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澳5年,華男不禁感慨:怪不得大家來澳工作後就不想走了…

移民故事

主人公小陳今年27歲,五年前來澳洲讀書,然後再移民、留澳工作。他先來談談20多歲左右,三大類年輕的新移民生活是怎樣的。

一、勵志奮鬥型

首先先要普及一個觀念——出國並不一定意味著家境富有。其實大部分學生也是普通家庭的小孩,有機會出國讀書,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到了澳洲綠卡。有綠卡之後我們最開始需要解決的就是工作。

職場就是競技場,在職場上和你競爭的可不只是你的這些中國同胞。有主場作戰的澳洲local、有口音很重但是英語確實很好的印度人、還有英語更好的歐洲人民。

還有一個需要解釋一下的,澳洲最大的移民群體不是中國人、不是印度人,而是英國人。有興趣了解的可以看看澳洲移民局每年出的移民分析報告。

上面的這些競爭對手有的比你英語好,有的比你有社會關係,而我們很多中國朋友在應聘的時候,只能給人家提供一個雅思成績單。可想而知我們在職場上的尷尬,除了筆試的成績單,我們還需要一個東西來證明我們的英語水平。而那些本地的土著,英語技能是與生俱來的。

說了這麼多中國求職者的劣勢,是不是中國人在澳洲很難找到工作?當然不是!

那麼很快能找到工作的人有什麼特點?來分析一下:

1)綜合素質

讀書期間就有做過與工作相關的實習,除了具備理論知識,還有具體做項目的能力。

2)社交圈子廣

讀書期間那些去做學生會的,去教會的,或者積极參加一些活動的人,這些圈子對於未來找工作有著非常大的幫助。身邊無數人都是朋友介紹了一個面試機會,然後拿到offer。

3)奮鬥不止

我聽過很多流言,如「澳洲工作很難找」,「華人在外面不好找工作」「沒身份就沒法找工作」「沒有工作經驗就沒法找工作」等等。

這些雖然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絕對不能成為找不到工作的借口。如果知道自己哪裡有不足就儘快去彌補,就一定能找到工作。

舉個實際的例子:我有個朋友是學EE的,一直想找一個相關的工作,找了三個月還沒有找到。他開始發現不能太任性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了,就先找了一個小公司做IT Support。

在工作之餘他在不斷地投遞簡歷,針對每一個應聘的公司,都把自己的簡歷做有針對性的修改。在小公司三個月後,他終於找到了一份電子工程相關的心儀工作。

歷時了大半年,這個是我朋友裡面找工作最久的。只要努力找,是一定沒問題的!這一點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有了工作和穩定的收入以後,中國人嘛,就開始往買房、買車的路數上開始走了,慢慢也就穩定了。

二、二代型

現在的官二代在國外其實很低調的,沒有像新聞里說的什麼豪車、飆車之類的,如此高調的人早就作死弄死自己了。

其實身邊遇到的都是比較低調、謙虛的。這個二代他們其實是一群同齡的小孩從國內過來,他們的家長應該在同一個系統下,所以他們內部也有小的等級。

二代們,自然不可能去打工、上班,大多用國內的關係做一些中澳貿易上的小生意,或者有些資本在澳洲投一些項目,賺點錢。

澳洲社會很平等,大部分都是中產階級,你就算超級有錢其實看起來也就那樣了。所以在這邊和土豪相處是很舒服的。

不像國內,去個豪華點的餐廳,打開菜單能把你嚇個跟頭,那邊很豪華的法餐,一般也就300澳幣一位吧。在澳洲上班的,兩天工資就能消費得起,所以,壓力真的沒那麼大。

三、宅男宅女型

最後談一下,吃政府福利類型的,我認識的就有一個。一般來說,他現在已經走出來了,找了一份會計工作,一年大概也有5萬澳幣了吧。

曾經的他就是24k純宅男,他的作息跟室友們基本都是反的。他白天很多時候都在睡覺,下午3、4點醒吧,然後打開冰箱,看看有沒有牛排,自己煎一下,然後拿到房間去吃。

下午6、7點我們幾個室友回家了,會把他從房間里叫出來,聊聊天,吃點東西。晚上他又會在房間里玩電腦,看電視弄到凌晨3、4點,然後才去睡覺。

關於他的經濟來源,主要是澳洲的社保Centrelink,澳洲算是高福利的國家,失業的人每兩個星期可以領取$527.6。(摺合人民幣大約2635元,看看,人家失業人口一個月低保都是5200元,即使在北上廣工作一段時間的人都不一定有這薪水)。

來源:海那邊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