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動歡悅之漢道夫VS精緻典雅之斯特靈
當車行下高速公路,駛入漢道夫,恍然之間,猶如穿越了時空,步入了童話中的世界——道路兩旁綠樹成蔭,金色的陽光從綠葉的縫隙中灑落,折射出斑駁的光暈;沿街錯落有致的石砌與磚木房屋,走入其中酒吧、餐館、咖啡店、禮品屋、藝術畫廊等,凝聚著輕鬆歡快的德國鄉村風情。
漢道夫是澳洲移民文化的經典體驗,這座由19世紀30年代(1839年)的一批來自德國(東普魯士)、尋求自由的移民所建立的城鎮【名稱來源於當時船長的姓氏漢(Hahn)】,主街上的先驅者花園(Pioneer Gardens)漢船長與最早移民者的紀念場所。德式風格的鄉村城鎮規劃和建築物延續至今,傳承著百年的歷史,舊時的色彩,古樸雅緻,頗有情調。其中,歷經歲月洗禮的早期建築物有1842年修建的風車、1859年修建的聖米迦勒路德教堂,如今的斯特文森紀念品商店(Storison』s souvenir shop)在1870年最初修建之時爲鍛工車間;而修建於1839年的漢道夫學院(Hahndorf Academy)在經歷了從學校、醫院、議會廳、牙醫診所等多次變遷之後至1960年成爲了展現當時最早的德裔定居者們的文化、風俗和歷史的民俗藝廊。對於鍾愛藝術的人而言,傑出的澳籍德裔繪畫家赫森(Hans Heysen O.B.E., 1877 – 1968年)的住宅與工作室「The Cedars」不容錯過,內裡保持著當年的模樣,並收藏了他的許多經典作品。當地最為主要的節日有「Founder』s Day」、「Hahndorf Band Festival」和「Musikfest in May」,據說若有幸碰上街道大遊行日,穿著傳統服裝的當地居民載歌載舞,會更加熱鬧非凡!
漢道夫的半日甚至一日,絕對可以將美酒佳餚、休閒購物一網打盡。沿著主街一路閒逛到底,售賣各種德國鄉土風情的工藝品、紡織品、皮革、木鐘、人偶、香皂、燈燭等的精品小店,幾乎是間間不重樣,令人目不暇接。無論是德國村店的精緻木凋報時鐘,亦或漢道夫燈燭店內栩栩如生,細緻入微的德國民間工藝木偶凋刻,均惹人心動。雖然主街上有著各式各樣的咖啡店、餐館、酒吧、芝士店、旅店和土特産店等,但絕對不可以錯過的是傳統德國風味醃豬肘與烤香腸,外加一大馬克杯的啤酒,其中又以漢道夫旅館(Hahndorf Inn)的菜餚最為地道,我們很幸運的掐著飯點訂上了座位。德國麵包搭配店家特製的芝士十足開胃,一份特色拼盤足夠兩三人同時享用,從德國遠涉重洋而來的啤酒亦有夠勁道!當然,若你有本事挑戰一米香腸熱狗與一升啤酒記錄成功,還另有精美禮品贈送。
開車沿著主街行不了多遠,就是建成於19世紀30年代的貝倫伯格農場(Beerenberg Farm)農場。農場售賣的各種各樣的果醬、調料醬與菜蔬醬,原料新鮮、風味獨特、不論是自食亦或送禮均是很好的選擇。而每年的十月至次年五月還可以親自下田採摘草莓,顆顆飽滿,色澤紅潤,酸甜可口,個人推介農場的草莓冰激凌與草莓巧克力,絲滑的牛奶巧克力內包裹著整顆酸甜的草莓,口感極佳!
值得一提的是,阿德萊得山是南澳不亞於芭蘿莎谷地的著名冷氣候葡萄酒產區,不少小型精品酒庄往往出産較為「高貴嬌嫩」的紅白葡萄酒品種。例如離開漢道夫村中心區車程不到5分鐘的漢道夫山酒庄(Hahndorf Hill Winery),其所出品的綠維特利納(Gruner Veltliner)、蘭弗朗克(Blaufrankisch)以及玫瑰(Rosé)搭配獨家推出的世界巧克力之旅,極為吸引人。
對於許多外地遊客而言,斯特靈或許沒有漢道夫那般出名,但被當地人譽為「健康生活和溫泉之鄉」斯特靈,絕對有著不亞於漢道夫的另一種魅力:如詩如畫的四時之景和令人身心放鬆的溫泉之浴。不同於澳洲普遍城市規劃,斯特靈有著歐洲般多姿多彩的植被覆蓋,堪稱南澳園藝之都!而每年四五月間舉行的斯特靈金秋園藝節(Stirling Autumn Garden Festival)更是園藝愛好者的天堂,令人神往。雖然沒能趕上,不過,手捧熱騰騰的咖啡,閒逛斯特靈週末集市淘寶,度過悠哉的午後時光,於我們而言亦是別樣的體驗。當然,如果你前來的時機夠好,還能搭得上由「澳大利亞開放式花園」(Open Gardens Australia)主辦的導遊團,參觀斯特靈地區最爲出名的夢幻莊園「格蘭岱爾」(Glenalta)——佔地約80公頃的莊園,除了如城堡般的主建築外,還有佔地約2公頃的花園,優雅的湖泊,蔥鬱的森林和無邊無際的花海,置身其中,彷若走進了童話的世界!
