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活網)
世界上猶太人的數量大約只有一千六百萬人,佔世界總人口的0.3%,但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22%的得獎人都是猶太人。這個比例是其它民族的100倍。
在全世界最有錢的企業家中,猶太人占近一半:高盛、所羅門兄弟等著名金融公司都是猶太人創建的。美國華爾街的精英中,有50%是猶太人。
美國一大批家喻戶曉的精英和富豪,都是出自猶太家庭。
技術巨頭「甲骨文公司」的創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是全球最富有的猶太人,今年70歲的他,凈資產達到542億美元。
Facebook的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1984年5月14日出生在紐約附近小鎮。按教規長大,13歲辦了猶太教成人禮;
Facebook首席運營官謝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Google谷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等等……
為何猶太家庭能培養出這麼多精英人才?原來,猶太民族對孩子從小就有一套成熟的教育模式。
書本是甜的
在猶太人家裡,小孩子稍微一懂事,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孩子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儀式的用意是:書本是甜的。
猶太人家庭還有一個世代相傳的傳統,那就是:書櫥要放在床頭。要是放在床尾,就會被認為是對書的不敬,進而遭到大眾的唾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次調查表明,在以猶太人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在人均擁有圖書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讀書的比例上,以色列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為世界之最。
知識是智慧
猶太人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幾乎都要回答這樣一個謎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你的財產被搶光,你將帶著什麼東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的是錢或財物,母親將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嗎?」要是孩子回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財物,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
希伯來著名的教育箴言是「教養孩童,使他們走當行的道,到老也不偏離」。其中包含了這樣的意義:家長必須仔細地觀察孩子,提供機會給每個孩子,用創意活出自己的人生。亦即理解為:幫助孩子去選擇正確的路,從而使學習成為甘甜可口、充滿驚喜的過程,使孩子得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家長需要發現奧秘,但這個奧秘是在孩子那裡,而不是在家長這裡。家長的使命並不是告訴兒女應當做什麼、成為怎樣的人,而「必須在他們的智慧面前,謙卑下來」。
重視才能
猶太人重視知識,更重視才能。他們認為:一般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而沒有任何的創新。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而思考是由懷疑和問題所組成的。學習便是經常懷疑、隨時發問。懷疑是智慧的大門,知道得越多,就越會發生懷疑,而問題也就隨之增加,所以,發問使人進步。
以色列有句老話:「人不能只靠麵包活著。」這句話出自《聖經》,以色列人以此激勵自己,養成了求知好學的習慣。在他們看來,文學、詩歌、音樂、藝術對人類,如同水和糧食一樣重要。讀書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了解,平均每個以色列人每年要買10到15本新書,而他們的閱讀量更是大大超過了這個數字。
猶太人家庭由此特別注重與孩子的思想交流。孩子們可以同成人談話、討論問題,偶爾成人還會同孩子們纏個沒完,意在引導他們投入到學習與研究上去。
特別重視財富教育
兒童最初無法了解金錢的意義與價值,但已對個人的需要有所認知。因此,猶太父母會在孩子開始向父母要東西的時候,就試著向孩子解釋:他們所要的東西是要用錢去買的,而賺錢是辛苦的。如果父母不解釋,孩子必定認為,任何東西只要向父母要,就一定可以得到。如果父母有求必應,孩子將來勢必需索無度。
猶太家庭財富教育時間表
(未完待續)
圖文:網路
責任編輯:凈心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7年6月9日 20:08
悉尼西區費爾韋爾中學(Fairvale High School)一名男生在學校附近被12名同學圍毆,導致身心受創。法庭裁定這家公立學校失職,州政府需向受害人賠償120萬澳元。 Read More
在強大政治壓力下,以及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分散在多家商店購物,Coles 和 Woolworths 都在加大折扣力度,以留住顧客。 Read More
澳洲稅務局10月底發布的年度透明報告顯示,澳洲企業在2022—2023財年創下最高紀錄,繳納了979億澳元的公司稅,比上一年增加了16.7%。與此同時,有近三分之一(1200多家)的大公司繳稅額為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