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活網)記得早些時候,那個大家都踏踏實實過日子的年代,人們的生活就像木心先生詩里寫的那樣,日色變得很慢,車、馬、郵件都慢,情人來不及變心,一不小心就愛到天荒地老。
大家含蓄地表達感情,一筆一划地書寫繁體字,充滿儀式感地過節。古樸、浪漫、美好。
可如今,為了書寫方便,我們簡化了漢字,此後,「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厰空空,麵無麥,運無車,導無道,兒無首,飛單翼,湧無力,有雲無雨,開関無門,鄉里無郎,聖不能聽也不能說,可魔仍是魔,匪還是匪。」
為了商業利益,「人造節日」越來越多,11.11從光棍節到雙十一購物節,37女生節,520、521也成了情人節。除此之外,越來越多人熱衷於聖誕節等西方節日。人們以天天過狂歡節的方式,使我們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反而變得平淡無味。
節日越來越多,人心卻越來越空。
01.愛
有心才有愛,用陪伴延續愛的美好
錢鍾書在《圍城》里說,和情人約著見一面,就能使見面的前後幾天都沾著光,變成好日子。對於小時候的我們而言,也是這種感覺,過年的前後幾天,日子都變得熠熠生輝。
春節的前一個月,孩子們總會趁大人不在,從衣櫥里取出新衣裳,不厭其煩地試穿;提早買好鞭炮,先噼里啪啦地炸幾回;有時候也會被父母叫去幫忙大掃除,擦玻璃、掃地、遞抹布;收到鼓鼓囊囊的紅包開心得上蹦下跳,儘管第二天媽媽一定會說,紅包拿來,我先幫你存好,長大了給你娶老婆或做嫁妝!
過年那幾天,兜里總有滿滿的糖果,滿桌子的菜肴吃得肚子圓滾滾,長菜必吃,代表長壽,魚肉必吃,代表年年有餘,蘿蔔必吃(閩南話中蘿蔔叫菜頭),象徵來年好彩頭。
慢慢地,我們簡化了一切暖心的儀式,團圓飯不親手做,到外面的酒店叫上一桌,節日也越來越媒介化,春節從「電視化」轉而「微信化」。看春晚成了過年的標配,時間一到全中國人民便紛紛陷在沙發里,在電視機前等著趙忠祥宣布春晚開始。
再後來,我們的春節是在朋友圈中過的,緊握手機的人們變成一座座孤島,沉浸在自我的世界。團圓飯來不及用心品嘗,著急地拍照發到網路上。壓歲錢也不再用紅紙包裝的,微信紅包的便捷給了人們不見面的理由……
前幾天和鄰居的大姐聊天,談到年味變淡的話題。大姐說:「都是現在人不走心唄,什麼東西都圖方便省事兒,最後連感情也給省了。」
二十年前,大姐剛到廈門闖蕩,對她來說,春節是在綠皮火車上晃晃蕩盪、用毛筆寫春聯、穿新衣、包餃子。
二十年後的現在,儘管在廈門有了自己的新家庭,每年春節,她還是會提上幾大袋年貨,牽著孩子和先生的手,到甘肅老家看看自己年邁的父母。這麼多年過去了,家裡的春聯都是等她回家寫好才貼上,水餃也從未買過超市裡速凍的,身邊的同齡人慢慢地都不再遵守「過年穿新衣」的習俗,唯有她,始終堅持在大年初一穿新衣,連襪子、鞋子、內衣褲也要是新的。
「聽說現在很多人過年都不回家,在那幾天工作,工資翻幾倍。我很敬佩他們,但我再忙也還是會回家過年。親情是再多的錢也買不來的,人家說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老了,就要多多用心地陪伴他們,放下手機,耐心地聽他們嘮嘮嗑。」
太久不見,愛會生疏。有心的地方才有愛,哪怕相聚短暫,哪怕又要離開,為了喚醒愛的記憶,延續愛的美好,仍值得你翻山越嶺、漂洋過海,趕萬里路回家。
02.鄉
有郎才有郷,再忙也要回家過年
有句特別調侃的話,「一到中國節日就開飯,一到外國節日就開房。」
越來越多年輕人崇尚西方節日,而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熱情逐漸降溫。或許慶祝西方節日是為了趕時髦,找個機會理直氣壯地和朋友相聚、放鬆。可中國的許多傳統節日,諸如春節、中秋,並非個人的節日,也不是情侶的節日,而是家庭的節日。
對於在外的遊子來說,一年基本上就只有過年才能回家,所以他們可能更能體會到年味所在。
如果說,小時候看重過年是因為有很多物質的東西,那麼長大後看重過年是因為有很多感情的東西。
高中同學成成大學畢業的前幾年,都沒有回家過年,想要在一線城市闖出一點名堂來再衣錦還鄉。對他而言,家鄉是自己前進的動力。
直到去年年底,成成被派到家鄉附近的城市出差,他順道回去看看自己的父母,悄悄地待了兩三天,沒有告訴親戚朋友。
回鄉的那天,他的眼裡全是異鄉人的神情,因為久未謀面,和曾經的熟人擦肩而過,對方也沒把他認出。
看到家中父母的時候,成成的眼淚唰地一下就掉了下來。父母在這幾年怎麼一下子老了這麼多,平日里在電話里,他們說自己吃得好,穿得暖,身體好得很,讓成成不要擔心。可見面的時候,母親已是滿頭銀髮,拚命咳嗽,咽不下米飯了,只能喝喝粥,父親腿腳不好,走十幾步路,就要停下來歇歇。
成成平日里寄回家的錢,父母一點也捨不得花在自己身上,說是要存著將來給成成在外地買房子用的。
那一夜,成成輾轉難眠,下定決心,今後每年回家三趟。別人都只會關心你飛得高不高,只有父母在意你過得好不好。家鄉,不應該只是自己前行的動力,更是自己回望時最大的溫暖所在。父母漸漸老去,彼此相處的日子,屈指可數,見一面,少一次。
繁體字的郷,左邊是鄉,右邊是郎。意思是有郎的地方才是郷,一個人撐不起一個年,再忙也要回家過年,和家人相聚。
03.歡
嘴多更歡樂,走心過年,家人不在「朋友圈」
去年過年去奶奶家吃飯,我一刻不停地刷著朋友圈,奶奶和我說話,我有一搭沒一搭地回應著,完全沒把她的話放在心上。
離開奶奶家前,奶奶用手緩慢地摩擦著我的後背說:「我們家小妹真的長大了,以前來奶奶家,像只憋壞了的小麻雀,啥話也藏不住,嘰里呱啦地說著學校的事、朋友的事,現在跟奶奶都沒話說嘍。」
我的心像被狠狠地撞擊了一下,奶奶輕柔的聲音不費吹灰之力就吹到了我內心最疼的地方。
突然,微信消息提醒的聲音「噔噔」地響了兩聲,奶奶看著我,無奈地笑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啊,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和別人聊微信。」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越來越少和家人聊天了?
常常聽身邊的單身朋友抱怨,過年不太願意回家,因為想隔絕掉父母喋喋不休的嘮叨和七大姑八大姨的寒暄問話。但其實,冷漠才是最傷害感情的,嘮叨只是表達關心的一種方式。
繁體字的歡,有兩個口,嘴多才會更歡樂。今年春節,放下手機,真真正正從心出發,陪親朋好友過一次充滿暖意的年吧,別讓春節淪為普通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