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诱人的钱包摆在面前,里面有现金和失主名片,你会选择据为己有还是联系失主?研究发现,不同国家的人面对意外之财时却有不同的表现!
近期有经济学家在全球40个国家共355个城市进行社会实验,他们总共放置超过1.7万个“遗失的钱包”,并追踪钱包的下落。
研究结果日前刊登在《科学》期刊中,超震撼的发现让许多网友表示不可置信!因为他们发现,普遍而言,钱包内的钱越多,归还的机率反而越大!
“归还钱包”试验最早始于2013年,当时美国密歇根大学的Maréchal和Alain Cohn搞了一个小测验——请芬兰当地的一名学生扮成游客的模样,将多个钱包故意丢弃在公共场所。
出人意料的是,钱包里夹的现金越多,失而复得的概率越大。研究人员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将钱包的金额提高三倍,但发现结果同样如此。
为了证明这种奇怪的现象并非芬兰独有,研究人员这次将试验范围扩大到40个国家,在世界各地355个城市的公共场合留下17,303个钱包。
研究人员选取了每个国家排名前列的5至8座大城市的社会服务机构——银行、剧院或博物等文化场所、邮局、酒店以及警察局或法院等机关,对柜台工作人员称捡到一个钱包,因时间紧急请代为寻找失主,随即匆匆离去。
所谓的钱包实际上是透明名片盒,让人一眼就能看清里面的东西——一把钥匙,一张用当地语言写的购物清单和三张名片。
名片上只有失主的姓名和电子邮件地址。有的钱包里没有一分钱,有的钱包装有购买力等同于13.45美元的当地货币。如果有人通过邮件联系失主,则视为钱包已归还。
然而实验结果却完全出乎研究人员的意料之外,这项在多国进行的实验得出了非常一致的结果:当钱包里有钱时,那么钱包被归还的可能性会更高。这种现象在38个国家中都是如此,只有墨西哥和秘鲁这两个国家例外。
平均而言,装有钱的钱包中,有51%被归还,而没有装钱的钱包只有40%被归还。具体的调查结果因国家而异:在丹麦丢钱包的情况要比在肯尼亚要好很多,在丹麦,82%的装有13.45美元的钱包被归还,而在肯尼亚的归还率则不到20%。
由此看来,似乎当钱包里装着钱时,公民会表现出更大的诚实度。因此研究人员猜想,这是否与钱的金额不够大,不足以具有实际的经济意义有关。
于是,为了验证这种可能性,他们又在美国、英国和波兰这三个国家进行了一次“大笔金额”的实验。这次,他们上交了将近2500多个装有95.15美元的钱包,这一金额是之前的7倍。结果显示,当钱包中的金额显著增加时,这三个国家所表现的归还率平均进一步上升到了72%。
对于这种违背常理的现象,科学家提出两种解释。
第一,纯粹的利他主义。即捡到钱包的人会考虑失主的感受,做出拾金不昧的举动。有证据表明,只有一把钥匙的钱包比没有钥匙的钱包归还率高10%。
第二,占有他人财物导致的内疚感。部分受访者表示,拿着有现金的钱包,感觉就和做贼一样。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经济学家Marie Claire Villeval解释说,拾金者通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强烈的道德困境,而且这种心理压力会随着面前现金的增多而扩大,最后只能通过更诚实的行为来解决。
另外,在40个国家中,只有墨⻄哥和秘鲁出现相反结果,而丹麦人、瑞典人和新西兰人最诚实,归还钱包的机率最大。相反的是,中国、秘鲁、哈萨克和肯亚的归还机率仅有 8% 至20%。如果拾获没钱的钱包,中国的归还机率就最小。
至于不同国家之间拾金不昧的比例为何差异巨大,研究人员认为和国家富裕程度有关,毕竟排名第一(归还率超过80%)的丹麦人均国民总产值位居欧洲首位,而垫底(归还率10%)的秘鲁是南美洲最贫穷国家之一。除此之外,教育普及率也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
令人欣慰的是,诚实并非没有回报——绝大多数钱包最终没有物归原主,当捡到钱包的人发邮件通知失主时,通常都会得到“不必归还”的回复。
该研究发表于6月20日的《科学》期刊。
P.S. 2019墨尔本魔术节赠票
正在进行中~
戳上方链接,现在开始抢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