*若對南澳旅行感興趣的人士,可前往當地各大旅行社諮詢AmazeTour相關訊息。
來源:今日悉尼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4年9月6日 15:51
澳洲年底前將推出了全新的「國家創新簽證」(NIV),取代目前的「全球人才獨立計劃」(Global Talent Independent Program)。新計劃旨在吸引全球的各行業高技能人才,特別是在關鍵領域擁有卓越成就的專業人士。 Read More
新州警察局局長凱倫·韋伯威脅說,如果由於鐵路罷工導致觀看煙花人群的安全無法保證,她將建議取消悉尼標誌性的新年前夜煙花表演。 Read More
12月15日,一個網名為「Ares」的中國遊客在「小紅書」上發布了三段使用無人機近距離拍攝澳洲海軍軍艦的視頻。引發了網路熱議和澳洲參議員Malcolm Roberts的關注。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灣總統府當值憲兵因向中共特務提供機密遭到抓捕,之後中共滲透台灣網紅的種種跡象也被媒體爆出,再次引起台灣輿論對中共滲透及《反滲透法》界限的討論。 從中共誕生以來,統戰與滲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戰略手段,從未放鬆過。上百年來,其滲透能力堪稱登峰造極,幾乎就是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無往不勝。中共當局不僅依靠統戰與滲透成功地將國民政府趕到了台灣,還將全中國百姓拿捏得服服貼貼。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統戰與滲透也隨著中國製造的廉價產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國,並順利地在各級政府、學術領域,甚至地方社團中埋下種子,打下了長期盤踞的基礎。 而散布在世界各國的台灣社團從來就是一個重災區,在民主環境里成長的台灣人並沒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單純的台灣人往往在有意無意間被利用了、被滲透了,被統戰了,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墮落在紅色的枷鎖之中。 每當人們提到中共的統戰與滲透就會聯想到特務與間諜,其實統戰與滲透的範圍極其廣泛,廣泛到不能簡單地用「間諜」的概念來分析論述。 比如說,一些有點影響力的台灣人常常會公開提醒台灣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歡的媒體上刊登廣告,或避免發表支持台灣政府的言論,美其言曰出於「好意」或「保護僑胞」,其實他們已經在中共的戰壕里,替中共的統戰與滲透發揮影響力了。讓人產生恐懼或自覺宣揚「中國好故事」,都是紅色滲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很多海外華人,包括台灣人或東南亞的華裔難民,他們的政治立場往往會隨著中共影響力的變化而相應發生變化,有些人從反共走向親共,之後又宣稱反共,自由世界給了他們自由思想的空間,但他們是否真的能在立場的改變過程中擺脫中共勢力的束縛呢?那就只有天曉得了。因為中共統戰與滲透的力量就像癌細胞,具有頑固的持久性,有時活躍、有時潛水,當沾惹上後想洗心革面就沒那麼容易。 在澳中經濟處於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滾滾而來的金錢,卻沒注意到中共的金錢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減輕了澳洲的經濟危機,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國基礎,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幾乎成為了一堆木偶。譚寶政府最終反戈一擊推出了「反滲透法」,氣焰囂張的中共和統會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紅色勢力就此消亡了嗎?當然不會!那張滲透的網路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內轟然瓦解,該鋪墊的早已穩妥,該下的種子也已紮下了根。 英國王子邊上埋著紅色地雷,中共軍人擠進紐西蘭國會,泛紅憲兵在守護台灣總統府,類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絕對不會例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區別只在於何時才被發現,西方民主社會的一大特點就是後知後覺。 中國人的群體很簡單,親共與反共都是擺在檯面上,多多少少都對澳洲主流產生影響力,其它的絕大多數社團都保持低調,明哲保身,見風使舵,意見統一。 與中國社區相比,台灣社區反而顯得比較複雜,那是因為各台灣社團在對台灣的定義上有著差異。 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台灣本土社團代表台灣人發聲,一直被認為是台灣人聲音的社團並非來自台灣,那是一些民國初期就開張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會」,以及逃離共產極權迫害的難民組成的「越緬寮」團體,他們都曾接受了中華民國文化教育,本質上捍衛的是中華民國。當中共和統會在全世界粉墨登場後,首當其衝就是對這些社團進行統戰與滲透,遺憾的是無一能夠倖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