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吃飯就是"厭食症"嗎?

養生保健

李宗盛的歌中唱到:「最近比較煩,兒子不肯吃飯,女兒太胖。」看來孩子吃飯的問題困擾著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得了"厭食症",其實真正意義上的厭食症是指長時期食欲不振、看到食物也不想吃、甚至拒吃,如果連續兩個月以上,才符合「厭食」。小兒厭食症的判斷,應注意以下幾點:

1、看年齡:若是1歲以下的嬰兒,特別是新生兒如有明顯食慾低下者,多為疾病所致,如敗血症、結核病、佝僂病和各種營養缺乏症等。

2、看食欲不振的程度:或由零食過多,天氣、心情不好等原因等所致;若情況較重,可能是其他潛在疾病;

3、有無癥狀出現:若伴有疲倦、精神萎靡、低熱者,多繫結核或其他感染。伴有腹疼和便血者應注意胃、十二指腸潰瘍,寄生蟲等。若伴反應遲鈍,皮膚粗糙,少汗和發育不良者,應注意甲狀腺功能低下。若伴多汗、肋骨串珠、方額、顱骨軟化等骨骼改變系佝僂病。

4、微量元素的檢查:通過微量元素的檢查,可以幫助找到是因為哪種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厭食症,也有助於判斷。

中醫認為小兒時期,由於「脾常不足,肝常有餘」的特殊體質,食慾不知自調,飲食不知饑飽,如果家長片面強調高營養,任意滋補,則超越了脾胃正常功能,同時小兒肝常有餘,極易化熱,影響到肝的疏泄功能,則不能正常分泌膽汁可致脾失健運,胃不思納,脾胃不和出現厭食症,常見的小兒厭食可分為三種類型:

1.臉色暗淡、身體瘦弱型:通常孩子臉色較無光彩、形體偏瘦,發育慢,舌苔白,不愛吃東西或食而無味,如果多食後會噁心、嘔吐、脘腹作脹的情形。治法以調脾助運為目標。

2.口乾多飲、皮膚乾燥型:這類孩子通常口乾、喝水多,但不愛吃飯,舌苔多見光紅,舌質偏紅,皮膚乾燥、缺乏潤澤,大便多乾結。治法以養胃育陰為目標。

3.精氣神差、容易腹瀉型:這類孩子通常精神較差,面色萎黃,形體瘦弱,除厭食、拒食外,若進食稍多或進較難消化食物,則大便挾有殘渣,或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舌質淡,舌苔薄白。治法以健脾益氣為目標。

平安中醫通過"觀形體,驗舌脈"並考慮小兒的生理特點和個體的差異,釆用中藥內服或針刺、溫灸法、中藥外敷、小兒按摩以及食療(科學餵養)調理等治療小兒厭食症。

 

供稿:平安中醫診所

圖片:網路

電話:(03)9878 8669;0448 518 882

地址:249 Canterbury Road,Forest Hill,VIC 3131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