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機會來這裡的大學進修,於是認識了一些澳洲的朋友。在進行研究和教學之餘,發生了不少能體現他們各自特點的逸事。
第一位是馬克,他是我認識的第一個正宗澳洲人,並且很「像」澳洲人:這廝居然穿著短褲和拖鞋去教室給學生上課或在系裡做研究報告!相處一段時間後,我終於發現了他在穿著方面的另一個特點:極度地「循規蹈矩」——但僅僅是在參加體育活動時。在根據運動種類決定穿戴方面,馬克的態度是絕不含糊,哪怕只是在「做觀眾」時。據說,他在看某球賽的電視轉播時也會根據球迷要求換衣。
最可笑的一次是他問我看撞球(snooker)應該穿什麼服裝,我簡單地回答:沒有要求。他疑惑地看我良久後才悻悻而去。次日,他興奮地告訴我,他穿了一件西裝背心去看了撞球,著裝效果很好。
第二位是「很英國」的帕屈克,常津津樂道英國人的紳士風度和幽默感。事實上他的談吐也確實是充滿了幽默。有一次,我們好幾個人在討論賭博必勝技,他卻始終一言不發,直至我們的概率分析得到了一些結論。他才開口:買紅買黑,買大買小,買單買雙或買任何其它都不可能保證必贏;但確確實實是有「必贏」方法的。我們期待地等待下文,只見他認真地回答:買賭場!
另一次,我們共進午餐時,他若有所悟地告訴我:中國人勤勞與飲食有關。他可憐巴巴地秀著他每天的常規午餐:一個水果,一個三明治和一杯咖啡,問我:「我還有能量努力工作嗎?」
第三位是一個印度裔,辛迪。膚色黝黑,大鬍子,頭上包著紫色的布條包。剛見面時我以為他是五十開外的老者,後來才知道他只有二十七歲。有一次,他抱怨某些澳洲白人長在骨子裡的種族歧視,我說我沒有感覺到,這明顯地導致了他的不滿;於是我分析這大概因為我是來做訪客的,沒有參與他們的職場競爭,總算得了他的理解。但終於有一天,他氣呼呼地對我說:網上很多中國人歧視印度人,叫印度人「阿三」。我誠懇地告訴他,任何與人種有關的歧視都不是中國社會的主流民意,也不是法律允許的行為法則。此外,「阿三」的稱呼則與歷史有關,與尊稱「阿Sir」有關。他終於有所釋懷。
我對辛迪的欽佩來自於他對「文革」的一番議論。有一次他慎重其事地告訴我,他對中國的「文革」進行了一些研究和思考。「文革」的最大問題在於當時中國社會對善惡、對錯、是非和忠奸的定義和判別是倒置的。我啞然,但確信:這個印度人是動了一些腦筋的。
今天,我已定居澳洲。再去拜訪這些朋友,卻發現已是各分東西,物是人非了。
推薦閱讀: 人在澳洲
作者:俞琪 (墨爾本)
圖片:網路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8年2月9日 16:40
悉尼西區費爾韋爾中學(Fairvale High School)一名男生在學校附近被12名同學圍毆,導致身心受創。法庭裁定這家公立學校失職,州政府需向受害人賠償120萬澳元。 Read More
在強大政治壓力下,以及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分散在多家商店購物,Coles 和 Woolworths 都在加大折扣力度,以留住顧客。 Read More
澳洲稅務局10月底發布的年度透明報告顯示,澳洲企業在2022—2023財年創下最高紀錄,繳納了979億澳元的公司稅,比上一年增加了16.7%。與此同時,有近三分之一(1200多家)的大公司繳稅額為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