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旅遊度假

南澳芭蘿莎谷地(Barossa Valley)下篇

南澳被譽爲「葡萄酒之都」,芭蘿莎谷地是澳洲歷史最爲悠久且最負盛名的葡萄酒産區之一,作爲澳洲葡萄酒業領軍者的奔富葡萄酒廠更是其中的翹楚,所産「葛蘭許(Grange)」天下聞名,享譽全球;燒烤是澳洲人最為中意的烹飪方式,於澳洲飲食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一席之地,當燒烤遇上葡萄酒,你是否會為之心動?
雖然在許多人眼中,芭蘿莎谷地的傳統午餐方式是酒庄餐廳的美酒配美食,或是山野綠地上的歡快野餐,不過感受一下回歸自然方式的岩石燒烤亦是不錯的體驗!看上去毫無溫度的花崗岩石,經過廚房處理後,實際上的高溫不容小視,將鮮蝦,鶏脯嫩肉與牛排置於其上,頓時「滋啦」聲四起,僅以鹽、胡椒與檸檬汁作爲燒烤的作料,最大程度保持了食材的原汁原味;而燒烤的時間與熟度亦由個人輕鬆掌握,搭配上酥脆的薯條與自助蔬菜沙律,足令人大快朵頤。
飯後甜品、午後咖啡何處尋覓?自然是要去到麥基·比爾農場商店(Maggie Beer』s Farm Shop)。麥基·比爾(Maggie Beer)不僅是澳洲明星廚師兼美食作家,還是麥基比爾産業的創始人,其與丈夫科林從事釀酒師行業亦業已逾25年。麥基·比爾農場商店坐落於風景秀麗的湖畔,這裡簡直是西式烹飪必備的美食儲藏室,五花八門、琳琅滿目的果醬、菜蔬醬、調味醬、橄欖油,時令果酒、啤酒、葡萄酒,任君試食選購,絕對是餽贈親友的溫馨佳禮。點一杯香濃的咖啡,或是選一盒美味的冰激凌,趴在露台看石上老龜,湖中野鴨,格外悠哉自在!
位於努里烏帕特的奔富葡萄酒厰(Penfolds Wines),是南澳乃至澳洲最著名、規模最大的葡萄酒厰,被視為澳洲葡萄酒的象徵,乃澳洲葡萄酒業的貴族,該厰出品的「葛蘭許」(Grange)頂級系列葡萄酒享譽全球,爲澳洲葡萄酒的最高代表傑作之一,有「澳洲酒王」之稱。而奔富的歷史亦猶如其所出品的葡萄酒一般精彩絕倫,回味悠長。
奔富的創辦人克里斯托弗·羅森·奔富(Dr Christopher Rawson Penfold)為來自英國的年輕醫生。1844年,奔富醫生與妻子瑪麗(Mary)移民澳洲並買下了位於南澳的瑪格爾莊園(Magill),開始了葡萄種植與釀造。最初培植的葡萄品種是歌海娜(Grenache),所釀製的葡萄酒主要爲貧血患者提供滋補效用,奔富亦因而獲得了「1844永來不息」的雅號。夫婦倆把石屋農捨命名為「葛蘭許」(Grange),這即日後奔富最負盛名的葡萄酒葛蘭許系列的名稱由來。20世紀20年代,奔富正式採用「Penfolds」作爲商標,並於20至30年代期間,以備受歡迎的加度酒穩佔澳洲市場的半邊天。20世紀40年代末期,澳洲葡萄酒市場變革甚巨。奔富現代聲望的締造者、彼時尚年輕的奔富釀酒師舒伯特(Max Schubert)將目光投向了釀造如法國波爾多般的可以長期窖藏的紅酒。功夫不負有心人,20世紀50年代,著名的葛蘭許系列創世,並於60年代證明了澳洲葡萄酒的窖藏潛質,以其獨特風格(口感濃鬱香醇,有著令人驚嘆的平衡)成爲市場上的新標杆。同期,舒伯特還發現雖然每個年份的葡萄酒表現獨特,但於風格上卻仍有相似之處,遂奠定了奔富Bin 系列(Bin 389, Bin 707, Bin 28和 Bin 128)的主要釀酒理念,更促成了「酒庄風格」的發展。