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4 10:18
从本期开始聊古文阅读理解和写作。开场我先解释三点:(1)我会尽量把本期内容讲得通俗、有趣一些;(2)本期讲古文阅读的目的不是帮助读者应对考试,而是纯属与同好分享,摆脱应试思维后可以学得更扎实、更快乐;(3)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学习古文。
研究中国古代的经史百家,最好阅读原著,所以应该具备文言文阅读能力。例如,一个非常喜欢古代史的现代人看不懂古文,此人获取知识的来源主要是白话书籍和影片,或许不会学到假历史,但这样的学习较为被动。文史哲是很需要私人空间的领域,前辈可以带我们入门,至于我们如何理解分析,发表怎样的论点,需要每个人自己学会考据、思索和论证,从死材料中生出活眼光,不能人云亦云。若想独自研究,总避不开古文。
以如何评价王安石为例,有人说他是贤相君子,有人说他是奸臣小人,甚至有人说他应该为北宋的灭亡负责。欲分辨这些观点孰合理,孰牵强,只泛泛了解是不够的。王安石的性格与思想、职场上与生活中的言谈举止、熙宁变法的背景与原因、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利弊、新政的阻力和落实的难度、正负两面影响、熙宁变法后发生的重大事件等,都得深入研究,要看许多古书,知道的越多,人物形象越趋近完整。单看完《宋史·王安石传》仍不足够,还得在宏观层面了解北宋经济、军事、取士制度,以及变法前国家出现哪些忧患,王安石对皇帝提出哪些建议,这些可在《宋史》的〈食货志〉、〈兵志〉、〈选举志〉找到。若想了解王安石政治主张之外的思想,还得读《临川先生文集》,从中可发现其许多值得钦佩之处。和他有关的事也散落于《默记》、《石林燕语》等书中。这些书都是以文言写成的,不一定都有白话翻译版。具备古文理解能力,有助于扩大研究范围,而不依赖白话解释。
另有两原因可证明古文阅读的重要性:技巧层面,学好文言有助于提升白话文写作水平;内涵层面,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都蕴于古文内,至今依然带来许多启发,有些佳作非常感人,这种共鸣是不适宜用白话隔断的,任何转述都无法代替原文。
有人说古文很难,确实,不过古文的难点或许只有两点:(1)不常见;(2)不常用。解决这两大问题后,想必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试想,华人到美国、英国或澳洲等英语国家留学期间,怎样快速提升英文?虽然此前雅思考过了,但如果天天跟华人聚在一起讲中文,那么英文口语很可能停滞不前。相反,如果课外时间经常和同学用英语聊天,那么口语可能进步很快。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经常读英语资料,每学期写英语论文,就是练习的过程。现代人学汉语文言,主要缺少阅读量和使用的机会;抑或虽读过不少古文,但平时不写。如果各位有兴趣提升古文水平,不妨养成写双语日记的习惯,一篇用白话,一篇用文言,住在英美澳的朋友们还可以尝试三语日记,加上英文练习。写和朋友旅游的经历、电影观后感,都好。也许你会发现,在表达方面,古文比白话更有优势。
口语思维和文言思维间的切换确实不易,然而,中古以后的古人写作也不容易,因为口语语法变了,而书面语依然保持上古语法。古代汉语可分为三个时期:上古(先秦两汉)、中古(魏晋南北朝和隋唐)、近代(宋元明清),汉代之后的书面语已脱离了口语,可贵的是,期间有数不清的人们将上古之文传承下来,因此,我们才能看懂古老的文献。古人代代继承先秦两汉的语法,使具有修身与修炼内涵的圣贤书得以存于世间,使文明未曾中断,真的很了不起。感性上,我很喜欢传统文化和古文;理性上,我也认为自己有使命帮助更多人走近传统文化,希望古代的佳著不被埋没。
基础一旦牢固,后面的路就会舒坦一些,学古文的基础有两部分,一是明白字义,二是掌握语法。许多汉字是一字多义的,之所以看不懂一句话,很多时候是因为不知某字在那一语境中的意思,若能记住一个单字的各个解释,长期积累,阅读古文自然不会吃力了。例如“履”字,我们都知道它有“鞋子”的意思,而在古文中,它也可以指“领土”,如《左传》:“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此外,“履”也可作为动词,有“踏”的意思,如《诗经》:“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另外“履”还可解释为“实行”,现代人常说“履行”,这一义仍在用。《礼记》说:“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不需白话翻译,现代人也能看懂。“履”还有“居”的意思,如《庄子》:“而愚知处宜,贵践履位。”
汉字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上述“履”就是实词之一,动词、名词、形容词都属于实词。接下来重点讲虚词,掌握古文中常见的虚词后,搭配实词,差不多能造出简单的句子了。
限于篇幅,寥举数例。
众所周知,“之”在名词前有时等同于“的”。然而,“之”在古文中有一类情况,乍看像“的”,却不能翻译成“的”,通常位于主语和谓语中间,但不构成句子,而是构成偏正词组。例如:
