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新冠肺炎席卷全国,在中医范畴,属疫病。疫病和四时外感病最大的不同在于疫毒贯穿终始。那么在中医治疗上,针对疫毒之邪,解毒应该也要贯穿始终。而在预防上,应针对正气而言,借助药物,调节脏腑阴阳、气血津液平衡便是预防的最佳状态。
一、新冠的命名
在谈到中医如何预防新冠前,让我们先来聊一聊新冠的命名。我想有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每天看到各样的新闻,中国的、世界的各个组织都给新冠命名。那么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
世界卫生组织2月11日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同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发布声明,宣布这种病毒英文名为“SARS-CoV-2”。而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也曾发布有关命名通知,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简称“NCP”。其实总结起来,“NCP”简单明了,名称中强调肺炎。而世卫组织则是在世卫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共同指导原则下,更规范些。其实每一次命名都基于时下对于疫情的最新认识。所以这些名称只看个人以什么标准来看待病毒。
二、中医如何理解新冠
其实中医早已对瘟疫病毒有一定的认识,有许多对抗瘟疫病毒的经验。中国历史中发生过很多次的瘟疫事件,但是都能很好地控制下来并战胜病毒,死亡率远远低于西方国家的大规模瘟疫,如黑死病。这要归功于中医对抗病毒作出的贡献。这次新冠病毒又重新让人们意识到了中医的重要性。从中医角度,新冠属疫病。以寒湿凝滞为本。疫病和四时外感病最大的不同在于疫毒贯穿终始。病因是以湿毒为核心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简称“湿毒疫”。“湿毒疫”发病缠绵,当湿、热进行到一定程度会迸发出毒热。肺气出现闭、臃、塞,导致胀气败坏,出现厥脱的病变。那么寒湿凝滞是如何对人体造成影响的呢?湿寒多为脾虚导致。若体外空气潮湿寒冷便会导致人体脾虚并且出现湿寒之证,人体内便会有湿寒之邪了。寒湿之邪停留在经络,关节部位,脏腑。而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伤肾,引起肾阳不足、肾气虚,造成各脏器功能下降,血液亏虚。寒湿还最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阻滞不畅,常可出现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状。此外,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湿,其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留滞体内,常先困脾气,使脾阳不振,运化失职,水湿停聚,出现腹泻、尿少、水肿、腹水等病症。而寒邪侵人,易使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之意。人身气血津液之所以畅行不息,全赖一身阳和之气的温煦推动。一旦阴寒之邪侵犯,阳气受损,失其温煦,易使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甚或凝结阻滞不通,不通则痛。
三、中医如何抗击新冠
目前湖北地区确诊病例中医药参与率达75%以上,其他地区超过90%,中医医疗队坚持中西医结合,突出中医药的特色,湖北省一半以上的确诊病例都使用了中医药治疗。中医药还积极参与了社区的防控,为有需求的群众发放中药。可见中医的重要性。那么,中医是如何抗击新冠的呢?中医在医治新冠肺炎患者时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患者身体的邪气很重,需要祛邪。二是正气不足,即所谓免疫力不足,就需要扶正。新冠肺炎在中医中表现为湿毒,需化火清热,有寒就驱寒。而邪气重、正气不足等病证并非是新冠肺炎才有的,中医已经有相对应的方子来对证用药。首先,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脾失健运则痰生。健脾补脾是首先应该考虑的方向。其次,肺为储痰之器,寒湿凝结侵肺则肺气败。清肺祛湿同样也是重要的。而肺与大肠相表里,因此在清肺的同时注意运用泻下降火的药物以达到清理肠胃的作用。这往往也是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点。有很多病例,明明已经转阴,出院后却又显示阳性。实则病毒排到大肠中,积于大肠污秽趁人体阴阳再次失衡蓄而发病。特别是处于亚健康的人群受生活习惯影响,体内多宿便,肠道多疾病,更应注意这里。最后是肝与肾,有人会疑问为何肺病会累及肝肾?中医常说人为一个整体。体内的脏腑自然会相互作用。之所以会有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周身不适等症状,实则肝火灼肺金所致。肝气郁结,化而生火。这在平时思虑过度,压力过大的人群中尤为明显。同时,肝肾同源。肾虚者,肾精不足,无法化为肝阴,使肝火更盛。
