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活網)移民到外國尋求更好的生活,已是越來越普遍的現象,那麼這些移民在新的國家中,會選擇聚集在一處,持續保有自己的文化,還是放棄本國文化,從而認同移居國的新文化呢?
普吉島新聞網站報導,香港中文大學助理教授胡蓉(注)以及悉尼科技大學Adrian Lee教授針對澳洲悉尼的移民做研究,發現悉尼的新移民很可能選擇在文化上與其自身文化底蘊相似的地區,為了能住在這些地區,他們願意在買房時支付高價。
胡教授指出,在研究中發現個人文化背景確實是影響房價的重要因素。他們在《熔爐還是沙拉碗:文化距離與住房投資》的研究論文中表示,「熔爐」是指各種宗教派別、民族融合在一起;而「沙拉碗」則描繪不同民族並未同化,而是保留各自獨立的文化,就像沙拉中的不同食材一樣。
研究人員瞄準澳洲最大和文化最多元的城市—悉尼,大部分人口都是移民。根據2011年澳洲統計局(ABS)的人口普查,悉尼受訪者中有57%是非澳洲或英國背景的移民。組成悉尼人口的五大族裔為澳洲人、中國人、愛爾蘭人、義大利人和阿拉伯人。
「文化距離」是指購房者的文化與房產所在社區的文化差異。研究發現,購房者可能選擇在文化上與自己的文化原型相似的社區,也更願意為文化距離較短的社區的房子支付更高價格。
與歐洲和澳洲的買家相比,亞洲投資者表現出更高的家鄉文化偏好。胡教授指出,特別是中國人,最有可能為「貼近中國文化的社區房屋」支付高房價。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國已成為移民的首要來源之一,中國人對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又出現了新一波浪潮。據《紐約時報》報導,中國人對房地產的投資自2010年以來至少增長了十倍。中國投資者在悉尼市區購買了一半以上的新公寓。
政策影響
胡教授表示,從研究中可看出,購房者願意為文化接近地區付出更高的房價,這對社會多元化和城市規划具有重要的影響。
政府若能意識到不同民族的住房投資偏好,將使城市規劃更有效用。她說,「我們從文獻中看到,通過個人在悉尼的住房投資決策,很自然的發生了文化和種族的隔離。 我們相信其他具有不同文化的移民城市,如舊金山,多倫多或溫哥華,也可以看到類似的現象。」
註:胡蓉女士是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酒店和旅遊管理學院」以及「財務學院」的助理教授。
編譯:蔚華
悉尼西區費爾韋爾中學(Fairvale High School)一名男生在學校附近被12名同學圍毆,導致身心受創。法庭裁定這家公立學校失職,州政府需向受害人賠償120萬澳元。 Read More
在強大政治壓力下,以及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分散在多家商店購物,Coles 和 Woolworths 都在加大折扣力度,以留住顧客。 Read More
澳洲稅務局10月底發布的年度透明報告顯示,澳洲企業在2022—2023財年創下最高紀錄,繳納了979億澳元的公司稅,比上一年增加了16.7%。與此同時,有近三分之一(1200多家)的大公司繳稅額為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