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活網訊)
Basilica di Santa Croce
佛羅倫薩聖十字大教堂聖
佛羅倫薩聖十字聖殿(義大利語:Basilica di Santa Croce),也稱為聖十字大教堂,也叫聖十字教堂(Santa Croce),教堂的名字源於法王贈送的聖十字架的碎片。是佛羅倫薩一座重要的教堂,首先它是聖方濟各教派最大的教堂,它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擁有16個小聖堂,其中許多小聖堂都裝飾著喬托及其學生創作的壁畫,以及墓穴和紀念碑。其次這座教堂還是一座相當標準的次級主座教堂,大部分的歐洲天主教堂的內部結構均是在這個教堂的形式基礎上發展的。
聖十字教堂由阿莫爾福·迪坎比奧於1294年開始設計和建造的,直到1443年才初步完工開始啟用,但教堂的整個立面是1863年才增建的,1842年還增建了教堂後面的哥特式鐘樓。
教堂里寬大的正偏三殿間以八棱列柱,列柱上飛起大跨度的雙沿尖頂連拱。經過16世紀部分改建以後,這座教堂變得更加美麗。從入口到三大殿盡頭,整個地板用舊墓石鋪就,教堂的窗玻璃彩畫都是14世紀末期作品。教堂的圓頂帕奇禮拜堂(Appella de』Pazzi)由布魯內雷斯基所設計。禮拜堂里有阿鳥洛·加迪的壁畫《聖十字架傳說》,祭壇上有傑里尼作的畫作《聖母和聖徒》。
內部的裝飾也出自許多藝術家之手,內有很多藝術作品,其中最出名的有走廊右側第5根廊柱上多納泰羅的金色浮雕《聖母領報》,正殿的巴爾迪禮拜堂內喬托的濕繪壁畫《聖弗朗西斯科的一生》(Lavita di San Francesco),左側廊多納泰羅的《十字架》(Crocifisso)。
這座教堂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在這裡安葬了許多托斯卡納地區乃至義大利的名人,包括但丁、伽利略、米開朗基羅、馬基雅維利(Machiavelli)、馬可尼等等。
Ponte Vecchio
佛羅倫薩維琪奧橋
老橋,這座阿諾河上最著名最古老的橋樑見證了佛羅倫薩整個城市的強盛和衰落。它始建於中世紀(1345年),歷盡戰火的洗禮和洪水的侵襲始終保持屹立,成為遊客來佛羅倫薩的必經之地。
據說起初老橋是當地販賣豬肉的場所,後來美蒂奇大公覺得臭氣熏天,就下令把肉鋪都趕走,取而代之的是珠寶店鋪。而美蒂奇大公為了不和普通百姓走同樣的路, 就在老橋上面就修建了著名的瓦薩里走廊( Corridoio Vasariano),以連通自己的辦公地點舊宮和住宿地點皮蒂宮。
如今老橋是佛羅倫薩最著名的黃金珠寶店鋪聚集地,而且幾乎全部都是前店後廠手工打造。傳說老橋還是但丁與他的摯愛貝特麗絲相遇的地點,所以現在仍有許多情侶在橋的欄杆上鎖上同心鎖以表真愛。
說到橋上的手工藝品,就不得不說一說佛羅倫薩的時尚與購物了。這裡不同與米蘭的潮流與現代感,這裡的時尚散發出濃濃的歷史韻味,彷彿佛羅倫薩是給出時尚定義的歷史書一樣。眾所周知,義大利的手工皮具世界馳名,而佛羅倫薩更有皮具之都之稱。這裡隨處可見的都是皮具商店,最集中的是在老橋附近與聖洛倫佐街一帶,那裡有高質量的手工皮具,任何你想要買得到的都應有盡有。
Piazza della Signoria
佛羅倫薩市政廣場
市政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也叫領主廣場,是義大利佛羅倫薩舊宮前的廣場,得名於舊宮(領主宮)。領主廣場(Signoria Square)因為周圍的精美建築而被認為是義大利最美的廣場之一。它始建於13、14世紀。最初是在被拆除的烏貝蒂、佛拉伯斯基及其他皇帝派家族的房地基上建起來的。後來經過擴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規模。
整個廣場呈L型,廣場不大但是廣場上確有眾多雕塑精品,在眾多雕塑中最有名的當屬米開朗基羅的大衛了,不過這裡的大衛是複製品,真跡現藏於學院美術館裡。其他的還有海神噴泉、柯西莫一世騎馬雕像、獅子雕像、帕爾修斯和美杜莎的頭顱等等。
市政廣場是開放式的,周圍環繞著舊宮、烏菲齊美術館、傭兵涼亭和眾多的咖啡廳、酒吧。在廣場上還有許多街頭藝人和小丑。
Giotto』s Campanile
喬托鐘樓
喬托鐘樓位於聖母百花大教堂旁,面對聖喬瓦尼洗禮堂,整體呈正方形,是著名畫家喬托設計的,所以也稱為喬托鐘樓(Campanile di Giotto)。是聖瑪麗亞鮮花大教堂旁邊的鐘樓,獨特的哥特式建築風格,在文藝復興風格的大教堂的旁邊,現在它仍然擔負著鐘樓的工作職責。
喬托鐘樓共有五層,其中第一層分上下兩段,為無窗閉合式結構,四面均是由喬托設計的浮雕,內容描繪了人類起源以及人類的生活;完成第一層後喬托即去世了,二是四層的建設都是按照其圖紙完成,也裝飾有大量浮雕;五層則為掛大鐘之處。整個鐘樓建築非常地宏偉壯觀。
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聖母百花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是佛羅倫薩的主座教堂,也是世界第四大教堂,曾被評為「世界最美教堂」。它是佛羅倫薩的標誌,也是佛羅倫薩市內最高的建築。教堂建築群由主教堂、鐘樓和洗禮堂構成,不僅規模宏大,更是整個文藝復興初期的代表性建築。
當地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設計的穹頂是一個建築史上的奇蹟,它運用架構的方法使得建造穹頂的時候不用腳手架,而中空的結構可以使人們爬上頂端。教堂外立面搭配使用鮮艷的紅色、墨綠色和白色大理石,拼成幾何圖形,非常壯觀,將文藝復興時代所推崇的古典、優雅、自由詮釋得淋漓盡致,從任何一個角度觀察都顯得非常肅穆和精美,難怪會被命名為「花之聖母」。1982年大教堂作為佛羅倫薩歷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進入教堂後從旁邊的小門可以爬上穹頂,爬穹頂是一段比較辛苦的過程,走道很窄而且需要轉許多的彎,但是當你爬上頂端之後豁然開朗,就可以俯瞰整個佛羅倫薩城了。可以看到從中世紀以來佛羅倫薩的城市格局基本上沒有過大的變化,現在依然是金黃色的屋頂,灰色或白色的牆面和狹窄的街道,還有此起彼伏的教堂的鐘聲。
