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8-09 17:59
许多人认为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间隔著“楚河汉界”,相互吐槽之声不绝于耳:理科生笑文科生总爱伤春悲秋,游手好闲,且“男娘女笨”,觉得文科男生多为娘娘腔、女生往往不够聪明;文科生亦不甘示弱,笑理科生不懂浪漫,记忆力差,不善言辞,生活无趣。
其实在笔者看来这都是偏见。在创作的领域里,文理何必要分家?今天带各位瞧瞧,作诗怎样与数学结合!
古人已经给我们展示了相当优秀的示范,譬如将代数式与诗相融、在诗中融入几何、运用等差数列等。下面一起来欣赏前人的智慧吧:
算算寺内多少僧
清朝有位名叫徐子云的诗人,为后世留下一首含有数学题的诗:
巍巍古寺在云中,不知寺内多少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只碗,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如果能看懂这首诗的意思,想必不是一道太难的题,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就能解题啦。大意是说,寺内一共有364个碗,吃饭时正好用完,既不会多出空碗,也不会少,每3个僧人用一个碗吃饭,每4个僧人用一个碗喝汤,那么这寺院内究竟有多少僧人呢?
这道题可以这样解:
吃饭时三人共用一碗,因此每个人吃饭用了1/3个碗;
喝汤时四人共用一碗,所以每个人喝汤用了1/4个碗;
合起来就是,每人用了1/3加1/4等于7/12个碗;
已知碗有364个,364除以7/12,得出全寺共有624个僧人。
宝塔诗
宝塔诗又名阶梯诗或一字至七字诗,由字数长短不等的诗句组成,通常每相邻两句之间字数相差一或二字,字数最少的一句可能只有一个字,最多者可达七字甚至十五字以上。如果一行一行居中地写下来,形状就像宝塔一样,特别有趣!
此类诗与数学中的等差数列相似。等差数列就是任何相邻两项的差相等,比如“3, 5, 7, 9, 11, 13……”。
唐代大诗人元稹曾写有一首一字至七字诗〈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再来欣赏清代王有光摘吴越俗谚俚语排成的宝塔诗:
阴阳
天地大
黑白分明
傍早做人家
为人易做人难
你叽呱我也叽呱
穷不读书富不教学
读书造化不读书告化
清明不拆絮到老不成器
告化子遁走猢狲就没戏耍
要知未来路径须问过来人家
罔活三千年不知天知地知
有书不苦读不如睁眼瞎
黑眼乌珠难见白铜钱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善恶到头终有报
前船是后船涯
事上无难事
有德终发
回味甜
由他
诗中蕴藏几何
再来赏析一首咱们从小就背过的诗——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不知诸位有否留意到,这首诗是以“点、线、面、体”顺序展开的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两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的是一条“线”;之后“窗含西岭千秋雪”是一个“面”,原本立体的山在诗人视角就好似被压缩入窗的平面中;最后一句“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立体”,仿若延绵不绝,何等开阔!
藏字诗〈玉兰吟〉
笔者四年前曾写过一首七言古风,也玩了个文字游戏:
〈玉兰吟〉
数点琼琚缀霓裳,洁芳十里久遗香。
晨饮皓露暮听雨,不与凡木争流光。
姹紫嫣红无心顾,玉容清骨满枝藏。
何故偏得东风眷,暗剪纤云作仙妆。
每一个字按从上至下和从左向右的顺序编上数字号,一共56个数:
数 点 琼 琚 缀 霓 裳,
1 2 3 4 5 6 7,
洁 芳 十 里 久 遗 香。
8 9 10 11 12 13 14。
晨 饮 皓 露 暮 听 雨,
15 16 17 18 19 20 21,
不 与 凡 木 争 流 光。
22 23 24 25 26 27 28。
姹 紫 嫣 红 无 心 顾,
29 30 31 32 33 34 35,
玉 容 清 骨 满 枝 藏。
36 37 38 39 40 41 42。
何 故 偏 得 东 风 眷,
43 44 45 46 47 48 49,
暗 剪 纤 云 作 仙 妆。
50 51 52 53 54 55 56 。
现有函数 Y = X2 + 9 (Y等于X的平方加9),X取值范围为 大于0、不超过5 的整数 。
计算Y的数值并代入诗中:
X=1,Y=10,对应字为“十”(拾)
X=2,Y=13,对应“遗”
X=3,Y=18,对应“露”(谐音“录”)
X=4,Y=25,对应“木”
X=5,Y=34,对应“心”
再把字连读,藏字为“拾遗录木心”。【拾遗录】是笔者平日爱听的一档节目,木心是该节目的主持人。此诗藉花喻人,表达赞美。
宝塔诗〈水〉
笔者丁酉年曾作拙诗〈水〉,在此分享:
水,水。
洗尘,除秽。
滋土沃,养鱼肥。
朝结清露,夕映馀晖。
煮茶满室香,酿酒入肠醉。
风起江河巨浪,情生佳人怨泪。
日下蒸升随风去,云间凝固化雨归。
您是否也喜欢将数学融入文学创作呢?不妨动起笔来尽情发挥吧!我是清箫,下期将继续分享诗词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