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饕餮美食

夏季吃姜正好

夏天吃姜不会更热吗?其实,姜盛产于夏,传统中医也建议“春夏养阳”,夏季适量以姜入菜,享受辛香又养生。

姜久服通神明

古谚“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先生开药方”体现了传统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夏季时人体毛孔多张开,加之多食寒凉,体内阳气易不足。夏天吃姜可借由姜的温辛,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神农本草经》说,生姜久服通神明,则是因心脏藏有“元神”,这是说明生姜对心脏的作用佳。

生姜久服通神明(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夏季吃姜赶走倦怠

中华饮食观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吃对食物也能让人远离疲劳。四季有多种姜料理,可活化身体活力,去除身体湿气。日本饮食习惯也有“生姜猪肉定食”,有助于增强体力、消除疲劳。最佳食姜时机,以早晨为佳,因为早上正是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能加快血液流动,有提神的功效。

夏季吃姜赶走倦怠(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川菜用姜出神入化

中国菜擅长以姜入菜,不仅体现药膳同源的饮食观,也是利用姜的味道香气,创造菜肴的特色。常见的姜丝清蒸鱼与姜味沾酱,都是家常菜普遍的姜应用。其中,川菜的鱼香肉丝以姜的辛香味模拟鱼料理的滋味,彰显川菜调味技术独树一帜,在有限的食材下,展现出神入化的厨艺。

川菜用姜(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姜是天然的抗菌剂

炎热夏天,细菌、病毒容易大量繁殖,稍不注意就可能病从口入,适时吃姜可以有效缓解身体不适。尤其在早上吃姜,保健养生的效果更佳。夏天大家都喜欢吃清爽的料理,如:清蒸鱼可用多些姜丝去腥;在拌凉菜中加点姜末或姜丝,可以中和蔬菜的寒性,姜的姜辣素还有抑菌作用。

姜是天然的抗菌剂(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夏季正好醋泡姜

姜依采收期长短分为嫩姜、粉姜、老姜、姜母,风味及营养素的量随姜龄而不同。夏季盛产的嫩姜,也称子姜,是种植时间最短的姜,纤维较少、口感脆,适合用来凉拌、腌渍。腌嫩姜是夏季受欢迎的开胃小菜,如:客家人特有的粉红色紫苏梅腌嫩姜,因属于自然发酵,比起用醋腌更顺口。

夏季正好醋泡姜(图片来源:Adobe Stock)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24年12月6日 16:26

