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想介紹一款不太一樣的蛋糕給大家,
它和通常意義上的蛋糕口感不同,
它就是澳洲和紐西蘭最盛行的、最有特色的經典甜品
——PAVLOVA!
這款傳統的點心,在紐西蘭和澳洲所有派對里幾乎都能覓到它的身影。
說到這兒,許多朋友也許仍舊一頭霧水,也是,國內好像這東西不太常見,網頁搜索也只是零星幾個結果。但如果你愛吃霜糖蛋糕的話,一定知道這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蛋白和糖做成的低溫烘烤的蛋糕!
Pavlova音譯帕芙洛娃,一聽就是個俄國名字。這款蛋糕的名字源自俄羅斯芭蕾舞蹈演員Anne Pavlova,據說當時她正在巡迴演出,蛋糕師看到了美麗的Pavlova之後,創造了這款美味的甜點來寓意讚美她的美麗與她的舞蹈。現在,這款蛋糕通常被認為是澳大利亞的發明,是澳大利亞夏季常吃的非常流行的一款美味糕點。
小編沒見過國內有一款這樣的蛋糕出售,也沒有見過任何一種類似它的口感。因為它的口感是——酥脆的!蛋糕還能是酥脆的?!
製作Pavlova的材料很簡單,也很常見,但是卻可以風靡一時,訣竅在於她的奇妙口感。
和一般的蛋白餅乾一樣,所有的Meringue Batter烘培過後都會有一層酥脆的外皮,觸感好像很堅硬,其實酥脆的一碰就會裂開,但是Pavlova中因為有食醋或檸檬汁的加入,使得這款Meringue Cake與眾不同,在酥脆的外殼包裹下,是像棉花糖一樣柔軟的內芯。
Pavlova一般與奶油,新鮮水果搭配食用,有著十分奇妙的口感:新鮮時令水果的酸甜,奶油的甜膩,配上酥脆到一碰就裂開的外皮,再加上像棉花糖一樣柔軟甜蜜的內芯,所有的這一切,當你一口吃下以後,在口腔中用舌頭一抿便融化了,帶給味蕾奇妙的體驗……
—————————————我是教你製作Pavlova的分割線————————————
材料:
1. 蛋白(2個),細砂糖(100克),新鮮檸檬汁(2.5ml),玉米澱粉(7.5ml)。
2. Pastry Cream,獼猴桃,橘子,黑加侖。
步驟:
1. 準備所有材料。
2. 將蛋白倒入一個乾淨的無油無鹽的金屬盆。
3. 用打蛋器中速軟打發。
4. 在不斷的中速攪打中,將細砂糖一次一勺的分次加入,這一步慢慢來。
5. 等到蛋白開始有白色的光澤,並且所有的糖都溶解了,這一步完成。
6. 篩入玉米澱粉,倒入檸檬汁。
7. 用烘焙鏟慢慢的攪拌均勻,上下翻動的方法。
8. 將所有蛋糊倒在烘培紙上,烤箱預熱120度。
9. 用勺子將蛋糊塑性,成蛋糕的模樣,圓形,入烤箱烤1小時到1小時15分鐘,開烤箱門45度角,在烤箱里完全冷卻3-4小時,過夜更好。
10.準備材料2,所有水果切小塊,奶油攪打一下。
11.在烤好晾涼的Pavlova上輕輕的塗一層奶油,然後將所有水果撒在奶油上,完成!
Tips:
1. 細砂糖如果不好買,那麼可以自己做,將砂糖放入料理機里攪打30秒就可以了,介於砂糖和糖粉之間狀態。
2. 當不確定蛋糊里是不是打發好了,一看色澤,第二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挑起一些蛋糊,用指腹碾一下,如果沒有糖顆粒的感覺,就說明好了。
3. 剛烤好的Pavlova還有點軟,不要移動,稍微打開烤箱門,讓其在裡面冷卻,可以在烤箱里過夜,第二天再裝飾。
4. 塗奶油和放水果的時候要輕手輕腳,因為外皮很酥脆,很有可能碎了。
整理:陳曦
來源:網路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7年12月11日 17:15
兒童服裝店Blue Sky Kids Land 及其兩名董事 Guo Dong Gu (顧)和他的妻子 Fei Rong Yang(楊) 因剝削四名中國移民、妨礙公平工作局的檢查而被罰款 510 多萬澳元。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19 01:50 文/清簫 今天繼續講《古文辭類纂》。上期講了姚鼐在此書序目中所謂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這是序目里最關鍵的部份。下面我會結合該序目以及不同文體的範文,帶大家一起欣賞古文,提升鑒賞與寫作水平。古文有些寫法在現代依然不過時,取決於學者怎樣運用。希望能幫到大家。 《古文辭類纂》序目最關鍵的一段是:「凡文之體類十三,而所以為文者八,曰: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則精者亦胡以寓焉。學者之於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終則御其精者而遺其粗者。」一是簡介古文分類,二是概述構成一篇文章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現在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此書的13個文體類別: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記、箴銘、頌讚、辭賦、哀祭。這13類文體或許乍看難以理解,我們不妨進一步歸納,其實可以歸為三大類: 1、說理(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 2、記事(傳狀、碑誌、雜記) 3、抒情(箴銘、頌讚、辭賦、哀祭) 這樣是不是更加簡單清晰了?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之文以理為主;傳狀、碑誌、雜記以事為主;箴銘、頌讚、辭賦、哀祭主寫情。透過姚鼐所列文體的順序,可知他認為學文應當先學議論文,後學敘事文,最後學對辭藻精美要求較高的抒情文。我們試分析他如此安排的原因:無論是否能成為文學家,都要條理清晰,明辨是非,所以議論文是基礎。記事文比議論文稍難一點,比如給一個人作傳,或寫墓志銘,至少要對此人的生平全面了解,並在諸多大小事中取捨,挑出最重要的事,且次序嚴謹,還要真實,所以很考驗功底。至於頌讚、辭賦、哀祭等重在抒情的文體,寫作難度更大,但即使寫得不好也沒關係,至少前面已經學會寫最重要的議論文和記事文。 (圖:Adobe Stock) 再來看《古文辭類纂》所選文章的朝代比例。其中,先秦文佔11%;兩漢文佔20%;六朝文佔1%;唐宋文佔59%;明文佔5%;清文佔4%。唐宋文比例最大,在唐宋文中,大多數都是八大家的作品,即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的文章。而六朝文比例最小。上期介紹過「桐城三祖」的文學觀,結合上期內容,各位想必不會對上述比例感到意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