围绕这几点,我们来结合具体病例,您就可以明白中医如何祛邪扶正。首先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可疑传染病患者和曾经与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密切接触者)的观察阶段。此时尚未能明确诊断,临床表现常仅为低热、轻微乏力等轻微症状,无肺炎表现。这类人外邪初起侵犯肺卫,其寒热湿的表现多不明显,此时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针对其微恶寒发热,鼻微塞,咽稍痛或伴咽痒,轻微乏力,苔薄白微腻或微黄,脉浮。可知此时疫毒时邪犯表,卫表失和。应给予解表发散,扶正散邪之方。考虑运用黄芪、白术、防风、金银花 ,牛蒡子等药。有助通通阳发汗,益气固表。若有微热可加以桑菊饮退邪。肠胃不适则考虑藿香正气散祛湿健脾。
那么人们感染后初期及感染1-3天内表现便多有发热、干咳、肌肉疼痛、乏力等卫表症状,多无高热、大量咯痰、便秘等里热症状。而根据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骨节酸痛,口中苦而微渴,苔薄白微腻,脉象浮或浮紧,可知寒湿疫毒袭表,郁闭肺卫。需散寒祛湿,解表除疫。应以羌活、防风、苍术、葛根 、细辛 、川芎、升麻、白芍 ,黄芩等药物。羌活发散风寒,祛风胜湿。防风辛甘性温,祛风发表,苍术辛苦温燥,既可发汗,又可入脾。细辛、川芎、白芷散寒祛风,并能行气活血,宣痹以除头身疼痛;黄芩清泄在里之蕴热。总之还是以散寒解表,理气除湿,辟秽解毒为主。
而感染中期即4-7天,由于疫病发病急骤,发热不解,微恶寒,口干,干咳、少痰或有血丝痰,无汗或少汗,头痛,遍身酸痛,神疲乏 力,或伴腹泻,舌淡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数。此时热大于湿。湿热疫毒蕴肺,郁闭肺卫。 应辛凉宣泄,化湿透携。用药则以蝉蜕、大黄、姜黄 、栀子 、芦根、金银花、藿香 ,鱼腥草等为主。湿热蕴肺,不宜燥热,以上药物有宣化湿热,透邪外达之功。且表里轻重皆可用。蝉蜕可涤热而解毒,擅解外感风热,定惊镇痉。大黄清泄通下,但腹泻者去大黄。姜黄可祛邪伐恶。它们都有利于分消内外热邪。而芦根、银花二味源于北京 SARS 治疗经验,芦根取其甘寒,归肺、 胃经,清热利湿、生津止渴、清胃止呕之效。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扁桃腺炎、肺脓疡等症,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为最常用的药物之一。金银花辛凉质轻,归心、胃经,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效,具有清热解毒、利胆、保肝以及抗病毒等作用。鱼腥草清肺利湿解毒,治肺热咳嗽。若湿气更重者可更多考虑滑石 、黄芩 、茵陈 、石菖蒲、藿香、厚朴、连翘 、薄荷 ,射干 等药物共服。它们主治湿温、时疫,邪留气分,湿热并重之证。可化湿辟秽,清热解毒。滑石、茵陈清热利湿,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湿热留滞,易阻气机,故石菖蒲、藿香、行气化湿。而连翘、射干、薄荷可清热解毒散结,宣化气机。可见重点还是气行湿化、拔除疫毒。
以上是病情较稳定的情况,那么对于病症后期即感染超7-14天的患者一般热郁胸膈、扰动心神,甚则邪毒闭肺,肠道炽结。这一临床阶段其临床表现多有高热、神昏、胸闷、气喘、便秘等里热气滞症状,一般尚无呼吸欲绝、脉微欲脱等危重征象。但其热毒至深,里热愈炽。因此应在泻热透邪的基础上,内外分消其势。其热毒火邪郁结上焦,气热烁津,应清上泻下。热与湿结,湿热并重,应利湿化浊。邪毒闭肺,热结肠燥,则通腑泻热。疫毒炽盛,高热神昏,便清热安神。 瘀毒互结,瘀毒同治。由于其表郁已微,有汗不畅,里热偏重。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躁,口舌生疮,大便热结, 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可见热毒火邪郁结于胸膈。应泻火解毒,清上泄下。可用连翘 ,黄芩 ,栀子 ,大黄 ,芒硝 ,薄荷,竹叶等。这些药可泻火通便、 清上泄下。主治上、中二焦火热证。连翘轻清透散,长于清热解毒,透散上焦之热,黄芩清胸膈郁热,山栀通泻三焦,引火下行,大黄、芒硝泻火通便,以荡涤中焦燥热内结,薄荷清头目、 利咽喉,竹叶清上焦之热,它们共奏泻火解毒、清上泻下。由于这一阶段的患者已壮热不已(体温持续 39 ~ 40°C以上)或起伏不定,烦渴,神迷,甚则神昏,舌红绛,苔少,脉细数。可见疫毒炽盛,充斥内外,侵扰心神。那么清热泄毒,透热达邪,宁心安神也是必要的。泻火清热、气血两清是重点。
如果遇到危重患者该如何应对?这类患者通常临床表现为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昏,或发斑,或吐血、衄血,四肢抽搐、或厥逆,脉沉数,或脉沉细而数, 或浮大而数,舌绛唇焦。其疫毒内侵,气血两燔。
