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做什麼和為孩子不做什麼,一樣重要(上)

教育 • 留學

(澳洲生活網訊)在現代,父母們盡其所能地想把最好的物質和環境提供給孩子的時候,卻忽略了,這樣養大的孩子很可能生命缺少彈性,一遇到挫折,就會被壓垮。我們該醒悟了:為孩子做什麼,和為孩子不做什麼,一樣重要。

有愛,就有期待。雖說是每個父母都在照著自己對孩子的期待養育他們,我卻看到許多矛盾的地方。希望孩子將來是個服務社會的人,現在卻讓他養尊處優,習慣被服務到底;希望孩子將來面對困境而堅忍不拔,現在卻捨不得讓他等待;希望孩子隨遇而安、開朗樂觀,現在卻把他限制在精緻的物質環境里,讓他習慣最方便、最高級的環境。

希望孩子IQ、EQ都夠高,現在卻讓他們一天到晚在虛擬世界裡,讓大腦成天被動地回應機器訊息,讓情感與沒有血肉溫度的影像互動;希望孩子有憐憫心,卻不讓他們經驗貧窮和不足;希望孩子成為領袖,卻不教導他們從僕人學起;希望他們將來腳踏實地,卻用雙手把他們抱在空中,讓他們踏不到現實的土壤……

父母要生活得有彈性

當自殺年齡急速下降到青少年,甚至小學生時,許多人聲伐教育體制、社會現實帶給孩子們的無形壓力過於沉重,卻只有很小部分父母自省:「這一代父母的養育方式,是否也造成了孩子的抗壓力太低?」

我也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漸漸領悟到:為了孩子而做的,和為了孩子不做的,一樣重要。給孩子和不給孩子的,其實也一樣重要。

長久定時定量的澆水,為的不是讓植物離開定時定量的水就活不下去,而是讓植物健壯到旱季來臨時,有更好存活率。幫助孩子建立睡眠習慣很重要,但隨著現實變化,在必須調整的時候,孩子和父母要被綁在習慣里,還是繼續擁有掌控身體的權力?

我遇過一些父母,生活完全被孩子的吃喝拉睡習慣掌控,再重要再有意義的事,只要和孩子在家午睡或吃飯的時間衝突,絕對沒有商量的餘地。當然,在那種情況下,別想約他們出去旅行,因為孩子會吃不好睡不好,情緒不好,旅行就沒有樂趣了,還不如在家守著舒服。

「就這幾年,孩子大了不用午睡,會自己吃喝就好了!」他們如此婉拒別人,也安慰自己。可是幾年後,他們繼續被孩子的另一些「習慣」操控,仍然沒有彈性可言。

雖然我平日在家看重孩子睡眠、飲食習慣,但當周圍一些父母躲在家中望著過去旅遊照片懷念時,我已經帶著孩子在外頭長途旅行。

孩子和父母一起接受彈性操練,沒有誰完全跟著誰的習慣,大家都伸一點縮一點,學著適應。到了睡眠時間沒床睡,車上、手推車裡,枕著爸媽的腿,地上鋪個布,也可以照睡。我呢,當然把旅行方式和期待調整過,學著大包小包,走走停停,伴隨孩子的鬥嘴抱怨,意見分歧,享受新的出門方式。

來源:網文

6aea49d5050dc321303f12318ad7a04d

3f6d4eab680c2050c90475338424990f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