1976年迪特(Don Ditter)與1986年杜瓦爾(John Duval)相繼接棒後繼續推動與完善酒庄風格的發展完善,其中,杜瓦爾的釀酒技藝與天賦爲80年代的奔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世紀90年代是奔富的創新時期,推出了白葛蘭許霞多麗(Penfolds Yattarna Chardonnay),預示著澳洲同樣擁有了釀造與紅葡萄酒齊名的世界頂級白葡萄酒的能力;並旋之推出了以芭蘿莎谷地所產西拉葡萄而釀造的RWT系列,被酒評家定位爲自「奔富酒王」(Grange)以來的另一支超級佳釀,酒體豐滿,強而有力,色澤艶麗,品質更上一層樓。2002年,嘉高(Peter Gago)成爲奔富的首席釀酒師,此時奔富葡萄酒業已暢銷世界各地,成爲家喻戶曉的知名大品牌之一,期間所推出的葡萄酒當中,2004年份的Bin 42與Bin 60A品質最爲突出。2010年,奔富首次推出了以黑皮諾(Pinot Noir)釀造的Bin 23系列的紅葡萄酒。150多年來,奔富依然保留著其始終如一的優良品質與釀酒哲學,牢牢掌控著澳洲葡萄酒業之舵!
雖然,芭蘿莎谷地幾乎所有的酒庄都有導遊團,但能夠深入酒廠內部實際工作間參觀葡萄酒整個製作過程卻寥寥無幾,奔富即為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若時間足夠,則絕對不可錯過的是「親調葡萄酒之旅」(Make your own blend)。參與遊客會被邀請至釀酒師實驗室,在傾聽過葡萄酒風格與品種的解說之後,逐一品嘗不同葡萄品種所釀造出的葡萄酒;繼而依照自己的口感,親手調製出獨家風味葡萄酒並裝瓶;若是提前預約,還可擁有印有自己名字的酒標貼瓶,帶回家做紀念或當特別的禮品贈予親友。
當然,芭蘿莎谷地的經典葡萄酒庄並不止傑卡斯與奔富兩家,許多老牌酒庄除了名酒,更是著令人驚嘆的建築藝術與令人回味的歷史故事。與奔富並稱的,歷史悠久的沙普菲德酒庄(Seppeltsfield Winery)位於努里烏帕特以西約8公里處,建於1851年,久負盛名。酒庄出品的名酒「PARA」自1878年首款酒問世以來,每一年都會有一小瓶被珍藏,全套的收藏品完全是天價;酒庄的建築結合了古典與現代雙重風格,高聳入雲的棕櫚樹是酒廠的標誌之一。多里恩城堡(Chateau Dorrien)位於塔南達和努里烏帕特之間,建於1913年,從入口處到主樓的途中共有8座紅磚城堡結構的葡萄酒儲藏庫,十分壯觀;主城堡的後面是一個袖珍型的花園,碧綠的草坪被奼紫嫣紅的玫瑰懷抱,爬滿了紫藤的長廊格外幽靜。亞爾達拉城堡(Chateau Yaldara)位於林多克,城堡典雅秀麗,拾階而上,彷若走進童話世界。城堡內仍然保留著100多年前的家私,儲藏庫內的葡萄酒數量更是驚人。且該城堡除葡萄酒外,還售賣果醬、麵包、芝士等自産自銷的食品,而搭配著葡萄酒免費品嚐各種不同風味的芝士,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若是運道夠好,還能趕上於每個奇數年復活節期間舉行的芭蘿莎谷地豐收節(Barossa Valley Vintage Festival)。該節日旨在慶祝葡萄豐收,屆時,歌舞表演、嘉年華遊行、美酒美食大比拚、摘葡萄比賽等活動會持續一周的時間,人們不分彼此、盡情狂歡,將歲月的味道凝聚於酒中珍藏!
*若對南澳旅行感興趣的人士,可前往當地各大旅行社諮詢AmazeTour相關訊息。
  來源:今日悉尼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4年9月10日 10:25

