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活網)
何為「鼎」?
鼎是中國古代 青銅器的一種,三足或四足,兩耳,鼎身上通常刻有精細的紋飾。根據腹部形制的不同,鼎可以區分為盆鼎、罐鼎、鬲鼎、盤鼎、束腰平底鼎、方鼎等類型。
鼎最初是一種炊具,後因用於烹飪祭祀神的祭品,而上升為禮器,視為立國的重器,作為國家政權的象徵。
飲食變遷
《古史考》云:「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實,山居則食鳥獸,衣其羽皮,近水則食魚鱉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腸胃。於使(是)有聖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鑽燧出火,教人熟食,鑄金作刃,民人大悅,號日燧人。」
《禮記?禮運》中也記載:「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
古人在沒有鑽木取火之前,吃植物之果,植物之葉,植物之根,食鳥獸魚的肉,大概是抓住什麼吃什麼,連毛帶血,手撕牙咬,囫圇下咽,只求果腹。
也許是上天看到了人的苦楚,就派了燧人氏來到人間,教會人們鑽木取火。漸漸的,古人知道了火的妙用,可取暖,可驅趕野獸,也許偶爾的機會發現經過火燒烤之後的食物可口美味,古人開始用火把食物做熟之後再吃,飲食開始有一點點文化的內涵。
可以猜想最初的時候,古人用石頭鑿石頭,做成石鍋,石頭架石鍋,出現了最早的鍋灶,做出了最原汁原味的石鍋拌飯、石鍋烤肉!可能偶爾的機會,古人發現有種泥土沾水後經過烈火的燒烤變得堅硬,古人嘗試作出了第一個碗,或者鍋,或者其他什麼炊具。飲食文化開始涵蓋烹飪食物的器皿。
冶金鋉的出現,器皿日漸豐富。古人青銅器的冶煉技術爐火純青,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即使現在的科技也無法超越。他們青銅鑄鼎,用鼎煮食。考古學家發現出土最大的鼎是後母戊鼎(又稱後母戊大方鼎),高大厚重,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重832.84千克,據說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
隨著人們深入了解食材,嫻熟掌握火候,更多炊具的應用,人們對飲食的要求不再只求果腹,還要為目為口,要求「色香味」俱全。孔子也曾說過「食不厭精」,漸漸的,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
僅僅烹飪技巧也是五花八門種類繁多,切菜有刀工刀法之說,切、片、削、剁、剞、劈、剔、拍、剜、旋、刮、食雕等;將食物做熟,有燉、煮、煎、炒、炸、蒸、溜、焯、熬、烤等等;口味有酸、甜、苦、辣、咸、鮮、濃油擦醬、清淡、麻辣、香辣、重油、腌制煙熏等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食材不同烹飪技巧、不同口味形成了豐富的菜系。僅僅中國,就有了八大菜系,或者十大菜系、甚至十六菜系,加上世界上眾多的地域形成了更為豐富的飲食菜系。
鼎食廚藝賽
— 時間:2015年11月15日 10:30 — 13:00
— 地址:176 Parramatta Rd Auburn NSW 2144
— 電話:8648 3531
— 報名方式:
網頁:http://www.auliving.com.au/cookreg
供稿:鼎食文化廚藝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