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活網訊)「居酒屋」,酒為主要提供的內容,料理只是配角。字面理解就是:喝酒的地方,但卻又與酒吧不同。居酒屋提供的飲品主要有啤酒、燒酒、日本酒等,並提供各種下酒小菜,不過這裡並不是以吃為主的餐館,而是以喝酒為主,是能和同事或朋友暢所欲言的場所,頗具日式風情。
居酒屋的地位
居酒屋作為日本一個很重要的生活場景,在日本流行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居酒屋常常成為流行歌曲的題材,特別的演歌中常常描述居酒屋的情景。同時,日本電視劇中也經常出現有關於居酒屋的場景,比如前一段時間熱播的《深夜食堂》演的就是發生在居酒屋裡溫馨美好的故事。每到夜色朦朧,霓虹閃爍的時候,人們三五成群,侃侃而談。到居酒屋小酌幾杯,吃點烤串丸子,既能緩解一天的工作壓力,也能增進人際關係。
居酒屋的轉型
1970年代左右,人們印象中的居酒屋是只有男性職員下班後喝酒的地方。時代轉變,隨著日本女性社會地位的不斷提升,以及居酒屋酒種和菜品的愈加豐富,日本女性也加入到去居酒屋小酌一杯的行列之中。居酒屋的裝飾開始設法迎合大眾,不僅日本女性,連學生、家庭也開始多了起來,能在居酒屋輕鬆愉快吃喝玩樂這個印象就逐漸固定下來了。作為群眾性的社交場合,對日本文化帶來的影響也不少。
下酒小菜
居酒屋的氣氛總是熱絡異常,昏黃的燈光,陶質的碗碟,原木的吧台,一杯小酒,一份烤串,同事好友,談笑風生。居酒屋有各種各樣的形態的店。不過,各種居酒屋大抵提供著幾種固定的菜單。日式烤串,冷豆腐,毛豆,刺身,炸物等。毛豆可謂是最具人氣的下酒菜(日語漢字為枝豆),有些居酒屋會一開始就端上一份毛豆,但通常需要單點。
飲酒流程
日本人大多第一杯酒都會點扎啤,之後想喝什麼可以自由選擇。日本的酒和中國的酒比起來度數較低,喝的方法也更多樣化。日本清酒大概15度左右。燒酒則分為芋燒酒、麥燒酒、黑糖燒酒,還有沖繩特產的泡盛燒酒等。除此以外,雞尾酒或是不含酒精的雞尾酒Mocktail,充滿了果汁的味道,輕而易舉地奪得女孩子的歡心。
日本人幾乎不會喝純酒,最少也要加上冰塊,依據個人喜好在酒里兌水、烏龍茶、綠茶、大麥茶或者碳酸水等,這樣酒精度則更低了。日本人喝酒不勸酒,喝的只是一種氣氛,一份自由。比起中國人的面子,日本人喝酒更是一種釋放與休閑。
忙忙碌碌一日之後,到居酒屋喝上一杯,緩解一整天的疲乏,與同事好友聊聊工作以外的故事,是終結一日最完美的方案。
文/圖:Jerlin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6年5月25日 10:16
兒童服裝店Blue Sky Kids Land 及其兩名董事 Guo Dong Gu (顧)和他的妻子 Fei Rong Yang(楊) 因剝削四名中國移民、妨礙公平工作局的檢查而被罰款 510 多萬澳元。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19 01:50 文/清簫 今天繼續講《古文辭類纂》。上期講了姚鼐在此書序目中所謂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這是序目里最關鍵的部份。下面我會結合該序目以及不同文體的範文,帶大家一起欣賞古文,提升鑒賞與寫作水平。古文有些寫法在現代依然不過時,取決於學者怎樣運用。希望能幫到大家。 《古文辭類纂》序目最關鍵的一段是:「凡文之體類十三,而所以為文者八,曰: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則精者亦胡以寓焉。學者之於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終則御其精者而遺其粗者。」一是簡介古文分類,二是概述構成一篇文章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現在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此書的13個文體類別: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記、箴銘、頌讚、辭賦、哀祭。這13類文體或許乍看難以理解,我們不妨進一步歸納,其實可以歸為三大類: 1、說理(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 2、記事(傳狀、碑誌、雜記) 3、抒情(箴銘、頌讚、辭賦、哀祭) 這樣是不是更加簡單清晰了?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之文以理為主;傳狀、碑誌、雜記以事為主;箴銘、頌讚、辭賦、哀祭主寫情。透過姚鼐所列文體的順序,可知他認為學文應當先學議論文,後學敘事文,最後學對辭藻精美要求較高的抒情文。我們試分析他如此安排的原因:無論是否能成為文學家,都要條理清晰,明辨是非,所以議論文是基礎。記事文比議論文稍難一點,比如給一個人作傳,或寫墓志銘,至少要對此人的生平全面了解,並在諸多大小事中取捨,挑出最重要的事,且次序嚴謹,還要真實,所以很考驗功底。至於頌讚、辭賦、哀祭等重在抒情的文體,寫作難度更大,但即使寫得不好也沒關係,至少前面已經學會寫最重要的議論文和記事文。 (圖:Adobe Stock) 再來看《古文辭類纂》所選文章的朝代比例。其中,先秦文佔11%;兩漢文佔20%;六朝文佔1%;唐宋文佔59%;明文佔5%;清文佔4%。唐宋文比例最大,在唐宋文中,大多數都是八大家的作品,即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的文章。而六朝文比例最小。上期介紹過「桐城三祖」的文學觀,結合上期內容,各位想必不會對上述比例感到意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