Recent Posts

一對大熊貓抵達阿德萊德

兩隻可愛的大熊貓「星秋」和「宜蘭」經過15 個小時的飛行,從中國抵達了澳大利亞。 Read More

9 hours ago

澳洲推出了全新「國家創新簽證」

澳洲年底前將推出了全新的「國家創新簽證」(NIV),取代目前的「全球人才獨立計劃」(Global Talent Independent Program)。新計劃旨在吸引全球的各行業高技能人才,特別是在關鍵領域擁有卓越成就的專業人士。 Read More

9 hours ago

鐵路大罷工 悉尼跨年煙花表演或被取消

新州警察局局長凱倫·韋伯威脅說,如果由於鐵路罷工導致觀看煙花人群的安全無法保證,她將建議取消悉尼標誌性的新年前夜煙花表演。 Read More

3 days ago

聖誕假期汽油價格居高不下

在繁忙的聖誕期間,全澳的司機都面臨高油價的打擊。布里斯班、堪培拉和墨爾本將超過悉尼,成為加油成本最高的城市。 Read More

3 days ago

中國遊客無人機「窺探」澳洲軍艦 引發熱議

12月15日,一個網名為「Ares」的中國遊客在「小紅書」上發布了三段使用無人機近距離拍攝澳洲海軍軍艦的視頻。引發了網路熱議和澳洲參議員Malcolm Roberts的關注。 Read More

3 days ago

夏言聊天室:中共滲透無處不在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灣總統府當值憲兵因向中共特務提供機密遭到抓捕,之後中共滲透台灣網紅的種種跡象也被媒體爆出,再次引起台灣輿論對中共滲透及《反滲透法》界限的討論。 從中共誕生以來,統戰與滲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戰略手段,從未放鬆過。上百年來,其滲透能力堪稱登峰造極,幾乎就是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無往不勝。中共當局不僅依靠統戰與滲透成功地將國民政府趕到了台灣,還將全中國百姓拿捏得服服貼貼。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統戰與滲透也隨著中國製造的廉價產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國,並順利地在各級政府、學術領域,甚至地方社團中埋下種子,打下了長期盤踞的基礎。 而散布在世界各國的台灣社團從來就是一個重災區,在民主環境里成長的台灣人並沒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單純的台灣人往往在有意無意間被利用了、被滲透了,被統戰了,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墮落在紅色的枷鎖之中。 每當人們提到中共的統戰與滲透就會聯想到特務與間諜,其實統戰與滲透的範圍極其廣泛,廣泛到不能簡單地用「間諜」的概念來分析論述。 比如說,一些有點影響力的台灣人常常會公開提醒台灣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歡的媒體上刊登廣告,或避免發表支持台灣政府的言論,美其言曰出於「好意」或「保護僑胞」,其實他們已經在中共的戰壕里,替中共的統戰與滲透發揮影響力了。讓人產生恐懼或自覺宣揚「中國好故事」,都是紅色滲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很多海外華人,包括台灣人或東南亞的華裔難民,他們的政治立場往往會隨著中共影響力的變化而相應發生變化,有些人從反共走向親共,之後又宣稱反共,自由世界給了他們自由思想的空間,但他們是否真的能在立場的改變過程中擺脫中共勢力的束縛呢?那就只有天曉得了。因為中共統戰與滲透的力量就像癌細胞,具有頑固的持久性,有時活躍、有時潛水,當沾惹上後想洗心革面就沒那麼容易。 在澳中經濟處於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滾滾而來的金錢,卻沒注意到中共的金錢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減輕了澳洲的經濟危機,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國基礎,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幾乎成為了一堆木偶。譚寶政府最終反戈一擊推出了「反滲透法」,氣焰囂張的中共和統會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紅色勢力就此消亡了嗎?當然不會!那張滲透的網路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內轟然瓦解,該鋪墊的早已穩妥,該下的種子也已紮下了根。 英國王子邊上埋著紅色地雷,中共軍人擠進紐西蘭國會,泛紅憲兵在守護台灣總統府,類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絕對不會例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區別只在於何時才被發現,西方民主社會的一大特點就是後知後覺。 中國人的群體很簡單,親共與反共都是擺在檯面上,多多少少都對澳洲主流產生影響力,其它的絕大多數社團都保持低調,明哲保身,見風使舵,意見統一。 與中國社區相比,台灣社區反而顯得比較複雜,那是因為各台灣社團在對台灣的定義上有著差異。 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台灣本土社團代表台灣人發聲,一直被認為是台灣人聲音的社團並非來自台灣,那是一些民國初期就開張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會」,以及逃離共產極權迫害的難民組成的「越緬寮」團體,他們都曾接受了中華民國文化教育,本質上捍衛的是中華民國。當中共和統會在全世界粉墨登場後,首當其衝就是對這些社團進行統戰與滲透,遺憾的是無一能夠倖免。… Read More

3 day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