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教育 • 留學

如何帶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聰明的爸媽這麼教!

(澳洲生活網訊)其實每個人都喜歡有教養的孩子。如果一個小孩兒跟大人說話有問有答很有禮貌、能在飯桌前安安靜靜坐著把飯吃好再自己把盤子收了、坐電梯會在一側等裡面的人出來再進去並且在電梯里全程安靜……大人就會有點兒驚喜地覺得這個小孩兒很成熟很有禮貌。

那麼什麼是教養呢?教養就是不光考慮自己也考慮別人,就是對尊重和邊界深刻理解之後的一種分寸感。有了這種分寸感,大家都會感覺很合理很舒服;沒有這種分寸感,就會給別人帶來不便和煩惱。

一、控制聲音

愛吵愛鬧是孩子的天性,對他們一開始就要教一件事兒:正確使用「室外音量」和「室內音量」。室外就是露天,只要不是深更半夜不是露天開大會,怎麼大聲都沒關係。在室內的時候就用對方能聽見的音量就好了。室內包括家裡、教室里、樓道里、車上(公交車或自己家車都算上)、電梯里等等。餐廳、酒店大堂就更不用說了。為什麼在自己家的車裡也要降低音量?因為小空間的大吵大鬧會讓人心煩意亂,也會影響司機開車。

看電影不要說話,實在要說一句半句的趴在我耳朵上小聲說。

電梯里有別人的時候不鼓勵聊大天兒,因為別人不願意聽你家的事兒。需要交談也要盡量小聲、簡短。站好了耐心等到站,電梯不是遊樂場。

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叫別人的時候要自己走過去叫,不能隔著屋子扯著嗓門兒喊別人過來,有什麼話過去說。我有時候忘了,他們還會提醒我。

周末你們起得早,我們還想再睡會兒呢。爸媽卧室門沒開之前不能在外面大吵大鬧,不能練琴。

住公寓就不要在家裡拍球了,樓下鄰居受不了。

雖然說了室內要小聲,但飯桌上當著別人的面互相咬耳朵是不好的,因為別人不知道你們在背後說什麼,會覺得被隔離、不舒服。其實小孩兒都喜歡這麼做,暫時無所謂,但與其大了再改不如現在教給他們。

二、耐心、謙讓、禮貌的舉止

從小要學會給別人一點兒耐心和謙讓。不擠、不搶、排隊。輪到自己再玩兒。玩兒的時候如果後面有人排隊,玩兒一會兒就要讓給別人,不能自己霸著玩兒個沒完沒了雖然別人也說不出你什麼來。

大人交談或打電話的時候要安靜等在一邊或走開,不能大喊大叫更不能試圖打斷,不緊急的事兒等一會兒再說,緊急的事兒要先說一聲「excuse me」/「打擾一下」。

要扶住門讓後面的人通過;電梯來的時候讓到一側,讓裡面的人出來以後你再進去;進電梯以後如果外面還有人沒進來要為人家按住開門鍵(而不是關門鍵)。

到人家做客不能自來熟地亂跑,要由主人帶著參觀,一般也不主動提出來要參觀。別看見什麼新奇的就去拿去摸,不拿自己當外人兒。用別人家衛生間要問主人一下「能不能用一下衛生間?」人家肯定讓你用,還會指給你適合的那一個。別人給的零食要問過父母才能吃。

好好坐著不蹬前面的椅背,不把腿伸到過道里。自己東西掉了要馬上撿起來,別人東西掉了幫著撿;公共場合不鑽桌子,即使是榻榻米那麼誘人的桌肚子也不能鑽,雖然你是小孩兒。

三、有禮貌地說話

跟人好好說話,正面溝通,避免使用嘲諷、詰問、挑釁、毫不客氣的語氣,不能用反問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別人跟你說話或問問題要回應。

從小不逼著孩子叫人,而是給TA做正式的介紹:「某某,這是我兒子/女兒,這是某某叔叔,say hi/你好」。

活學活用「請」、「謝謝」、「對不起」。「請」是「魔法詞」,說了別人才會幫你,不說就得不到幫助。有些小孩兒說話特別「沖」,喜歡用命令的口氣,比如「我要/要吃這個」「給我拿內個」,然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像得了聖旨一樣趕快去辦。其實這句話正確的展開方式是」我能不能吃這個?」「請幫我拿一下內個」。而且得到以後必須要說」謝謝「。

需要繞過別人的時候說一聲「借過」或「對不起讓一下」,不能硬往上擠。

家裡客人走時一定要送出門口,並且說「thank you for coming」或「再見」;去別人家做客,走時要說「thank you for inviting me」或」謝謝款待「。如果到了睡覺時間客人還沒走,要先跟客人道晚安再去睡覺。

