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活網)
在你們家,每天吃飯時,第一筷子菜是夾給誰?這是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卻影響深遠。
孩子和父母、爺爺、奶奶一起吃飯,很多媽媽往往將第一筷子菜夾給孩子,說:「寶貝快吃!這是媽媽特意給你做的。」爺爺、奶奶也不示弱,紛紛夾菜到孫兒碗里,「這個菜也有營養,寶寶得多吃。」
這樣的一幕是不是很熟悉?第一口菜不見得比第二口、第三口菜營養更多,卻讓孩子學會了自私,認為自己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人。於是,吃飯時,父母都還沒有坐到桌前,孩子已經撲上來,把喜歡的菜吃了一大半。
這樣的孩子一旦進入社會,總有一天會碰壁。因此,過度寵愛孩子,是一種「非慈之慈」,「愛之足以害之」。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給孩子做榜樣。父母若只顧疼愛孩子,而忽略了長輩,孩子學到了,長大後他也會只疼愛自己的孩子,而不會孝敬父母。所以,家庭生活里的每個細節,其實都不是小節。
在如今倒金字塔結構的家庭里,人們戲言:「有了兒子做兒子,有了孫子做孫子。」但有智慧的父母一定懂得:要將第一筷子菜夾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樣,孩子從小學到的是尊重和孝敬長輩,將來走上社會,也會時時尊重、關心、禮讓他人,就很容易惹人喜愛,得到欣賞和重用。
《說文解字》中對「教育」是這樣解釋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教子始作善也」。所以,我們的家庭教育應當是一點一滴的言傳身教,一點一滴的善的熏陶。不妨向過去良好的社會風氣學習:吃飯一定要請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先上桌;哪怕很餓,也要等在廚房裡的媽媽忙完、坐上了桌才吃飯;父母動筷子了,孩子才可以開吃……
真正懂得愛的次序,才能營造一個和美幸福的家庭氛圍,也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來源:銷售與管理智慧公眾號
圖片:網路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7年5月31日 20:32
前國防部高級官員Peter Jennings在12月底評論說,中國希望總理阿爾巴尼斯繼續做「好孩子」,遵循北京對澳大利亞的要求,軟化對華言辭。 Read More
從1月8日起,澳洲公民前往英國不再享有免簽證待遇,遊客及商務旅客需申請電子旅行授權(Electronic Travel Authorisation,簡稱ETA)。類似的要求將於2025年5月適用於歐盟國家。 Read More
1月6日凌晨,一名男子在墨爾本駕駛一輛盜竊來的卡車撞向一輛汽車,導致汽車司機死亡。他隨後在警方的監控下在醫院接受治療。 Read More
1月1日在美國新奧爾良發生的恐怖襲擊造成數十人傷亡,澳洲安全專家提醒模仿襲擊的可能性,並呼籲重新審視澳洲國內潛在的安全風險,尤其是人潮密集的地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