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活網訊)怎樣做個好爸爸?
不要以為你一邊看手機,一邊坐在孩子邊上就是陪孩子了。你看手機也會讓孩子學著迷上電子產品。你的行為就是孩子學習標本。
爸爸要給孩子在行動和語言上注入正面的,陽光的,正能量的力量。爸爸的消極態度,負面思想,粗暴的語言,對朋友、對家人,特別是對孩子的母親的態度和語言及行為都深深的影響著孩子的身心成長,甚至鑄就孩子終生的人生品格。
爸爸手上拿著手機卻要孩子認真做作業,爸爸歪倒在沙發上卻要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爸爸隨地吐痰卻要孩子講衛生,爸爸總愛遲到卻要孩子做人要誠信……,這樣孩子怎麼可能按照你的要求做呢?
父親,你是多麼重要!
如果可以每天全身心陪伴孩子至少15分鐘,那你寶寶的進步不會讓你失望的。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努力,80%取決於父親教導。作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樣一句肯定的話,如果由爸爸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力會是媽媽的50倍。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孩子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爸爸則是塑造孩子對人生的看法,關係到人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誰更重要?
答案是都很重要。一個人和母親的關係是否和諧,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親的關係是否和諧,會影響孩子的是否勇敢自信,未來的事業是否有成就。
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需要每天一點一滴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高品質的陪伴要每天專註地陪伴孩子至少15分鐘!也就是在陪伴孩子的當時,父親或母親是全心全意地和孩子一起互動,心無旁騖,沒有想著工作,沒有想著壓力,固然這些都存在。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讀書講故事;可以是和孩子一起遊戲或打球;可以是一起聽一段音樂;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坐在沙灘上聽海浪的聲音,講解大自然的知識;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觀察小動物、小花兒、小草樹木。
最好是不加評判、沒有指責、沒有輕視、沒有打擊、沒有打斷,只是很單純、很欣賞、很專註、很幸福地、靜靜聆地聽孩子訴說。在聆聽的過程中,父母可以以:嗯、哦、哇、是哦、然後呢?還有呢?接下來呢?等回應。
在陪伴的過程中,儘可能多一些身體上的接觸。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頭,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裡,擁抱孩子等等。方法還有很多,而最關鍵的就是:在那個片刻,為人父母的你是否全身心同在。
許多中國的父親都認為帶孩子是媽媽的事,自己就是心情好的時候玩一玩,對一些孩子喜好細節根本不知,遇上孩子撒潑耍賴更是無所適從,只有媽媽來收拾殘局。如果孩子被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容易形成的弊端是:軟弱,缺乏自信和探索欲,以及處理問題的理智。
所以,父親們,也許你事業有成,但事業的成功彌補不了教育的失敗。行動起來!放下你的手機,離開你的電腦遊戲和酒桌飯局,好好陪陪孩子運動、遊戲、聽他訴說,為他用心做次飯並看他開心吃飯的樣子!你會發現,他的崇拜和快樂是母親無法帶給的。你是孩子離不開的人,這是每個父親驕傲和幸福的事。
來源: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