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也過「雙十一」:當虞美人開滿山坡…

澳洲新聞

如今的雙十一是中國最大的購物節。但是你知道嗎,在澳洲及許多國家,每年11月11日是Rememberance Day——陣亡將士紀念日,又叫「榮軍日」,紀念在一戰和二戰中犧牲的澳洲軍人和平民。這天參加紀念活動的人都會佩戴鮮紅色的罌粟花徽章,此花又名「虞美人」。今晚8時,悉尼歌劇院也將再度披上經典的標誌性「虞美人」裝扮。

 

去年,悉尼歌劇院首次在11月11日晚八點披上罌粟花的投影團案,讓更多了解這一天的意義。這得益於悉尼 Mascot退伍軍人俱樂部主席Paul Graham的努力。這名77歲的老兵在當地購物中心出售紙罌粟花,但是令他吃驚的是,很多年輕人並不知道這是做什麼用的,也不知道這一天。

這令他感到沮喪的同時,也啟發了他遊說悉尼市市長Clover Moore,悉尼歌劇院基金會以及新州州長貝爾德,來支持他提出的在這一天,將澳大利亞的地標式建築悉尼歌劇院披上罌粟花田的圖案,紀念一戰結束,悼念在一戰以來陣亡的將士。

陣亡將士紀念日(英文:Remembrance Day)訂立於每年的11月11日,為一個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其他戰爭中犧牲的軍人與平民的紀念節日。第一個國殤日於1919年在整個英聯邦舉行,原稱「停戰日」(Armistice Day),於1919年11月7日由英王喬治五世創立,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時結束。

不同的地方對節日有著不同的稱呼:「陣亡將士紀念日」流行於澳大利亞,加拿大與英國;「罌粟花日」(英文:Poppy Day)通用於馬爾他和南非;「退伍軍人日」(英文:Veterans Day)為美國人的稱呼;日本人稱之為「國民哀悼日」(日文:國民哀悼の日);在法國、紐西蘭以及其他英聯邦國家則稱之為「停戰日」(英文:Armistice Day),這也是節日本來的名稱,為國際通用。

 

一戰爆發時,澳洲人口不足500萬,41.7萬名澳洲人應徵入伍,33.2萬人被派往海外,15.2萬人受傷,6.1萬人再也沒能返回家園。

眾所周知,罌粟是魔鬼之花,它結下的黑亮亮的籽是鴉片、嗎啡、海洛因和可卡因等眾多毒品的原料。以這樣的「罪惡之花」作為一個節日的象徵,十分罕見。莫非這背後隱藏著什麼曲折的故事?

 

翻開歐洲史,可以讀到有關罌粟花的非常沉重的記載。法國弗蘭德斯地區,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拿破崙戰爭時期,那裡戰事不斷,白骨成堆,哀鴻遍野。罌粟花從浸滿鮮血的土壤里茁壯地鑽出來,厚厚地生長在陣亡將士的墳頭,濃濃密密,妖妖艷艷,一望無際。它們搖曳著,就能醉倒行人和過往的小動物。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加拿大的一名軍醫John McCrae中校奉命前往法國弗蘭德斯接收加拿大陣亡將士。他親眼目睹了戰場的慘狀,目睹了紅透半邊天的罌粟花。他抑制不住悲傷和激動,在一張碎紙片上寫下了13行詩句。

「在弗蘭德斯戰場上
在弗蘭德斯戰場上,罌粟花
在那一排又一排
標誌我們歸宿的
十字架間綻放;
天空中,百靈鳥飛過,
雖然仍在勇敢地歌唱,
卻被下面的槍聲淹沒。
我們死了。但幾天之前
我們還活著,倒下了,看到落日的餘輝,
我們愛過,也被愛過,而現在
我們卻長眠在弗蘭德斯戰場上。

請繼續我們和敵人的較量,
我們把火炬從我們不屈的手中
傳遞給了你們;那火炬
就是你們的了,請把它高高舉起!
如果你們放棄了我們這些死者的信仰,
那我們將永世難眠,儘管罌粟花依然
綻開在弗蘭德斯戰場。」

 

這首詩道出了萬千為國捐軀的戰士心聲,很快便以民歌的形式在前線和後方廣為流傳。凡是聽到它的人,無不為之深深打動。如詩中所描述,罌粟花之所以色澤鮮紅,是因為它們所生根開花的那片土地浸滿了烈士們的鮮血。而在之後的陣亡將士紀念日這一天,人們把鮮紅的罌粟花佩戴在外衣、襯衫、毛衣或其它衣服上,用以緬懷在戰爭中犧牲的烈士。

每年的11月11日,當地時間11點,很多澳大利亞人準時地停止所有正在進行的活動,向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在戰爭中陣亡的士兵們默哀1分鐘。如果你想的話,不妨也加入其中,為先烈們獻上一份敬意吧。

 

來源:SBS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