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活网讯)不少家长都有一个感受,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日常行为中,不大懂得礼貌,唯我独尊。
童言无忌,最真实的是孩子。尤其是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7岁以下的孩子,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没有成年人的圆滑、世故。可是世界上很多事情,真实地说出来就是非常没有礼貌的表现。那么,如何教育孩子说真话而又有礼貌呢?
让他感同身受
家长有自己的“圈子”:亲人、同学、同事、朋友,可是大人们的“圈子”对孩子来说,几乎是陌生的,我们大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孩子是无法领会的。要求孩子像我们对客人发自内心地热情洋溢很难。谁都对自己的东西感兴趣。反过来说,你对幼儿园的那些小不点,是否也可能像孩子一样牢牢记住?让孩子接受客人并且具备热情,就先要和孩子为客人的问题进行沟通。这种沟通是很重要的。孩子是跟着大人的感受来表现的。就如我儿子,我用他幼儿园的小朋友做比喻,跟他说,自己和即将来作客的阿姨,关系是多么的好,当客人来时,他也就很热情了。所以,每当有客人上门,家长跟孩子说说自己和客人之间的友情,说说与客人之间的趣事,孩子就会跟着家长的感受去礼貌待客了。
学习做客人
一个巴掌拍不响,作客时,想孩子对你有礼貌,你就必须尊重孩子。其实孩子的世界很小,心很纯,没有任何世故、功利,和孩子交往是很容易的事情。记得去作客时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说来好笑,儿子两岁前是我母亲带的。但是现在儿子对我母亲一点也不亲,因为母亲一来我家就“说”儿子的不是:不肯认真吃饭啦,挑食啦,不肯收拾玩具啦……弄得儿子十分害怕她的到来。实际上,儿子身体很健康,饿了会问我要饭吃,怎么可以要求孩子顿顿吃几大碗?父亲就不同,一来我家就开“高帽公司”:说孩子大方,什么都肯给外公吃;说孩子聪明,爱看书,还没上学就会认那么多字;认得那么多的公共汽车路线,带外公去玩头头是道,不会迷路……吃饭的时候也半碗半碗地盛,和儿子比赛谁吃得多。儿子被他哄得吃了几个半碗,出去玩半天一下午都不会喊饿。
微笑,也是礼貌待人的一种方式。
如果孩子经常处于“微笑”的环境中,近朱者赤,自然就会学着微笑待人;如果孩子经常处于“横眉怒目”的环境中,近墨者黑,自然也是蛮横无礼。
每个孩子的性格气质不同,有的腼腆内敛,不要强迫孩子热情。
有时候你会发现,无论你怎么引导教育,你的孩子就是死活不肯向客人问好,最后还可能大哭大闹。孩子的表现,可能有很多原因,也许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也许是他害羞胆怯,也许是他天生的性格,而我们必须接受孩子的性格,不要强迫孩子在外人面前怎么表现。
带孩子去作客
带孩子作客是经常的事情。父母也应该教育孩子作客的基本知识。
首先,要教育孩子问候他人。教孩子学会称呼、问候很重要。对于比较常见的亲人,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孩子们都会叫。但不常见的客人,父母就应该教教孩子了。比如家长称姑辈的,孩子就称姑婆、姑公;称舅辈的,孩子就称为舅公、舅母;称姨辈的,孩子就称为姨婆、姨公;母亲的兄弟(包括表兄弟)孩子则称为舅公、舅母;等等。由于这些称呼孩子平常少用,叫的时候会比较口生。要是等到与客人见面了才教孩子,孩子或许会觉得别扭而不肯开口。所以,家长最好预先和孩子“排练”一下,这样称呼起来就比较自然。
其次,告诉孩子到别人的家,不可以乱翻东西,翻人家的东西是不受欢迎的。
最后,告诉孩子吃饭时要有修养。好吃的东西大家都喜欢,不能自己独自吃,要学会谦让。例如,饭桌上有10只鲍鱼,不能自己吃了一个又一个,自己尝试到就行了,留下一些给别人吃。
无论作客也好,做主人也好,给孩子打支讲礼貌的预防针是十分必要的。童年学会讲礼貌,其实是为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