即使收到的禮物不是那麼喜歡,也不能說「我不喜歡這個」「這個我有了誒!」而是很好地跟送禮物的人說一聲「謝謝你!」。如果喜歡的話就再加一句「我很喜歡!」。

爸爸媽媽給買了東西也要說一聲「謝謝」。

打完球游完泳要跟教練說「謝謝!再見!」

拒絕別人的好意時要說「不用了,謝謝」。

聽到別人誇獎自己時要說」謝謝「。

禮貌用語適用於任何人,包括給他們開車的司機、給他們開門的門童、給他們上菜的服務員。

跟人說話要看著對方的眼睛。

四、餐桌禮儀

在孩子小的時候,最能體現教養和親子狀態的就是餐桌禮儀。

在孩子吃飯這個問題上,中國家長比較看重飯菜質量和吃進去的數量,所以比較喜歡喂飯什麼的,孩子沒有自主權;而另一方面,只要他們能吃,在餐桌上怎麼無禮都行,不在餐桌上吃也行。那些喪失了飲食自主權的孩子就會格外淘氣。西方人呢比較看重自主性和餐桌行為,所以不喂飯,孩子愛吃什麼吃什麼,吃飽了就可以下去,但一定要自己吃,哪怕吃一身也沒關係。家長的精力不花在催孩子吃東西上,而是花在培養餐桌禮儀上。

吃飯要人到齊了才宣布開動,偶爾大人臨時有事會交待一聲「你們先開動吧」才會開動。即使使用公筷,也只能夾靠近自己的,不能挑來挑去、不能攪和,夾起來就不能放回去。不要伸著手夠離自己太遠的食物,也不要站起來,只要請別人幫忙遞給自己就好了。別人問你要不要吃一種食物,你如果想吃就說哦好謝謝,不想吃就說「不用了,謝謝」。

如果孩子被別人勸吃這吃那,他不想吃,熱情的大人卻不肯放過他,還是一直勸一直勸。你就教他說,下次你要看著人家,認真地說「不用了,謝謝。」別人就會覺得你不是小孩兒了,也會很尊重你,不強迫你了。

好吃的東西不能光顧自己吃,如果就剩最後一些,至少問一下別人要不要吃。

餐桌上可以交談,但不能又笑又鬧。吃東西要閉著嘴嚼,不要吧唧嘴。說話時把先把食物咽下去再說。

遇到咬不動的東西?再努力咬咬唄。實在不行了請默默吐在紙巾里,沒人願意看到直接吐在盤子里甚至桌子上的咀嚼物(其他場合吐東西也是同理)。

吃飯就是吃飯,不能一邊吃一邊看電視、一邊吃一邊玩兒玩具。吃飽了要問一下大人「我吃飽了,可以下去了嗎?」,大人同意了才能下桌,下去了就不能再跑回來吃了。下桌要把自己的碗盤收到廚房。

說到餐桌習慣,一定要從小養成,最好從能坐著吃輔食開始。難嗎?日日堅持就不難。這只是又一個家長和孩子互相建立尊重的過程。

是的,這就是傳說中的「社會風氣如此,教不好孩子」。但事實真相是,受過家長良好教養的孩子看到這些事兒的時候,並不會發出「為什麼我不能這樣做?太不公平了!」的吶喊,而是更深刻地理解了家長為什麼會要求他們在公共場合的行為,因為他們也覺得那些孩子太吵太煩了。

所以說,只有立場、方法不正確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你就是你孩子的起跑線。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的言傳身教比社會影響重要得多。要給他們正確的東西,讓他們以後到了社會上能分辨錯誤的東西;而不是教給他們錯誤的東西,以期望他們未來能與社會醜惡現象順利接軌。

光念叨孩子沒用,必須抓落實,有時還要講究一些管理方法。 該說沒說的話,讓他再說一遍;該做沒做的事兒,讓他再做一遍,做到了的時候及時肯定和鼓勵,這樣才能慢慢習慣成自然。行為需要反覆訓練,別怕麻煩,這個功夫值得花,因為趁著小培養一個好孩子其實是最容易的。

要想培養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有兩個特別關鍵的前提要問一下自己:

作為家長,這些事兒你自己做到了嗎?

你希望孩子尊重別人、尊重環境,那你尊重他了嗎?

圖/文:網路

Recent Posts

兩聯邦議員拒絕接受航空公司福利 以「恢復公眾信任」

兩名聯邦議員表示,他們將放棄澳航「主席休息室」和維珍航空「超越休息室」的會員資格,來恢復公眾對政客的信任。 Read More

10 hours ago

維州凌晨發生 3.6 級地震

周二(11月5日)早上 6 點 41 分,墨爾本以北約 150 公里的本迪戈附近發生了 3.6 級地震,十多個人報告感覺到了地震。 Read More

12 hours ago

澳洲東海岸人今年可享用西澳純凈岩石生蚝

今年開始,澳洲東海岸的居民可以吃到西澳純凈海域的岩石生蚝。但是吃慣了悉尼岩石生蚝的人們對西澳生蚝的反應尚未可知。 Read More

14 hours ago

澳航升艙鬧劇持續發酵 教育部長捲入

圍繞政客在澳航獲得免費升艙的爭論仍在持續發酵,他們被指責屢屢違反乘坐最便宜航班的規定,每年浪費納稅人數千萬澳元。 Read More

14 hours ago

11歲男孩被海流捲走 新州警方展開大規模搜尋

周日(11月3日)下午 5 點 15 分左右,一名11歲的小男孩在與父親一起游過中央海岸的 The Entrance 海峽時被海流捲走。急救人員趕赴救援,周一全天將繼續搜尋。 Read More

15 hours ago

悉尼低價區房產大幅上漲

由於房貸利率高居不下,購房者貸款能力下降,紛紛把目標轉向房價相對實惠的地區。這種供需變化導致悉尼一系列低價區房價飆升,而部分高價區房價反而有所下跌。 Read More

1 day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