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有無數的海灘,無數的美景,去過大洋路 (Great Ocean Road),竟會有種「黃山歸來不看岳」之感。盤山公路,燈塔,小鎮,十二使徒岩,看過多少照片也不及親眼目睹的那一刻……
其實很少人知道,大洋路為紀念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士兵修建的,參與建設的人也有許多參戰老兵。這條路於1919年開始動工,直到1932年才全線貫通。了解了這些,一路以來行駛在公路上也產生一種敬畏感。
從墨爾本市區出發往南,穿過基隆市(Geelong),路程兩個小時左右,就來到了大洋路,在未到大洋路的「正門」前,首先會路過一座白色巨塔,那是建於1891年的split Point Lighthouse。它以純白塔身,紅色屋頂的姿態矗立在綠色的小山丘上,猶如一位高傲的冰霜美人,難怪當地人送了它一個「白皇后」(The White Queen)的稱號。
(「白皇后」燈塔)
駛過了著名的拱門(Memorial Arch Great Ocean Road),算是正式在大洋路上徜徉了。在依山傍水,道路逶迤的山路上行駛,開一點窗,暖暖的海風等不及似的拂上臉頰。日出時海平線處波光粼粼,越到近處反而顏色越深。到了太陽完全升起的時候,海又在各處呈現出不同的藍,白色的浪花和天空的白雲無異,海天一色,哪種藍,哪種白更美呢?
(大洋路正門Memorial Arch Great Ocean Road)
每轉過一個彎,總會期待下一個海灣與山頭會是怎樣,轉過彎回頭看之前的山和海,味道也不一樣了,橫看成嶺側成峰,可憐司機不能回頭。一個個的山頭不高,但許多被植物覆蓋也顯得生機勃勃。在那些樹不多的山坡上能看見不少房屋,有些甚至在一些很陡的坡上橫出了一個豪宅,讓人不禁浮想聯翩,這家主人是誰,平時的生活用品是怎麼運到上面去的?網上一句流行語說「城裡人真會玩」,其實這海邊人也會玩的很吶。
(在山上生活是什麼感覺?)
大洋路雖然名曰「Ocean Road」,在途中也會穿過一段牧場林蔭道,運氣好的話還能看見抱著樹枝熟睡的考拉。如果你功課做的足,就知道不用急著「朝聖」12使徒岩,先轉向Otway Lighthouse Road,沿著這條路一直行駛便是Bimbi 公園。公園不大,但意義非凡,因為澳大利亞最古老的燈塔就在這裡。
奧特韋燈塔(Cape Otway Lighthouse)建於1848年,如今它更像一個旅遊點,但遙想一個多世紀前,他是那些離開歐洲的移民出海後看到的第一束光,他讓無數人心裡的大石落下,未來也許還很模糊,至少有了希望。塔內裝修精緻,照片和書籍記錄著它輝煌的歷史。站在塔上,眼前的海景蒼白而又偉大,南大洋吹來呼嘯的風彷彿是要打消我想對同伴感嘆什麼的念頭,是啊,自己正站在一個老人的肩膀上,讓語言消逝,靜靜的享受眼前一切。
(奧特韋燈塔)
文: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