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女生憑這篇作文,獲美國八所常春藤名校錄取

澳洲生活

(澳洲生活網)最近,一個出生於馬來西亞的17歲美國華裔女孩蕭靖彤,被八所常春藤盟校錄取成為熱門話題。而她被錄取全靠一篇充滿真情實感的作文。

據BBC中文網報道,蕭靖彤的父親是台灣人,母親是馬來西亞華人,五歲時移居美國。剛到美國時,她母親和她的英語發音都不準,引來嘲笑。她在這篇吸引八所常春藤名校的作文中,回顧了她和母親在美國學習英語的經歷。

蕭靖彤在作文中寫道:

「在我家裡,英語不是英語,但她和家人卻能毫無問題地溝通。在我家裡,我們說話的方式很美。在我家裡,我們的話並不爛,而是充滿了感情。我們用詞語建了一座房子,這房子有點歪,有點雜亂無章,但這是我們的家。」

(蕭靖彤被八所美國常春藤名校錄取的作文,中文翻譯大意)

在我們家,英語不是英語,不是在語音意義上,而是發音。在我們家,snake是snack,我們的舌頭總是卷不對。我常被語言專家糾正發音,我媽媽來自馬來西亞,她說film的時候總是發成flim,但是我們完全能聽得懂對方。

在我們家,cast和cash沒有分別,這就是為什麼在離開教堂時,人們常常取笑我cashing out demons(兌現惡魔,本應為丟棄惡魔)。我沒有意識到兩個英語單詞之間的差異,知道老師糾正了我的hammock、ladle、和siphon的發音。同學們笑我,因為我將accept讀成except,將success讀成sussess。儘管我已參加了創意寫作,但常常詞不達意。

突然之間,我開始明白了,如果只是知道花朵和麵粉的發音相同是不夠的。我開始逐漸擺脫了那些伴隨著我長大的、曾經自以為還不錯的英語,既然其他人的父母,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為什麼我的父母不能呢?

我的母親攤開她那雙晒黑的手說:這是我來的地方,她用自己以前學過的英語講了一個故事。

當我母親從她居住的馬來西亞村莊搬到一個城鎮時,她不得不在初中開始學習一門全新的語言:英語。當時很多人以羞辱別人為樂,當她的老師當著全班的面,用尖酸的語言嘲笑她的作文時,她無力反抗。當她開始哭泣時,班長站起來說夠了。

要像那個班長一樣,媽媽含著淚說,要為弱者說話。要知道那個班長不僅保護了她,還耐心地幫她提高語言。

母親要我教她正確的英語,這樣Target商場的白人老太太就不會嘲笑她的發音了。當我把她的話拼綴在一起時,會有一種歉疚感。長母音、雙輔音,其實這些我自己也仍在學習。有時候我避免讓一些只言片語傷害她的自尊心,但我可能已經在不經意時,傷害了她很多。

隨著媽媽英語辭彙不斷增加,我的英語也在不斷進步。我可以在學校3000多人面前朗誦詩歌,還採訪了各界人士、寫舞台劇,站出來為無家可歸者、難民和弱勢群體發聲。在紐約地鐵,有些人會嘲笑街頭藝人,我也用站出來和他們對抗。我還會教那些貧窮的、英語非母語的孩子學英語,看到他們有很多故事要講、但又不知道如何表達的樣子時,我彷彿看到了我媽媽的過去。

在我們家裡,家人之間說話的方式也很溫馨。在我們家裡,我們的語言不爛,所有的語言里都是帶著情感的。我們用文字建造了一棟房子,房子里雖然有點亂,但這就是我們自己打造的家。

……

就是這樣一篇文章,目前已經吸引了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達特茅斯大學、布朗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目光。

據悉,18歲的蕭靖彤共申請14所大學的寫作或新聞類學系,目前全部錄取。蕭靖彤有感而發說:之所以申請這麼多,主要是亞裔學生能力強,競爭激烈,很怕無法被錄取,擔心自己沒選擇。

蕭靖彤多才多藝,在校時經常做為一名青少年記者做一些採訪。

XXXXXXXXXXXX_20170419175103

現在,蕭靖彤還未決定去哪所大學。她將在幾個星期內訪問各大名校,看哪所最適合自己。不過她透露自己一直很喜歡哈佛大學,七年級時她曾去過哈佛參觀。

當被問到在申請大學論文中關注重點是什麼時,蕭靖彤說,自己的父母都是移民,英文不是他們的第一語言,而自己在一個移民家庭里生長也十分有趣。而當自己在家外說一些在家裡使用的辭彙時,外面的人會嘲笑我,但這些東西對於我來說是十分正常的,所以我把這些經歷都寫到申請作文里去了。

在接受BBC記者專訪時,蕭靖彤表示:「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是最能讓人產生共鳴的東西。我想和他人分享我家庭生活的一個側面,我和母親的感情和我們倆的經歷。」

蕭靖彤感謝母親對自己的教育。她說:我媽媽是一個我可以學習的榜樣。她讓我腳踏實地,教我不僅要敢於夢想,還要通過實幹來使夢想成真。

蕭靖彤的母親表示:「當我們打開她的大學錄取信時,我和靖彤都哭了。她表現了她的成熟和智慧,不僅在學習方面,還有她待人處事的方式上。」

有這樣一個有出息的好女兒,蕭靖彤的母親一定很驕傲吧!

*文章轉載自網路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