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活網訊)
李嘉誠:我是一個商人,希望大家不要給我戴上什麼帽子,無論高的,還是矮的,我都不想有。因為我不是道德家、教育家、更不是什麼陰謀家、政治家,我僅僅就是一個商人而已。了解這一點,你就很容易讀懂我的自我辯護。很多時候,我的選擇,是因為我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不是因為我想進行這樣的艱難選擇。
1928年我出生在中國廣東潮州,出生時沒有什麼特殊的異象,預示我以後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家,或者是一名出色的奸商。目前各種關於我的各種傳記,絕大多數是基於文學演繹的穿鑿附會,你們都不要信。如果我可以選擇我的出生,我寧願出生在富庶和平的國家。
和多數普通潮汕人一樣,父親安排我祭拜孔子儒學,進入觀海寺小學念書,讀的是一些傳統愛國愛家的思想書籍。我成績既不優秀,也不很差,我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放在街頭,站在村口,和其他人沒有什麼異樣。
如果沒有戰爭,或者我就留在潮州,不會來香港,那麼我可能度過平庸的一生,也或者過早死於戰火,或者過早死於饑荒和疾病。當然,也可能僥倖度過這些劫難,現在潮州的某一個街道或村莊,悠閑地踱著步伐,沒有被批判,也沒有鮮花和掌聲。當然,很可能比現在貧窮很多,但不一定就不如現在幸福。
因為日本侵華,我逃到了香港。同時因為後來的中國內戰,我留在了香港沒有返回潮州,我的故事因此開啟,人生被徹底改變。請注意這個關鍵點,這些並不是我想要的,不是我主動選擇的,我也被時代的大潮裹挾到了香港,不是榮耀的移民,而是逃離的難民。我到世界其他地方可能是為了經商和學習,但是我回到潮州故里訪親,純粹是尋找一份家的感覺。
有一些東西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我主動能選擇的,這一點很重要。這就是我的命運,我的人生。但是我在最艱難的被動選擇里,選擇了相對較好的結果,這是我的成功之處。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寧願不要這些艱難的選擇。我希望我的孩子們、我的同事們、甚至每一個中國人,都能有主動選擇的餘地,從容安排他們的人生,不像我李嘉誠。
我從普通的學徒、店員、街頭推銷員一步一步做起來的,直到塑料花廠的總經理。在其中我積累了不少經驗,那段時間雖然過得非常辛苦,但是非常充實而快樂。我早早失學,沒有讀過太多的書,但是社會就是最好的學堂,我一直在學習,沒有停止過,直到現在。我充分理解失學的痛苦,所以後來援建了汕頭大學。如果我能選擇,我願意坐在汕頭大學的課堂,而不是香港的寫字樓里。
我也不是白手起家,我創業的時候得到妻子家族的幫助,這一點我從不諱言。不要把我打扮成白手起家的商業之神,我感謝在我創業之初支持和幫助我的所有人。不過我並不是什麼富二代、也沒有去吃軟飯,我最終靠的是自己的能力,還有天時和運氣。網上流傳的白手起家和完全靠朋友支持的兩個極端,都非事實。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的來料加工業興起,歐美的生產轉移到香港,這是我的機會。現在回頭看來,我成為所謂的「塑膠花大王」,並不是因為我多厲害,只是順應了時勢而已。即使沒有我,也有其他人能夠享有此名。事實上,我只是「塑膠花大王之一」,擅自稱王,是對其他成功同行的不敬。
真正困難的第一次抉擇,來自1967年香港的左派鬧事,導致香港的房地產一落千丈,那時候我的損失也很大。這時候有一些人賣掉了房子和土地,離開了香港。而我認為香港終將度過這些風波,於是買進了不少土地。很多人認為我有眼光、低價收購土地儲備。其實沒有人關心我暗地裡的擔憂,私底下的恐慌。如果左派鬧事成功,我將一文不名,甚至成為資本家的反面典型,在香港跳樓的名單中,就有我的名字,而不是在福布斯富豪榜上。
在這個過程中,風險和利益都是巨大的,也是均沾的,我不認為這有什麼道德準則和商業原則的錯誤,它就是一樁生意而已,可能賺,也可能虧,而且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高風險生意。任何過度的解讀都是陰謀論,都是事後諸葛亮。
其後從我們長江實業的上市,到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的部分股權,都是地地道道的生意。有錢賺是生意人的根本價值,做生意要遵從雙方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則,當年購買我們股票的股民們也都有豐厚的利潤。雖然因為緣分我心懷感恩,但本質上是合法、合理的,相互都不需介懷什麼。
說得比較遠了,我說一下現在網上各種對我的指責,說我忘恩負義,唯我是利,佔了便宜之後轉移資產到歐洲,面對經濟危機不是承擔責任而是全面撤資、影響到中國的面子和信心,並高呼「別讓李嘉誠跑了」。甚至說香港目前的經濟停滯困難,是我們這些「豪族」畸形的經濟手法導致的。
我想寫這類文章和贊成這些觀點的,也是抱持善意,他們愛國愛民的心我能理解。但是他們不懂起碼的商業原則,以及市場經濟的運作真相,甚至於,他們不懂真正的人性。
讓我們回到上個世紀 70年代末文革結束、90年代初重啟改革、97年香港回歸之際,香港的社會波詭雲譎,各種傳言甚囂塵上,對是否改革開放、是否會回到文革、是否會全面實現市場經濟、是否保持一國兩制等重大問題,抱有疑慮的非常多。在每一個政治關鍵的節點,都有大量的動搖者裹足不前,甚至逃之夭夭。每一個人都面對這些艱難的選擇。
