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活網訊)復活節(Easter)是一個西方的重要節日,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的第一個星期日。據維基百科復活節條目介紹,復活節象徵重生與希望,在傳統意義上乃基督徒紀念耶穌被釘死後第三天復活的事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許多與復活節相關的民間風俗,例如復活節兔和復活節彩蛋等,都不是起源於基督教的。
為什麼紀念耶穌復活的重要宗教節日卻有如此之多的非基督教元素滲入?據考查,復活節的名稱有完全不同的兩大來歷,而有證據顯示在最初的時候,慶祝復活節的傳統其實並非來源於基督教。
來歷一:復活節源自於猶太教的逾越節
在聖經《出埃及記》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三千多年前上帝耶和華對猶太人施行神跡,讓埃及法老王放猶太人離開埃及,可埃及法老王卻屢次背信棄義,於是上帝最後決定懲罰法老王。在摩西率領猶太人離開埃及的前一夜,天使擊殺了埃及人各家各戶所有的長子,卻越過塗了羊血的以色列人的房屋,拯救了以色列各家。逾越節便是為了紀念猶太人在摩西的帶領下脫離埃及的統治一事。
由此,逾越節成為猶太教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古代的以色列人在春分前後觀測到耶路撒冷出現新月的那天日落後就是尼散月第一日。從這天開始,第14日(月圓時)就是古代的逾越節。逾越節需要在尼散月初十挑選一隻無瑕疵的羊羔作為逾越節的羊羔,留在家中到十四日逾越節宰殺。
公元30到33年之間的逾越節前夕,尼散月初十,恰好是猶太人要將羊羔帶入家中的那天,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他被帶到巡撫彼拉多前受審,查不出罪來,卻成就了無瑕疵羊羔的要求。在正月十四日逾越節那天,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約下午三時耶穌說:「父啊,我將我靈魂交在你手裡。」就斷了氣,這時正是猶太人家中宰殺逾越節羊羔的時間。根據猶太人對一天的定義起於日落,終於第二天日落的方法,耶穌是算在逾越節這天死去的。
時間來到公元325年,羅馬帝國、天主教會正當強盛之日,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訂明了耶穌死而復活的日子是星期日,又結合了逾越節「春分後月圓」的特徵,以每年3月21日(春分日)後、又出現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作為復活節。
自古以來計算復活節的方法,均十分複雜,而羅馬教會及東正教會的計算亦略有差異,令東西方復活節可在不同日子出現。1997年,國際普世教會協會在敘利亞召開會議時,曾建議改革計算復活節的方式,並建議統一東、西教會的復活節,但至今絕大部分國家仍沒有跟隨。
來歷二:復活節源於古代慶祝春回大地的節日
據維基百科,復活節的英語和德語原意指「春節」,即慶祝春回大地的節日,定在春分時分。因為春分之後便開始日長夜短,預示著光明大過黑暗,月圓的時候,不但在日間充滿光明,就連漆黑的夜晚也被光輝(月光)照耀。該節日源於古巴比倫的愛情、生育與戰爭女神伊絲塔(Ishtar,美索不達米亞女神),這一名字後來逐漸演變成了西歐的黎明和春天女神「依絲翠(Eastre)」。證據之一是兩個名字有相似的讀音,另一證據是 Eastre 的涵義為東方(East),因為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
與復活節相關的物品有復活節兔和復活節彩蛋。傳說復活節彩蛋都是兔子的蛋,但事實上,兔子是不下蛋的,所以復活節彩蛋都是雞蛋。有些人喜歡在蛋上畫各種各樣的鬼臉或花紋。這些民間風俗都不是起源於基督教的。
《天主教百科全書》指出「復活節吸納了許多慶祝春回大地的民間習俗。」蛋象徵初春萬物恢復生機,兔子象徵著多產。如今依然流行的復活節慶祝活動,充分證明了復活節含有濃厚的巴比倫色彩,今天人們在耶穌受難日吃十字包和在復活節吃彩蛋,這些宗教習俗可見於迦勒底(古巴比倫地名,位於今伊拉克南部及科威特地區)的宗教儀式中。
復活節的東方之謎
可見,復活節的最初起源與基督教沒有關係,那麼這個節日的存在,除了一般意義的春回大地之外,還有什麼特別含義呢?在耶穌受難後,「春回大地」和「神的復活」融合,似乎增加了一層更深的內涵。
細心觀察,你會發現復活節充滿了東方元素,尤其在今天看來,復活節更像是神安排給人的一個預言,預告了未來神的歸來(復活) ,以及春回大地般的美好盛世的到來。
復活節的英文名叫Easter,直譯過來就是「來自東方的人」。不知是否巧合,復活節的制定卻遵從了東方曆法的特點,春分、滿月(月圓)這些中國時令的概念,對中國人來說是最熟悉的了。
難道復活節的謎底真的在東方嗎?從這一思路走下來,我們發現,復活節雞蛋顯然讓人聯想到下蛋的雞,而當代中國地圖形狀就是一隻金雞。再看復活節的兔子,在中國人看來,動物與屬相聯繫,難道是暗示,「來自東方的人」屬兔。
如果把復活節當作字謎一樣的破譯, 其中包含的信息則是:一位來自東方、屬兔,誕生在金雞版圖的中國人,他會帶給人類永遠如同春天一般的美好盛世。而考慮到耶穌受難後復活的內涵,這一過程中勢必不會一帆風順,而是註定要經歷重重的苦難,方能撥雲見日。
關於復活節起源和其隱喻謎團的種種猜測究竟孰真孰假呢?預言中的美好盛世真的會到來嗎?也許很快真相就將大白於天下,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圖片來源:網路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6年3月28日 09:53
