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活網)據每日郵報報道,昨天,紐西蘭南島北部「費爾維斯角」(Farewell Spit)的居民們一大早醒來看到了嚇人的一幕:
數百頭黑色的領航鯨(pilot whale)密密麻麻的躺滿了整片沙灘,擱淺在此,被發現時它們中超過7成已經死亡!
鯨魚救援組織的30名志願者們立即行動起來,他們向鯨魚身上潑灑海水,以保持鯨魚身體濕潤,不至於脫水死亡。一整天努力下來,志願者們設法用船隻等工具把100多頭鯨魚運回了海里,其餘的則寄希望於漲潮。
不過情況並不樂觀,活下來的鯨魚與擱淺總數相比寥寥無幾。而且,淺灘上的鯨魚屍體阻礙了志願者們把仍存活的鯨魚送回大海的努力。
據報道稱,這是紐西蘭近年歷史上發生的最嚴重的鯨魚擱淺事件之一。2005年2月,200多隻領航鯨在同一處地點集體擱淺。領航鯨同時也是紐西蘭最容易發生擱淺事故的鯨魚種類。
紐西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鯨魚擱淺事件發生在100年前,那時有1000隻領航鯨集體擱淺。關於鯨魚(和海豚)擱淺的背後原因迄今為止仍是一個謎,動物研究組織習慣將其歸因於極端天氣、疾病影響和人類活動等因素。
自身疾病說
一條巨鯨的眼睛只有一個小西瓜那樣大,且視力極度退化,一般只能看到17米以內的物體。鯨魚不依靠眼睛來導航、測物和捕食,而是靠自身耳內的天然雷達發射和接收超聲波以測定方位,它們發射出頻率範圍極廣的超聲波,這種超聲波遇到障礙物即反射回來,形成回聲。鯨魚就根據這種超聲波的往返時間來準確地判斷自己與障礙物的距離。
內臟不適、出現寄生蟲,或者系統本身的原因,都可能使鯨魚的回聲定位系統出現故障。如果鯨魚耳內鑽進寄生蟲,發射和接收工作便受到干擾,雷達就會失靈,失去了測定方位的靈敏度,到處亂竄亂游,直到碰到了海灘擱淺而死。
物種內部競爭說
衝上海灘擱淺的鯨魚,很多不是來自於同一個家族,被衝上海灘的時候也都隔開很遠。鯨魚家庭在深水裡被拆散,也可能是擱淺的原因之一。鯨魚家族間的競爭,或因進食、交配的競爭,都可能導致鯨魚群體被衝散,然後擱淺。
環境污染說
鯨魚、海豚對聽覺的依賴,與人類對視覺的依賴一樣。它們靠聽覺來溝通、覓食和導航。噪音污染的威脅,迫使敏感的鯨群遠離棲息地,甚至導致部分鯨魚受傷或死亡。部分鯨魚的耳朵受到了嚴重的噪音損害,在鯨魚腦部及耳骨周圍也有血跡。而污染海水的化學物質也可能擾亂鯨魚的感覺系統,造成鯨魚擱淺。
此外,當鯨魚為了捕食隨水勢誤入地形平緩的水域,一旦退潮便會造成擱淺;而當它們為了追食魚群而游進海灣,向著有較大斜坡的海灘發射超聲波時,回聲往往誤差很大,甚至完全接受不到回聲,也會因此迷失方向,造成擱淺。
人類活動干擾說
研究證實,鯨魚會躲避海軍用來偵測潛水艇的軍用聲納。最常見的擱淺鯨類喙鯨對聲納非常敏感,其生性害羞,常誤以為噪音是殺人鯨發出的聲音而受到驚嚇擱淺。地球上最大的動物藍鯨,也會為了躲避聲納而中斷哺育幼鯨的行為,並快速逃離,最終導致擱淺。會使喙鯨產生激烈反應的聲納強度,遠遠低于海軍演習所允許的聲納強度。而藍鯨的數量在過去一個世紀已經減少95%。
研究人員曾用吸盤把相關裝置黏在柯氏喙鯨身上,測量它們所接收到的聲音和反應。當模擬海軍聲納的聲音大到200分貝、距離柯氏喙鯨3公里至10公里時,柯氏喙鯨會先停止哺育幼鯨和游泳,接著快速游開。
也有研究發現,藍鯨因受到聲納的驚嚇,錯過了數量約一噸的磷蝦,而這約等於藍鯨一天的食物量。進食行為被聲納干擾,可能對鯨個體以及整個族群造成重大的健康問題。
從發現擱淺鯨魚,到進行保護搶救,到鯨魚死亡,這段時間往往不過20至30個小時。鯨魚擱淺後,導致軀體在水面和空氣中暴露,體溫驟降,這是加速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另外,鯨魚擱淺在沙灘上時,龐大的軀體長時間得不到海水的浮力作用,造成身體臟器受到壓損,也加速了其死亡。
對擱淺鯨魚遺骸的處理,一般來說有三種方法。一是製作成鯨魚標本;二是在海灘上挖深坑就地掩埋;三是拖回大海深處,讓其自然分解沉沒。一般前兩種方法比較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