我只是一個商人,在每一個關鍵節點的選擇上,我認為風險與利益同在,和很多人判斷不同。於是我在大陸遍地投資,港口、地產、金融、科技等領域都有涉及。指責我的文章說我與官方走的很近,利用了權力資源。這是典型的事後判斷。
回到當年,我選擇與官方進行合作,官方在政治上同樣獲得了巨大的回報,這本質上依舊是一門生意,尤其是風險和利益同在且巨大的生意。我感謝當時的官方和政府,我也幫助了他們,帶來了急需的資金、技術和人才,讓香港乃至全球商界對中國更有信心。在本質上,我們可以相互感恩,但是互不相欠,這就是生意。
中國經濟整體依舊是向好的,這個我肯定。13億的人口和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機會肯定是無限的。但是經過了這麼多年的高速增長,以及信貸過度,已經來到了一個峰值,下一步會怎麼樣,我也不會貿然下結論,但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商人的首要目標是讓資本更安全,其次才是增值更快。我當年大舉投資大陸和現在全球布局,時間點不一樣,考慮的自然不一樣,但都是基於這樣的考慮。除此以外,沒有其他原因。就是現在,我在大陸依舊還有不少投資。
如《別讓李嘉誠跑了》一文所說,1967年、70年代末、90年代初、97年香港回歸這些重要的節點,我的選擇正確,因而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但事實上,正常的商業是不需要經過這種政治選擇的,而是相對純粹的經濟考慮。有正常的政治氛圍和良好的商業環境,就不會存在誰跑不跑的問題。存在這個問題,恰恰就是問題的根源所在。
在職業上,我是一個純粹的商人,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來衡量我。如果不能做一個成功的商人,那我的職業是失敗的,人生也是殘缺的。不賺錢的商人不是好商人,也沒有資本利潤去做善事。很多人認為,商業賺了錢之後,應該回報社會。這個我是認同的。但是如何回報社會,這個分歧巨大。難道商人應該虧本,去補貼國家和政府嗎?這顯然是荒謬的。
我們回報社會,首要條件就是贏利、賺錢,這樣才能回報人民。企業沒有教導人民的責任和義務,宗教和教育才是。我們通過守法經營以身作則,同時用資本捐助學校來達到教育的目的,通過捐助貧民來達到扶助的目的。如果我們虧錢,那什麼都不可能去做。如果我直接去搞教育,一定比專業的大專院校來的差。這就是最好的商業,最好的教育。
香港需要尋找未來,大陸需要尋找未來,大中華區需要尋找未來,全世界都需要尋找未來,但是我需要尋找的只是利潤。地產、金融可以,教育、科技也可以,對我來說,誰是趨勢、誰利潤更大才是我要考慮的,而不是空洞的政治考慮和虛假的道德說教。不要試圖讓商人去承擔國家的政治責任,也不要試圖用政治去影響商人的經營理念。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商業的歸商業,政治的歸政治。我就是一個商人,會去努力理解政治,但是我絕不僭越政治,那是政治家們的事情。
我今年87歲了,已經是古稀之年,安全比利潤對我來說更重要。我從來就不是大家說的是什麼超人,我可能算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我其實更是一個普通的人,甚至是一個老人。我希望我的人生能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而不想在晚年再橫生枝節。我也希望我的家人和我的商業在我故去之後,正常運轉,得到良好的繼承。
我最後反覆強調一點,我是一個商人,也是一個慈善人士,但絕不是政治家、教育家等。我參與興建汕頭大學、汕頭大學附屬醫院、潮州的安居工程等,前後達到150億港元,且絕大多數都花在大中華區。這都是純粹捐獻,沒有任何利益可圖。這是我最引以為驕傲的所在。能為家鄉人做事,能為祖國盡一份力量,是我的榮幸。我只是可能用的錢多一點,但是和其他人的捐獻一樣,同是一份心意而已,不高什麼,也不低什麼。汕頭大學的畢業典禮,我風雨無阻地前去參加,力所能及地以過來人說說一些人生經驗,但絕沒有任何姿態,那裡純粹是老師們的課堂。
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我神化,也不要把我妖魔化,其實我像你們現在的同事,也像你鄰居的老頭而已。我和他們一樣犯過錯誤,也和他們一樣慈祥友愛。我承擔了我的錯誤,也獲得了我的榮耀,我的人生由我自己負責,你們每一個人同樣也是。不要給我過多的褒揚,也沒有必要潑給我很多髒水,雖然我不在意自己的感受,但是我在意你對你自己心靈的灼傷,以及毒化中國人脆弱的輿論環境。
我的生意或許部分不在中國,但是我的心一直在這裡,根依舊扎在這裡。我是潮汕人,也是香港人,還是中國人,也是加拿大籍,最終我們都是地球村的居民。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的故鄉,我愛我的祖國,我也愛我們共同居住的地球,我的愛真摯而深沉,和你一樣。
李嘉誠不會跑,也不願跑,更跑不了。這是我的真心話,也是我的誓言。
來源:網路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6年12月13日 19:01
