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西安 小吃王國 ;絲綢之路起點 華夏文明之源
西安第一面:Biang Biang面鏎昂
「一點戳上天,黃河兩頭彎。八字大張口,言官朝上走。你一扭,我一扭,一下扭了六點六。左一長,右一長,中間夾了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拴鉤搭掛麻糖。推著車車走咸陽。」這是一首在陝西關中城鄉流傳很廣的歌謠,唱的是一個字的寫法,說的是一種老少皆知的小吃名稱——BiangBiang面。
這是一個字典未錄、字型檔里也沒有的字,但它作為陝西地方獨有的漢字,其歌訣卻久唱不衰;Biang Biang面由手工擀制,在寬寬長長的麵條上調以各色臊子,再撒上蔥花和蒜末,最後油潑辣子。香饞誘人,關中農村婦孺皆知,家家會做,人人喜食。
這麼複雜的漢字,為什麼要念作Biang呢?有人說這些說法大多是模擬聲音而定字音:面在製作的擀制和拉扯過程中在案板上會發出BiangBiang的聲音;在撈出和調味攪拌過程中,發出BiangBiang的聲音;面在入口時,嘴邊會發出BiangBiang的聲音等等。也有人說秦人用鹽水和面,將麵糰置於石頭或案板上用棒槌捶打,直到麵糰光滑、均勻之後,再用擀麵杖擀成大面片,然後切成像褲帶一樣寬,下到沸騰的滾水鍋中。這種響亮而渾厚的「Biang—Biang—」聲也就成了「BiangBiang面」名稱的由來了。
酸辣西安涼皮子
西安涼皮早已成為大眾最為喜愛的小吃之一,其選料精良,調味講究,以「白、薄、光、軟、筋、香」而聞名全國。
知識點:然而在陝西,「涼皮」這個詞是一個泛稱,並非特指。各式各樣的涼皮因做法、吃法、調料、用料等區別,又根據地區的差異,分成不同的種類:戶縣秦鎮的米皮、西府的擀麵皮、漢中的米皮、關中的釀皮子,另外還有醋粉、熱米皮、麵筋涼皮等等。
「西安名吃」家的涼皮筋道,辣子油特別香,酸辣可口,配上夾饃真是嘹咋咧!每碗涼皮都是現調的,紅紅的辣子油,白色的涼皮和豆芽,配上翠綠的黃瓜條,小編我真是控制不住我幾己了,先開動了~
西安臘汁肉夾饃
西安名小吃臘汁肉夾饃,起源於戰國,當時稱「寒肉」。臘汁肉是一種用著鍋占制的醬肉,但比一般醬肉酥爛,滋味鮮長。人們稱讚它是:「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法滿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余香久不散。」
將臘汁肉剁碎,取少量夾入剛出爐的白吉饃中,此時的饃饃正香,肉質酥爛,肥而不膩,回味無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白吉饃一起食用還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正宗西安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簡稱羊肉泡、泡饃。古稱”羊羹”,西北美饌,尤以陝西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饃盛名,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留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西安的泡饃,就如同天津的狗不理,北京的烤鴨一般令人嚮往。
羊肉泡饃的羊湯,一定是用腿骨經過長時間熬煮的濃湯,最好是久經熬煮的老湯。而饃,俗稱『飥飥饃』。採用少許發酵麵糰和死麵糰結合的方法,揉饃時不用半點手粉,絲毫不粘,熟了掰成小塊,入湯不散,這才是真功夫。
羊肉泡饃的煮法通常有四種,分別為:單走,干拔,口湯,水圍城。
單走是指羊湯和饃分別上桌,將饃掰入湯中吃,最後再壓一碗湯。其餘三種都是羊肉湯和饃一起煮,干拔,口湯,水圍城湯水量依次遞增,依個人喜好選擇即可。
一碗熱騰騰的泡饃,再配以辣椒醬和糖蒜,清新爽口,放佛一切鬱結之氣都在這碗熱湯下肚之時化解了。
就連這盛著泡饃的青花熱湯碗,都多了一絲歷史感。
除了以上提到的特色西安小吃,「西安名吃」(Seabay Kitchen)還向饕餮們提供其他精美小炒與冷盤等。
深受西人喜愛的蜜汁雞,微甜的蜜汁人不知不覺吃下一大碗飯;讓你口水滿溢的泡椒牛肉,賺足你的口水!泡椒的酸辣搭配滑嫩Q彈的牛肉,爽口怡人,吃到你額頭微微冒汗,辣到嘴裡嘶嘶,卻欲罷不能;肥嫩香辣的水煮牛肉,經典麻辣川味,肉質細嫩,鮮香可口,油而不膩,集麻辣燙與一身,小編外出吃飯必點菜之一,沒想到來到「西安名吃」也能滿足我這點小小的心愿!
還有不少菜品選擇等你來嘗~
Seabay Kitchen Chatswood
地址: Shop 8 5/1 Railway St, Chatswood NSW 2067
作者:Je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