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活網訊)人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話,小孩子也不例外。現代社會的育兒觀念更加推崇鼓勵、表揚的作用,因為大家普遍意識到,過分嚴厲的家長老師會對孩子批評過多從而導致小朋友失去自信心。適度的稱讚會激發孩子的主動性、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並且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努力是受到父母肯定的,這樣孩子也會比較開朗快樂。
媽媽們最常碎唸的五種情況,包括:「還不快收拾乾淨!」,「不要再看電視了,快去寫功課!」,「為什麼又忘記帶回來了!」,「不要邊做邊玩,先把事情完再說!」,以及「快一點,快一點啦!」通常當家長碎唸時,孩子並不會馬上行動,造成父母更生氣、更大聲的責備,以後孩子只要一遇到類狀況,就先產生反感,更不會改善自身行為,養成好習慣了。
用「稱讚」為基礎的管教,才能從根本改變孩子的生活習慣。那麼什麼才是適度的稱讚?
先降低期望值
別覺得「這麼一點小事本來就該會啊!哪還需要稱讚?」就算只是飯後將餐具收到廚房,父母也可以回應說:「謝謝你喔!」先從孩子能做到的鼓勵,不要總是著眼於孩子的缺點。
漸進式培養好習慣
如果要孩子馬上把整個房間全部收好,孩子可能馬上垮下臉來。家長可以些從旁協助收拾,就算孩子貢獻的比例很少,還是給予鼓勵,「你看,變得很乾凈了耶,真棒!」孩子可以感受到房間收乾淨時,不僅父母開心,而且收拾整齊的確令人心情舒暢,漸漸地就能養成主動收拾的習慣。
用「取消特權」取代責備
事先和孩子訂好生活規範,例如幾點前把功課做好,才可以看幾點的電視節目。如果沒有遵守,孩子便得自己承受損失。對孩子的小進步給予關注,增加孩子「我也做得到」的成功經驗,並具體的告知孩子目標,就能減少效果不彰的生氣碎唸了!
過猶不及
當孩子第一次做到某件事情,比如第一次自己穿鞋子、第一次喝完水把水杯放回桌子、第一次自己刷牙,這些當然值得爸媽好好讚揚;但是,慢慢的孩子長大,這些事情變成生活的一部分了,就不用再特別提出來稱讚了。因為這時候孩子已經習慣做這些事情,那麽他就會覺得,爸媽的稱讚也沒什麼稀奇的,稱讚能起的作用就大大降低了。
還有,有些父母喜歡在人前稱讚自己的孩子,這也要多注意。一則對方可能會不喜歡聽;二來,當著孩子的面對其他人吹噓孩子,會讓他産生很大的壓力,這樣稱讚所能起到的作用就幾乎沒有了。不過,在自己老公/老婆面前,則大可不必謙虛,而孩子面對父母,也不會感到壓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