澳洲年底前將推出了全新的「國家創新簽證」(NIV),取代目前的「全球人才獨立計劃」(Global Talent Independent Program)。新計劃旨在吸引全球的各行業高技能人才,特別是在關鍵領域擁有卓越成就的專業人士。 Read More
新州警察局局長凱倫·韋伯威脅說,如果由於鐵路罷工導致觀看煙花人群的安全無法保證,她將建議取消悉尼標誌性的新年前夜煙花表演。 Read More
12月15日,一個網名為「Ares」的中國遊客在「小紅書」上發布了三段使用無人機近距離拍攝澳洲海軍軍艦的視頻。引發了網路熱議和澳洲參議員Malcolm Roberts的關注。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灣總統府當值憲兵因向中共特務提供機密遭到抓捕,之後中共滲透台灣網紅的種種跡象也被媒體爆出,再次引起台灣輿論對中共滲透及《反滲透法》界限的討論。 從中共誕生以來,統戰與滲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戰略手段,從未放鬆過。上百年來,其滲透能力堪稱登峰造極,幾乎就是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無往不勝。中共當局不僅依靠統戰與滲透成功地將國民政府趕到了台灣,還將全中國百姓拿捏得服服貼貼。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統戰與滲透也隨著中國製造的廉價產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國,並順利地在各級政府、學術領域,甚至地方社團中埋下種子,打下了長期盤踞的基礎。 而散布在世界各國的台灣社團從來就是一個重災區,在民主環境里成長的台灣人並沒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單純的台灣人往往在有意無意間被利用了、被滲透了,被統戰了,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墮落在紅色的枷鎖之中。 每當人們提到中共的統戰與滲透就會聯想到特務與間諜,其實統戰與滲透的範圍極其廣泛,廣泛到不能簡單地用「間諜」的概念來分析論述。 比如說,一些有點影響力的台灣人常常會公開提醒台灣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歡的媒體上刊登廣告,或避免發表支持台灣政府的言論,美其言曰出於「好意」或「保護僑胞」,其實他們已經在中共的戰壕里,替中共的統戰與滲透發揮影響力了。讓人產生恐懼或自覺宣揚「中國好故事」,都是紅色滲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很多海外華人,包括台灣人或東南亞的華裔難民,他們的政治立場往往會隨著中共影響力的變化而相應發生變化,有些人從反共走向親共,之後又宣稱反共,自由世界給了他們自由思想的空間,但他們是否真的能在立場的改變過程中擺脫中共勢力的束縛呢?那就只有天曉得了。因為中共統戰與滲透的力量就像癌細胞,具有頑固的持久性,有時活躍、有時潛水,當沾惹上後想洗心革面就沒那麼容易。 在澳中經濟處於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滾滾而來的金錢,卻沒注意到中共的金錢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減輕了澳洲的經濟危機,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國基礎,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幾乎成為了一堆木偶。譚寶政府最終反戈一擊推出了「反滲透法」,氣焰囂張的中共和統會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紅色勢力就此消亡了嗎?當然不會!那張滲透的網路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內轟然瓦解,該鋪墊的早已穩妥,該下的種子也已紮下了根。 英國王子邊上埋著紅色地雷,中共軍人擠進紐西蘭國會,泛紅憲兵在守護台灣總統府,類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絕對不會例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區別只在於何時才被發現,西方民主社會的一大特點就是後知後覺。 中國人的群體很簡單,親共與反共都是擺在檯面上,多多少少都對澳洲主流產生影響力,其它的絕大多數社團都保持低調,明哲保身,見風使舵,意見統一。 與中國社區相比,台灣社區反而顯得比較複雜,那是因為各台灣社團在對台灣的定義上有著差異。 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台灣本土社團代表台灣人發聲,一直被認為是台灣人聲音的社團並非來自台灣,那是一些民國初期就開張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會」,以及逃離共產極權迫害的難民組成的「越緬寮」團體,他們都曾接受了中華民國文化教育,本質上捍衛的是中華民國。當中共和統會在全世界粉墨登場後,首當其衝就是對這些社團進行統戰與滲透,遺憾的是無一能夠倖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