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圖書館裡有一本珍貴的藏書——《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於1818年寫成,作者卡爾•威特是一位清貧的牧師,他記述了弱智兒子在14歲以前的成長過程,以及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方法。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博士賽德茲說:「把一個低智兒童培養成了聞名全德意志的奇才,這是證明《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神奇和偉大的最好例子。」
作者在第四章「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中講述了如何打開兒子智能天窗的方法,他用喚起兒子的學習興趣、做遊戲的方式,把兒子的各種潛能完全開發出來。
「再用功也不會損害神經」
當時維護舊式教育的人們極力反對卡爾的興趣教育理念,認為會損害幼兒的神經,可是事實證明有興趣的主動學習再用功也不會損害孩子的神經。而舊式教育用強制、填鴨式、毫無趣味的教育方式反而使孩子越來越厭惡學習,才會損害幼兒的神經。
有一位極力反對卡爾教育理念的小學教師米斯卡維諾,也想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天才。於是讓不到5歲的兒子每天學習10個小時,坐在被書本覆蓋的書桌前如同一隻被關在籠中的小鳥,強制兒子每天學習深奧的書本:歷史、地理、物理學、生物學,還要學習本國語、各種外國語等。這個可憐的孩子從懂事開始就幾乎沒有出過書房,臉色蒼白、沒有血色,而且眼神顯得空洞而迷茫,這種強制性、填鴨式的學習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壓力、痛苦和負擔。
興趣教育對於小卡爾來說,學習就是玩、一種有趣的遊戲,再用功也不會覺得累,而且越玩越有勁學習。結果在小卡爾上大學之後,這位小學老師兒子的智力仍然沒有得到發展,一切努力都付之東流。卡爾在兒子2、3歲時就開始培養各方面的興趣,兒子能積極主動的學習,到10歲左右就能獲得優秀大學畢業生的能力,而且身心健康發展。而舊式的教育方法,強制性、灌輸式的教育使孩子的各種潛能都被無情的泯滅了。
「在對兒子的施教上,我一直深信百聞不如一見」
一個人只拘泥於書本的知識,會變得目光短淺、頭腦狹隘,所以他讓兒子在生活中學習。有一次兒子對伽利略關於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故事產生了懷疑,因為兒子從不輕信書本、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於是他為兒子找來一大一小的鐵球,帶著兒子爬上樓頂做實驗。做完實驗後,兒子覺得太神奇了,就開始津津有味的研究枯燥乏味的物理學,他就是用這種親身體驗、實物接觸的方式培養兒子的學習熱情。
在兒子2歲以後,在走親訪友、買東西、參加音樂會、看歌劇時都會帶著兒子,讓兒子從小就與身分各異的人士交往談話、提高社交能力,於是越是人多或重要場合,兒子發揮得越好。所以到後來兒子成名後,與貴族、王公大臣,甚至和國王打交道時,都能表現得非常得體,給別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還經常帶兒子參觀博物館、美術館、動物園、植物園、工廠、礦山、醫院、保育院,對於兒子的疑問,他都會深入淺出的解釋和說明,從不敷衍了事。每次參觀回來,讓兒子詳細敘述看到的一切,這樣使兒子能夠記住更多的東西。
兒子3歲以後,他帶著兒子到處周遊。兒子5歲時幾乎去過德國所有的大城市, 6歲時的見識已經超過很多大人,很多人會來問兒子關於地理、歷史的知識和奇聞軼事等,於是兒子寫了一本遊記記述自己旅途中的見聞,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他認為讀萬卷書比不上行萬里路,現實世界能教給孩子更多、更豐富、更生動的知識。
「玩齣兒子的各種能力」
玩對於孩子來說不僅是興趣,而且在玩之中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兒子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創造力都是通過遊戲玩出來的,智力遊戲就是玩的重要方式。比如:玩一種「甚麼東西不見了」的遊戲,讓兒子看清楚桌子或盤子里放的東西,然後閉上眼睛,悄悄拿走或加上一件物品,再讓兒子睜開眼睛看看發生了甚麼變化。漸漸的兒子形成了敏銳的注意力、記憶力和觀察力,就算只看一眼天空中飛翔的一群小鳥,也能準確說出一共有多少只。
在智力遊戲中,要結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實際水平,遊戲內容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難。而且豐富多彩的東西會引起孩子的注意力,枯燥乏味的遊戲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各種能力都應該從小培養,當一個孩子懂得玩耍時,他的創造力、想像力就已經開始了。比如:蓋房子的遊戲,孩子必須手腦並用,可以開發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待續)
文:心怡
兩名聯邦議員表示,他們將放棄澳航「主席休息室」和維珍航空「超越休息室」的會員資格,來恢復公眾對政客的信任。 Read More
周二(11月5日)早上 6 點 41 分,墨爾本以北約 150 公里的本迪戈附近發生了 3.6 級地震,十多個人報告感覺到了地震。 Read More
周日(11月3日)下午 5 點 15 分左右,一名11歲的小男孩在與父親一起游過中央海岸的 The Entrance 海峽時被海流捲走。急救人員趕赴救援,周一全天將繼續搜尋。 Read More
由於房貸利率高居不下,購房者貸款能力下降,紛紛把目標轉向房價相對實惠的地區。這種供需變化導致悉尼一系列低價區房價飆升,而部分高價區房價反而有所下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