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儿子都移民到澳大利亚墨尔本了。作为父母的我们,当然也会来墨尔本。刚开始儿子把我们当客人,作为主人为我们妥善地安排一切,包括出行。他们开着车带我们去超市、买菜、逛商场,去植物园、军事博物馆,墨尔本最高楼参观。外出旅游也是跟着儿子自驾或跟团,一切由儿子操办,不动嘴、不费心,过上了车来上路的生活。
随着孙女的出生,两个儿子重新购房分居两区后,车来上路的出行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生活的需要,我们得学会独立行走,但不会英语的我们谈何容易。第一次自已出行是从大儿子家到小儿子家看望亲家。去的时候很顺利,才十几分钟。一路说说笑笑,看看风景不知不觉就到了,很兴奋,也很自负。心想多次乘着汽车来回,用心一点就会把路记住了,以至后来亲家要送我们,我坚决拒绝,想再走一次,巩固成果。谁知回来的路上我们越走越不对,走了20多分钟,前面竟是一片陌生的大草地。肯定是走错路了!返回原路,试了一下不但没成功,反而更糊涂,东南西北也辨不清了。心里烦躁,天又热,手里还抱着个孙女。想问路,不会讲英语,又找不到华人。无奈之下,掏出电话告诉儿子,我们迷路了,可连所在地的名称也说不清。两个儿子丢下手头的工作,双双开着车出动寻找,总算把我们捞回了家。
经过这次惨痛的教训,我明白在异国它乡行路之难,再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尝试著一步一步来。第一步我们以家为中心,逐渐向外辐射,以步行先熟悉周围的街道,再要来地图对照方位、名称,确保小范围内能找到家。接着学乘电车、公共汔车。我们住在Kew区,48路和109路电车是用得最多的。记住标志性的建筑和站的数字,很容易去City、Box Hill和越南街。附近有几个电车换乘点,换个16、75路电车也很方便。然后再去乘火车。原来这里的火车都是以City为中心辐射。出城站台标1,进城站台标2,乘火车更不会迷路。再学几句英语问路的方法,即使是洋泾浜的Where,也能得到洋人的帮助。
功夫不负苦心人!随着时间的积累,我们终于迈开了自己的脚。去年我们去塔斯玛尼亚旅游,当自由活动时,我们就用手机拍下集合处的景点、建筑、路名。借助它的帮助,跑再远也能准时返回。為此,我们还得到了导游的表扬。
而质的飞跃是我们在电脑上找到了ptv.vic.gov.au的网站。它给我们的行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在这里可以查到很多交通信息,像行车的时刻表和临时的路线变更等。特别方便的是,输入起点和终点它会告诉你出行的详细方法:什么路段步行,乘什么车,要否换车,第几站下车……有多种选择,还能打印出地图。前不久,在《看中国》报上看到一则“豪宅私家藏品拍买会”的广告,我们很想去看。借着该网的帮助,我们先乘109电车,然后在Kew Junction 换乘207公共汽车,最后顺利到达。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我们这些夕阳移民本就是弱势群体,不会开车,手机不带网,不懂英语,常常自唏为瞎子、聋子、哑巴,还没脚。墨尔本有着发达的交通网,我想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虽不能像年轻人一样随心所欲,但总能迈开自己的脚,让出行不再是难事!
作者:无师
推荐阅读: 人在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