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澳洲前後近卅年,無論從事何種行業心中一直放不下的,就是文字。但是這不是說我 天天都在讀書寫作。只是當我讀書的時候, 總覺得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商量解惑。那時候不是很多朋友都喜歡澳洲文學和歷史,大家都在忙家庭事業,唯一選擇就是圖書館。但是不方便的就是書很多,不知道該借那些書。那時候我就想:如果在中文報紙上有些小方塊, 大槪介紹一些澳洲文藝動向,或是歷史, 或是書評,可能對從當地人的角度來了解澳洲比較有幫助。
我們都知道,澳洲地廣人稀;各州各有風貌, 同是英語體系但口音有些不同, 生活習慣 亦是城鄉各異。我們華人大都集居於主要城市,對於鄉村生活——尤其是The Outback——可能不是很有心得。前兩年報導,連此地出生的孩子,有些還不知牛奶是從那裡來的。文學是生活的反映。即使是在城市, 因為背景不同,生活亦各有異趣。白澳歷史跟中國比雖然不長, 但是過程異常艱辛。我想每個地方都是一樣,每當競爭激烈,雞蛋難免碰到石頭。
以華人為例,在二百多年前以「苦力」身份偷渡(有些人為了省十英鎊入境費,長途跋涉從南澳到維省「金三角」路途逾千里), 到今日從天而降的移民「富豪」 ,其中變遷不能以道里計;眼前另外一例就是澳洲原住民,他們有些至今仍在為領土主權掙扎。中國人說「有土斯有財」。一些幸運的原住民現在也搖身一變成為超級地主,為了子孫後代福祉,他們現在積極從事農牧業及環保。如果你到西澳或是北領地,就有很大的機會碰到馬來、日本、印尼、中國和原住民通婚的後代。尋根熱潮使得許多人淚眼婆娑, 尤其是原住民混血兒,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強行移送到教會撫養。告訴你一個小插曲:如果你對此地礦業巨子之一略知一二,他們亦是不落人後,留下印記, 何況他人。
政策對人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文學反映人的生活,歷史是人類生活大事記。澳洲建國時間不長,似乎沒有統一的歷史教科書。但是澳洲國民對於區域性的歷史,例如各鄉村城市的變遷,則有濃厚的懷舊心情,有心人則在居住地成立研習小組,就地取材,記錄前人腳步及其遺物,保留許多傳統器具,並成立小型展覽中心。他們大多數是第五,或是第六代的英國移民,成為家庭歷史的傳遞者。
我希望能借著閱讀——當然這不是唯一管道——提升精神生活品質,而且古為今鑒,讓我們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各民族文化或有不同,然而在這天底下,我認為「人類」只有一種, 那就是「人」。每一個人都希望生活安定,豐衣足食,快快樂樂過一生。我衷心盼望藉助閱讀互通有無,大家互相溝通了解,建立一個比較和諧的社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敬人者人恆敬之,不是嗎?
推薦閱讀: 人在澳洲
作者:吳力沙(墨爾本)
圖片:網路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8年5月29日 14:49
11月21日,聯邦政府已向議會提出新法律,禁止 16 歲以下兒童使用社交媒體。被發現系統性違反這些法律的大科技公司將被處以 5000 萬澳元的罰款。 Read More
以色列前內政和司法部長艾耶萊特·沙凱德被拒發赴澳簽證,理由是「品格原因」,這給阿爾巴尼斯政府與以色列的關係蒙上了新的陰影。 Read More
澳洲信號局(ASD)發布的《2023—2024年度網路威脅報告》稱,澳洲的政府、關鍵基礎設施、企業及個人正面臨來自惡意網路行為者的多重威脅,這些威脅包括間諜活動、破壞性攻擊和經濟勒索,其中外國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 Read More
澳大利亞人可能很快就會支付更多費用來寄送信件,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ACCC)周五(11月22日)表示,澳洲郵政提議從 2025 年中期開始將基本郵資提高 20 澳分。 Read More
億萬富翁馬斯克將矛頭指向了澳大利亞新出台的一項立法。該立法禁止 16 歲以下的人使用社交媒體,目前正在接受聯邦議會的審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