以理解,我們不妨進一步歸納,其實可以歸為三大類: 1、說理(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 2、記事(傳狀、碑誌、雜記) 3、抒情(箴銘、頌讚、辭賦、哀祭) 這樣是不是更加簡單清晰了?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之文以理為主;傳狀、碑誌、雜記以事為主;箴銘、頌讚、辭賦、哀祭主寫情。透過姚鼐所列文體的順序,可知他認為學文應當先學議論文,後學敘事文,最後學對辭藻精美要求較高的抒情文。我們試分析他如此安排的原因:無論是否能成為文學家,都要條理清晰,明辨是非,所以議論文是基礎。記事文比議論文稍難一點,比如給一個人作傳,或寫墓志銘,至少要對此人的生平全面了解,並在諸多大小事中取捨,挑出最重要的事,且次序嚴謹,還要真實,所以很考驗功底。至於頌讚、辭賦、哀祭等重在抒情的文體,寫作難度更大,但即使寫得不好也沒關係,至少前面已經學會寫最重要的議論文和記事文。 (圖:Adobe Stock) 再來看《古文辭類纂》所選文章的朝代比例。其中,先秦文佔11%;兩漢文佔20%;六朝文佔1%;唐宋文佔59%;明文佔5%;清文佔4%。唐宋文比例最大,在唐宋文中,大多數都是八大家的作品,即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的文章。而六朝文比例最小。上期介紹過「桐城三祖」的文學觀,結合上期內容,各位想必不會對上述比例感到意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