首先应考虑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应处以生石膏 ,生地黄 ,水牛角 ,黄连 ,栀子 ,桔梗 ,黄芩 ,知母 ,赤芍 ,连翘 ,玄参 ,甘草,丹皮 ,竹叶 等药物。这些药物对大热表里俱盛之证收效甚好。多用于清热解毒、气血两清。治疗瘟疫气血两燔之证。石膏,知母、甘草以清阳明之热。黄连、黄芩、栀子三药能泻三焦实火。水牛角、丹皮、 生地、赤芍专于凉血解毒化瘀。连翘、玄参以加强退热。若气微不足以
息,动则愈甚,呼多吸少,甚则端坐呼吸,面色晦暗,唇甲重度紫 绀,脉细浅数或脉迟而微,舌紫暗的患者,多疫毒内蕴,肺络痹阻,气虚喘脱。应益气生津,活血通脉,收敛固脱。西洋参或人参是必要的。麦冬 ,五味子,山萸肉 ,当归 ,川芎 ,丹参 ,桃仁 ,红花,赤芍 ,地龙也有利于病情好转。人参补肺气,麦冬清肺气,五味子敛肺气,一补一清一敛, 养气之道尽矣。山茱萸收敛以固气脱,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治喘逆势危欲绝,气微不足以息。当归、川芎、丹参活血以通肺络,改善循环,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固脱之功。地龙通经活络,解其毒,活其血。桃仁、红花,“血中瘀滞用桃红”是其特点,若腹泻,可减桃仁, 以防滑肠。若心阳虚脱,手足厥冷,体温骤降,血压下降,颜面苍白,大汗淋漓。表情淡漠或神昏不语,气短而促,舌质暗淡,脉微欲绝。则瘟毒内侵,阳气绝脱,血脉瘀滞。 需回阳救逆,活血化瘀。附子,党参 ,干姜 ,白术 ,甘草 ,桃仁 ,红花 ,枳壳 方可解。救急要少量频服。
以上是疑似和已感染者,治疗十分严重。痊愈恢复过程同样重要。恢复期是患者的疫毒邪气已基本祛除,正气尚未完全恢复的愈后阶段。患者热退进入恢复期后常见憋气、气短出汗、语言无力或干咳、呛咳、精力疲惫、食欲差等一系列虚弱表现,肺部阴影还没有完全吸收,有时还有撤用激素的症状。此时应以扶正为主,促进恢复。应气阴两补,肺脾同调,扶正为主,兼顾余邪。沙参,麦冬,贝母 ,玄参 ,甘草 ,白芍 ,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知母 ,天花粉 ,陈皮 ,麦芽皆可。当归、白芍、地黄,百合固金。知母、天花粉、陈皮、甘草清热和胃。佩兰、麦芽醒脾助运。它们清滋并用,气血同调,脾胃兼顾,正合病后调养。恢复期如有低热、舌红、口干、脉细弱可用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益气养阴泄肺。
以上这些治疗都以中药助你改变体质,提供免疫力。健脾益肾,达到祛寒祛湿降虚火的功效阻击新冠,彻底消除病毒滋生蔓延在人体内。
看到这里相信大部分人了解了中药如和在这次抗疫中发挥作用。相信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预防新冠。这就要认识到中药如何助亚健康人群(呼吸系统疾病、便秘、肝肾功能不全、免疫力低下者)提高抵抗力。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中医如何做我们的保护伞。
四、非常时期中医是我们的健康保护伞
众所周知人类健康有四大基石。他们是指“第一,合理的膳食;第二,适量的运动;第三,平衡的心态;第四,充足的睡眠。”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健康长寿的影响指数中,遗传占15%、社会占10%、医疗占8%、气候占7%、自我保健占60%。由此可见人们自己的生活思想和保健行为对自己的健康是很重要的。中医养身有着悠长得历史,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特别是当代社会大多数人有着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生活起居无规律、营养不平衡,偏食、挑食、高盐饮食、多糖饮食、缺乏运动、情绪紧张等。这就导致了当代人普遍体质弱,虚火大。
而中医所提倡的养生之道正可解当代之弊病。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中医用来降虚火。心阴虚,治宜滋阴养心清热;肺阴虚,治宜滋养肺阴清热;脾阴虚,治宜滋阴健脾生津;肝阴虚,治宜养阴清热柔肝;肾阴虚,治宜滋补肾阴降火。特别是非常时期,这次疫情就像是我们身体给我们亮了一次警报灯。我们更应该运用中医的智慧与方法来解读我们面临的问题。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提早通过中医调理身体,使我们强身健体,在前期面对疫情的时候我们有足够的免疫力,抵抗力把病毒拒之门外。后期在与病毒搏斗的过程中保证自身有足够的体力,调动身体的气血津液,把病毒排出体外。
结语:在这个压力越来越大的经济社会,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的身体透支。拿起中医作为我们身体健康的安全盾,发扬传统、吐故纳新、中西结合、面向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