教堂的頂台不大,但上面的風卻不小,要注意安全。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6年10月31日 19:08
澳洲年底前將推出了全新的「國家創新簽證」(NIV),取代目前的「全球人才獨立計劃」(Global Talent Independent Program)。新計劃旨在吸引全球的各行業高技能人才,特別是在關鍵領域擁有卓越成就的專業人士。 Read More
新州警察局局長凱倫·韋伯威脅說,如果由於鐵路罷工導致觀看煙花人群的安全無法保證,她將建議取消悉尼標誌性的新年前夜煙花表演。 Read More
12月15日,一個網名為「Ares」的中國遊客在「小紅書」上發布了三段使用無人機近距離拍攝澳洲海軍軍艦的視頻。引發了網路熱議和澳洲參議員Malcolm Roberts的關注。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灣總統府當值憲兵因向中共特務提供機密遭到抓捕,之後中共滲透台灣網紅的種種跡象也被媒體爆出,再次引起台灣輿論對中共滲透及《反滲透法》界限的討論。 從中共誕生以來,統戰與滲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戰略手段,從未放鬆過。上百年來,其滲透能力堪稱登峰造極,幾乎就是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無往不勝。中共當局不僅依靠統戰與滲透成功地將國民政府趕到了台灣,還將全中國百姓拿捏得服服貼貼。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統戰與滲透也隨著中國製造的廉價產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國,並順利地在各級政府、學術領域,甚至地方社團中埋下種子,打下了長期盤踞的基礎。 而散布在世界各國的台灣社團從來就是一個重災區,在民主環境里成長的台灣人並沒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單純的台灣人往往在有意無意間被利用了、被滲透了,被統戰了,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墮落在紅色的枷鎖之中。 每當人們提到中共的統戰與滲透就會聯想到特務與間諜,其實統戰與滲透的範圍極其廣泛,廣泛到不能簡單地用「間諜」的概念來分析論述。 比如說,一些有點影響力的台灣人常常會公開提醒台灣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歡的媒體上刊登廣告,或避免發表支持台灣政府的言論,美其言曰出於「好意」或「保護僑胞」,其實他們已經在中共的戰壕里,替中共的統戰與滲透發揮影響力了。讓人產生恐懼或自覺宣揚「中國好故事」,都是紅色滲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很多海外華人,包括台灣人或東南亞的華裔難民,他們的政治立場往往會隨著中共影響力的變化而相應發生變化,有些人從反共走向親共,之後又宣稱反共,自由世界給了他們自由思想的空間,但他們是否真的能在立場的改變過程中擺脫中共勢力的束縛呢?那就只有天曉得了。因為中共統戰與滲透的力量就像癌細胞,具有頑固的持久性,有時活躍、有時潛水,當沾惹上後想洗心革面就沒那麼容易。 在澳中經濟處於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滾滾而來的金錢,卻沒注意到中共的金錢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減輕了澳洲的經濟危機,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國基礎,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幾乎成為了一堆木偶。譚寶政府最終反戈一擊推出了「反滲透法」,氣焰囂張的中共和統會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紅色勢力就此消亡了嗎?當然不會!那張滲透的網路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內轟然瓦解,該鋪墊的早已穩妥,該下的種子也已紮下了根。 英國王子邊上埋著紅色地雷,中共軍人擠進紐西蘭國會,泛紅憲兵在守護台灣總統府,類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絕對不會例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區別只在於何時才被發現,西方民主社會的一大特點就是後知後覺。 中國人的群體很簡單,親共與反共都是擺在檯面上,多多少少都對澳洲主流產生影響力,其它的絕大多數社團都保持低調,明哲保身,見風使舵,意見統一。 與中國社區相比,台灣社區反而顯得比較複雜,那是因為各台灣社團在對台灣的定義上有著差異。 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台灣本土社團代表台灣人發聲,一直被認為是台灣人聲音的社團並非來自台灣,那是一些民國初期就開張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會」,以及逃離共產極權迫害的難民組成的「越緬寮」團體,他們都曾接受了中華民國文化教育,本質上捍衛的是中華民國。當中共和統會在全世界粉墨登場後,首當其衝就是對這些社團進行統戰與滲透,遺憾的是無一能夠倖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