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活網訊)做家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友愛、懂禮貌的孩子,但有的孩子可能就會任性、衝動一些,不順心了、跟小朋友發生爭執了、想做的事情被家長阻止了、提出的要求沒有被滿足……很多時候都會讓他做出打人的行為。
為什麼孩子愛打人呢?
如果孩子有了這樣的壞習慣,家長該怎麼辦呢?
家長先要弄清孩子為什麼愛打人?
1.當孩子的自我意識萌發時,就會事事以自我為中心,凡是不合意的、不喜歡的可能都會用「打」這種方式來表達拒絕,這是他的一種情緒表達。
2.尋求家長的注意。
孩子很乖的時候可能會得不到足夠的關注,而他一旦犯錯家長往往就會馬上有所反饋,關注到他,因此,有時候孩子會有意用打人這種比較激烈的方式來引起家長的注意。
3.如果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稍差,不能很好地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別人沒有照他的意思去做,他的情緒不好,也可能會因此而有打人的舉動。
4.有些孩子想很友好地跟別人打招呼,想跟別人玩,但是不知道怎麼表示,就上去拍人家一下或打人家一下,他把這當成了打招呼。
5.孩子如果對電視等媒體上的一些打人鏡頭覺得「好玩」「好奇」,就可能去模仿。
6.家長過於嬌慣孩子,缺乏正確的認識,當孩子開始打人的時候沒有嚴厲制止,有的甚至還覺得是孩子「長本事了」,無意中助長了孩子形成了打人的習慣。
7.孩子被溺愛,想要什麼家長就給什麼,沒有規則,不懂得分享,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就容易產生衝突。
父母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改正愛打人的壞習慣:
1、不要對孩子打人的舉動做出誇張的反應
小孩子打人的模樣可能會非常可愛,但是不管他有多可愛,家長都不要因此表現出欣賞的態度,也不要過分誇張地大喊大叫,因為這樣會給孩子錯誤的信息,使他認為打人的舉動讓爸爸媽媽很高興。
如果孩子有這種錯誤的認知,當他跟別人相處的時候,他也會更多地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他對別人的喜愛。
因此,當孩子打人的時候,不管他多小,或者是顯得多麼可愛,都要嚴肅地告訴他,這是一種不受歡迎的行為,他會傷害到別人,但是同時也不要過分大驚小怪,不要讓他更多地從負面體驗到這種「遊戲」的樂趣。
2、冷處理是一個讓孩子淡化打人行為的一個好方法
如果孩子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父母可以故意不理睬他,讓他覺得很無趣。
但是當他以正常的行為來吸引父母注意的時候,就要及時給予他關注,這樣他就會從父母這樣的回應中獲得一種經驗,他就會明白自己究竟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才能真正獲得父母的注意。
3、當孩子打人時,父母要及時制止,並做出正確示範
在孩子出現打人的苗頭時,父母就要以堅決的態度制止,而不能向著他微笑或是表揚他有了「新本領」,以免誤導孩子。
比如父母可以緊緊抓住他的小手,用平靜而堅定的語氣告訴他,打人不好,會把人打疼,如果他想要得到某個東西,他可以跟人商量,徵得別人的同意;如果他想要別人去做什麼事情,他可以好好跟別人說,但是不能打人。
同時,父母要給孩子示範如何用正常的方式表示友好,例如,用輕輕的觸摸以表示對他人的好感。父母還可以給他講一些正面的小故事,例如,小朋友們都是好朋友,打人是不對的,如果打了小朋友,就沒有人願意和他做朋友了。
從認知的角度強化孩子認識到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若是哪次孩子被別人打疼了,父母要抓住機會邊安慰邊教育,讓孩子從自己的疼痛中親身體會到打人不好。這樣他以後就會注意不再去打人。
4、說服不見效,可以採用約束的方法和適當懲罰的措施
孩子打人的時候,如果父母好言好語的勸說無濟於事,也千萬不要打他。如果父母打他,他會更加迷惑,為什麼爸爸媽媽可以打我,我就不能打別人呢?
這樣,父母的教育就是負性的,起不到應該有的作用。相反,父母還會給孩子樹立一個不良的榜樣。如果用說服的方法不見效時,可以進一步採用約束的方法。立即讓孩子坐下並且面對著你,抓住孩子的手臂和肩膀,大約一分鐘後鬆開,並且告訴孩子錯在什麼地方。
還可採取一些懲罰措施,如一定時間內不理孩子,取消一次孩子喜歡的活動,當然不能採用打罵或是身體懲罰,總之要讓孩子明白,打人是不被允許的。連續用這種約束法來強化,就能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總之,如果發現孩子愛打人,父母應該先檢討自己,是不是自己的壞脾氣給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樣;是不是自己的一些不正確的反應給孩子造成了誤解,甚至是助長了壞習慣的養成。
即便孩子已經有愛打人的壞習慣,也不應該動不動就責備孩子,而是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分析家庭和環境的因素,找出問題所在,用耐心和正確的教育方法幫助孩子改掉不良的行為習慣。
文: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