兒童服裝店Blue Sky Kids Land 及其兩名董事 Guo Dong Gu (顧)和他的妻子 Fei Rong Yang(楊) 因剝削四名中國移民、妨礙公平工作局的檢查而被罰款 510 多萬澳元。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19 01:50 文/清簫 今天繼續講《古文辭類纂》。上期講了姚鼐在此書序目中所謂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這是序目里最關鍵的部份。下面我會結合該序目以及不同文體的範文,帶大家一起欣賞古文,提升鑒賞與寫作水平。古文有些寫法在現代依然不過時,取決於學者怎樣運用。希望能幫到大家。 《古文辭類纂》序目最關鍵的一段是:「凡文之體類十三,而所以為文者八,曰: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則精者亦胡以寓焉。學者之於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終則御其精者而遺其粗者。」一是簡介古文分類,二是概述構成一篇文章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現在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此書的13個文體類別: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記、箴銘、頌讚、辭賦、哀祭。這13類文體或許乍看難以理解,我們不妨進一步歸納,其實可以歸為三大類: 1、說理(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 2、記事(傳狀、碑誌、雜記) 3、抒情(箴銘、頌讚、辭賦、哀祭) 這樣是不是更加簡單清晰了?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之文以理為主;傳狀、碑誌、雜記以事為主;箴銘、頌讚、辭賦、哀祭主寫情。透過姚鼐所列文體的順序,可知他認為學文應當先學議論文,後學敘事文,最後學對辭藻精美要求較高的抒情文。我們試分析他如此安排的原因:無論是否能成為文學家,都要條理清晰,明辨是非,所以議論文是基礎。記事文比議論文稍難一點,比如給一個人作傳,或寫墓志銘,至少要對此人的生平全面了解,並在諸多大小事中取捨,挑出最重要的事,且次序嚴謹,還要真實,所以很考驗功底。至於頌讚、辭賦、哀祭等重在抒情的文體,寫作難度更大,但即使寫得不好也沒關係,至少前面已經學會寫最重要的議論文和記事文。 (圖:Adobe Stock) 再來看《古文辭類纂》所選文章的朝代比例。其中,先秦文佔11%;兩漢文佔20%;六朝文佔1%;唐宋文佔59%;明文佔5%;清文佔4%。唐宋文比例最大,在唐宋文中,大多數都是八大家的作品,即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的文章。而六朝文比例最小。上期介紹過「桐城三祖」的文學觀,結合上期內容,各位想必不會對上述比例感到意外。… Read More
澳洲政府已承諾在 10 年間投資 53 億澳元股權資金用於西悉尼機場的開發,該機場將於 2026 年啟用。兩年後,乘客將陸續通過西悉尼國際機場巨大的新航站樓。 走進悉尼新機場的巨型航站樓,遊客會被一樓值機區寬敞的空間所震撼,可見陽光透過巨大的窗戶照射進來。 波浪形的天花板可謂是該航站樓最引人注目的建築特色,其設計靈感來自藍山,讓人忍不住向天空望去。 據《悉尼晨鋒報》報導,距聯邦政府所有的運營商從承包商 Multiplex 手中接過航站樓的鑰匙還有不到四個月的時間。 西悉尼機場首席執行官Simon Hickey說,這一以澳大利亞飛行先驅南希·伯德·沃爾頓(Nancy Bird… Read More
澳洲一位專家對3000項研究進行篩查,得出微小、無處不在的污染物對健康影響的結論。微塑料可能損害精子質量和卵巢卵泡發育,較高水平的塑料與腸道炎症和肺損傷增加有關。 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悉尼大學的Nicholas Chartres博士說:「除非我們現在就關掉水龍頭,禁止所有一次性非必要塑料的使用......否則在未來二、三十年內,我們將面臨人類的一次大危機。」 Chartres表示,在動物研究中,無論是在結腸還是在肺部,所有這些研究結果中都一致存在高水平的慢性炎症,它們是患癌的早期預測因素。 微塑料是長度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許多碎片小到足以進入血液。人會吸入或攝入塑料容器、輪胎上撕下的塑料碎片以及合成纖維衣服和毯子上脫落的塑料碎片。 科學家在幾乎所有人體組織中都檢測到了塑料,包括心臟、胎盤、骨髓、睾丸和大腦。但對健康影響的研究還剛剛起步。 據《悉尼晨鋒報》報導,一項頗具影響力的研究發現,在接受動脈堵塞手術的人中,有一半人的血管充斥微塑料,而這些患者心臟病發作、中風和死亡的幾率更高。此外,針對人類的大型長期研究還很少見。 綜述中的大多數研究都是基於大鼠和小鼠。與人體研究相比,動物研究結果被認為是質量較低的證據,因為在嚙齒動物身上觀察到的影響往往不會在人身上表現出來。 不過,Chartres說,如果把大多數研究論文放在一起進行偏倚風險分析,結果都指向同一個方向——接觸微塑料越多,健康風險越大。 「這些數據是能夠就健康影響得出早期結論的最好證據。從道德上講,我們不能讓人類暴露在這樣的污染物中。」Chartres 說。 不過,美國微塑料研究專家Matthew Campen教授說,根據現有數據評估人類健康風險還為時過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