Recent Posts

维州10 岁男孩在汽车后备箱内死亡

周日(12月15日)下午,维州Mooroopna 的一条安静街道上发生了一起惊心动魄的惨案,一群孩子看到他们的一个同伴死在汽车的后备箱里。 Read More

22 hours ago

正值旅游旺季 澳航数百名员工罢工

12月13日,澳洲航空公司(Qantas)近 500 名员工举行罢工,这引发了人们对一年中旅游旺季期间机场秩序的担忧。 Read More

2 days ago

时空对话 家国悲歌 读《子夜对谈——梅县客家旧事》

宋·俞文豹《吹剑录》:“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岁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苏东坡以“一蓑烟雨任平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豪放词风,领袖文坛;柳永柳三变,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开婉约词之先河。豪放与婉约,不同的文学风格流派,分别为读者带来阳刚与柔美的审美体验,为历来文人墨客所津津乐道。 我读梁晓晖女士的《子夜对谈——梅县客家旧事》,却同时读到了金戈铁马、异域风雨的雄浑磅礴,和花落残红、客家哀怨的低唱浅酌。 这个并不寒冷的墨尔本的冬天,我跟着晓晖的娓娓叙说,思绪飞扬,时而站在春秋梁国古城,时而置身南洋异域月影。那些动情的客家山歌和属于客家人的乡土故事,那些美丽的童养媳和等郎妹……都让我灵魂震颤! 这是一部民族奋争生生不息的壮美历史。 晓晖开篇《引子:传奇》,笔触直达公元前5000年以前。开疆拓土、血雨腥风如滚滚雷鸣,由远及近、由高而下、由朦胧至清晰,大风高歌,呼啸而至。 第一章《安定梁氏的迁徙》,是作者对梁氏进入梅县五次大迁徙历史的概况叙述:东汉势力显赫的安定梁氏;西晋末年的衣冠南渡;东晋末年的第二次大迁徙;宋仁宗年代的第三次迁徙;南宋年间的第四次迁徙;南宋灭亡后的第五次迁徙。每一次迁徙,都是生与死的博弈,都是生生不息的传承。 中国近代有四次移民潮,分别是“填四川”、“下南洋”、“走西口”和“闯关东”。《子夜对谈》书中第三章《出南洋》:出南洋的谋生之旅有离乡背井的艰辛、有新生命带来的喜悦、有创业的满足、有南洋的月影和当地民间节日载歌载舞的土族男女。“南洋气候炎热,卡拉拍夏季的气温持续高达三十多度,当地的华侨为防中暑,每天早中晚三次照头淋三十瓢冷水,名为‘醍醐灌顶’。” 风雨中前行;波澜壮阔的移民史,是华夏民族发展史。轩公在建“才储堂”时,提出“屋子不宜建大”,他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愿我家子孙能在四海神州开枝散叶,成为人之豪杰,国之栋梁;如屋子建得太大,会助长后代不思图变的惰气,对家族发展不利”。 民族危亡时,华侨与祖国心心相印。在中华会馆学校,梁老师画的那片“秋海棠叶子”,如泣如诉:“这是我们的祖国。中国的版图很像这片叶子,它有五千年的文明,有肥沃的土地,有仁慈善良爱好和平的人民!” 面对亡国之痛,二伯朗诵李后主《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誓言:“老师放心,中国不会亡的!”万人空巷看球王,捐献一元造飞机,以及爸爸童子军的野营操练……都是全民族的声声呐喊!爸爸收到二伯一封短信:“见信之日,我已易水萧萧。家慈有问,叫她不要牵挂,山花烂漫会有期。”昭示了历史时代的变迁。 这是一部普世价值光辉熠熠的人性诗篇。 晓晖在《前言》中说:“客家”是一个独特的民系群体;爸爸用童真的眼见证了那个动荡年代的广东客家地区的风(时代、传统和习俗)、土(地貌特产、衣食住行)、人(五代客家人)、情(天情、地情、人情、乡情、友情、母子情、兄弟情和儿女情)。 客家儿女勤劳。第八章《月光下的新事旧事》中,爸爸说:客家女子“学会三尾好嫁人”——“三尾”是“针头线尾”、“灶头锅尾”和“田头地尾”;出嫁后,还要学会“家头教尾”。这一切美德,都体现在爸爸最敬重的阿嫲身上。阿嫲“春分到,地气通”的时候,浸谷种,播撒“断奶肥”、“送嫁肥”;谷雨前,“阿嫲拿起一把把秧苗,踏着节拍把秧苗整齐地插在田里”;“芒种忙种。阿嫲要除草施肥除虫灌溉耘田,回家时摘回一大把蔬菜”;“大暑时分,阿嫲戴着斗笠在抢收;借着星光,把刚收获的稻谷挑回家”……阿嫲“最喜欢的话题是当天的耕耘与收获。说的时候脸上挂着淡淡地笑意,娓娓道来,好像在念一首田园诗。” 客家儿女善良。爸爸说:“阿嫲善良,从小教育我们不要做伤天害理的事;做事要凭良心”。在客家女子群像中,几乎人人都是活菩萨。“阿嫲卧床不起,开琴伯婆每天帮她做点家务,一有空就拿着针线到她的房里陪她说说话,帮她解开心结”;英承公悬壶济世,鸦片战争前夕,“他痛心疾首:‘日之将夕,悲风骤至,我等大好河山将毁于鸦片!’他配置戒烟药酒,并在他的药房里设置戒烟房”。… Read More

2 days ago

ACMA 研究揭示澳洲媒体和通信趋势

ACMA(澳大利亚通信和媒体管理局)12月12日发布了一项新研究,提供了当前澳大利亚媒体和通信领域的趋势和发展。 Read More

2 days ago

澳政府巨资购买大量艺术品 被批浪费

澳洲联邦政府招标系统公布的数据证实,过去一年,政府各部门、国防部及澳洲驻美国大使馆都在艺术相关项目上花费巨大,反对党批评工党肆意挥霍纳税人的钱。 Read More

2 days ago

紧急呼叫系统故障处理不当 Telstra被罚300万澳元

澳洲最大的电讯公司Telstra被罚款300万澳元。原因是今年3月其000紧急呼叫系统出现故障的90分钟里,Telstra 的应对措施不当而造成了损失。 Read More

2 day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