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活網訊)根據最新一期美國癌症醫學期刊《Oncotarget》,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證實,中國傳統中草藥具有殺死癌細胞的強大功效。這種中成藥已在中國獲得批准,用於治療各種癌症,通常用於輔助西藥化療。
在中國,復方苦參注射液(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 CKI)獲准治療各種癌症腫瘤,通常是作為輔助西方醫學的化療。但讓研究人員感到驚訝的是,儘管已驗證了這種藥物的功效,但其抗癌原理一直是個謎。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研究團隊對復方苦參進行全球首次研究,研究重點是其分子殺死癌細胞的運作原理,而不是分析它的成分。
研究負責人David Adelson指出:「大部分傳統中草藥的使用是基於中國人千百年來的傳統經驗。有大量證據都證明中草藥在一些疾病的治療過程中確實有療效,但沒有人知道原理。」
他說:「如果我們打破這些中草藥複合成分並加以測試,會發現個別化合物沒有任何作用,必須是多個化合物的組成才會起作用,副作用也會少一些。」
他還指出,這項研究是首次嘗試證明從各種中草藥中獲取的複雜成分的混合物的分子作用方式。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從苦參和白土苓兩種中藥材的根部提取了成分,接著運用系統生物學方法進行研究。
研究人員採用了最先進的測序技術來識別基因和生物路徑(biological pathways),讓這種中醫藥方作用於乳腺癌腫瘤細胞的培養物。
Adelson教授說:「我們已證實被中藥激活的基因表達方式與西醫化療影響的是相同的生物路徑,只是作用的基因不同。」
他進一步解釋說,這些基因能夠調節細胞的分裂和生存周期,中藥方似乎改變了正在調節中的細胞周期,促使癌細胞朝著死亡的途徑上發展,進而最終殺死癌細胞。
Adelson教授認為,在這項研究中採用的技術可以用來對其他中草藥起效的具體分子生物學機制進行研究,從而為中藥在西方社會的使用開闢道路。
中藥小百科
中藥,又稱漢方葯,是在中國傳統醫術指導下應用的藥物,包括科學中藥、中藥材和中成藥等,在清朝以前稱為本草、生葯等。
最初人類對藥物的認識是與覓食活動緊密相連的。在原始時代,原始人通過採食植物和狩獵,逐漸了解這些植物和動物,有可以果腹,也有可以減緩病痛,有的則可以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很多中草藥的療效不但在長期醫療實踐中得到了證實,其中的有效成分和分子結構等也已被現代西方科學研究所明確。例如麻黃平喘的有效成分「麻黃鹼」、常山治瘧的有效成分「常山鹼」、延胡索止痛的主要成分「四氫掌葉防己鹼」(延胡索乙素)、黃連和黃柏止痢的主要成分「小櫱鹼」(黃連素)、黃芩抗菌的主要成分「黃芩素」、大黃瀉下的有效成分「番瀉甙」等等。
然而中藥之所以會為西方科學界所關注,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它的神秘性。不管科學家們通過現代研究手段取得了再多的發現,中藥身上卻依舊隱藏著許許多多不解之謎。就像上面這篇新聞中所提到的,研究者們雖然發現了中藥里的某些特定成分能夠抗癌,卻無法探明其背後的原理。
如果西方研究者真想研究中藥,他們或許還應該想想下面這些問題:中國傳統觀念中為何如此看重中藥的產地?在不同地區生長的同一種藥材,品質優劣上有著相當大的差異。自然環境、氣候等地域性相關的各種因素,對中藥材的生長都起到了哪些作用?
此外,中醫在使用藥材時講究「藥性」之說——比如「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配伍」「禁忌」等等諸多概念,應該如何用現代的西醫理論去解釋?在用藥手法上,中醫還有「以毒攻毒」的說法,而且「是葯三分毒,無毒不入葯」,西醫又該如何去理解呢?
實際上,紮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中醫是一個博大精深的體系,它的發展演變、理論總結與當時人的生活狀態、道德水準息息相關。中醫看病時是基於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等道家傳統哲學觀的,而這些東西在西方社會從古至今都沒有出現過。
如果西方科學家繼續以目前現有的手段去研究中藥,他們的研究結果註定只能停留在現有的水平上。他們也許會繼續發現中藥裡面更多的「抗癌」「殺菌」「治病」等等的有效成分,甚至它們各種複雜的組合形式,卻永遠都不會弄明白這些成分之所以發揮作用的根本原因。
而這個時候,看著絞盡腦汁想要弄明白的西方人,中國人也只能是笑一笑,然後繼續默默的把這門老祖宗留下的「手藝」流傳下去,用事實說話,讓事實最終證明一切。
圖:網路
兩名聯邦議員表示,他們將放棄澳航「主席休息室」和維珍航空「超越休息室」的會員資格,來恢復公眾對政客的信任。 Read More
周二(11月5日)早上 6 點 41 分,墨爾本以北約 150 公里的本迪戈附近發生了 3.6 級地震,十多個人報告感覺到了地震。 Read More
周日(11月3日)下午 5 點 15 分左右,一名11歲的小男孩在與父親一起游過中央海岸的 The Entrance 海峽時被海流捲走。急救人員趕赴救援,周一全天將繼續搜尋。 Read More
由於房貸利率高居不下,購房者貸款能力下降,紛紛把目標轉向房價相對實惠的地區。這種供需變化導致悉尼一系列低價區房價飆升,而部分高價區房價反而有所下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