《论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不会说“不要担心别人的不了解自己”,而是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在此“之”不适合译为“的”。本来“人不己知”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加入“之”后,该句变成了词组。前面有动词“不患”,于是“人之不己知”成为宾语。
韩愈〈师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可译为:“我要学的是道,哪管老师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我们来分析“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这句话,本来“其年先生于吾”、“其年后生于吾”已经是完整的句子,因放在“庸知”后,变成宾语,所以要在“其年”后加“之”。
同样在〈师说〉中,还有一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意思是“由此可知师道不复”,应在“师道”和“不复”间加“之”。
又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患秦兵之来”。
意思是担忧秦军来犯,“秦兵来”本就是完整句,因成为“患”后面的宾语,所以要加“之”。
以及柳宗元〈捕蛇者说〉:“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意思是:“怎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有危险!”此句也应在词组中的主语后加“之”。
另一类情况是“之”字词组不作宾语,例如:
《庄子》:“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水之积”是“不厚”的主语。
《礼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译文:“你爱我不如他那样爱我!君子爱一个人,会成全他的美德;小人爱一个人,则依顺他,使他苟安。”“尔之爱我”、“君子之爱人”、“细人之爱人”都应该保留“之”。
〈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结构与上述例句相似。
又如张溥〈五人墓碑记〉:“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还有一种情况,前者是后者的原因,或后者是前者的原因,前后两句都在主语和谓语间加“之”。
如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意思是:“鸡鸣狗盗的人都出在其门下,所以士都不愿意来。”“鸡鸣狗盗出其门”是句子,在此应变成“之”字词组,写为“鸡鸣狗盗之出其门”。后一句不写“故士不至也”,而写“士之所以不至也”。
有时“之”字词组不充当句子中的主语或宾语,语气激动,表达感叹。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以上是对“之”字词组的简介,下面讲“之”的其他用法。
“之”也可以当连词,相当于“与”、“和”,例如《吕氏春秋》:“乐之弗乐者,心也。”
“之”也有“如果”的意思,如《尚书》:“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可译为:“国家如果治理得好,是你们的功劳;如果治理得不好,是我一个人的错。”
“之”有时等同于“则”,如《吕氏春秋》:“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之”充当介词时可解为“于”,例如《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意思是“人们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容易偏爱”。
“之”也可以用作代词,相当于“此”、“彼”、“他”,因许多华人皆知,兹不详述。
“心不在焉”是现代人常用的成语,该成语中的“焉”是代词,在古文中也常看到“焉”用作代词的情况。它有时也是介词加代词的集合体,等同于“于此”,如《荀子》:“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问句中也常出现“焉”的身影,有时是询问处所,如《列子》:“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有时相当于“岂”,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且夫齐楚之事又焉足道邪!”
下面著重讲阅读难度较高的一种用法,即“焉”有时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左传》:“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晋、郑焉依”等于“依晋、郑”,周室东迁,依靠晋国和郑国。
《左传》还有一例:“安定国家,必大焉先。”
“必大焉先”等于“必先大”,“大”在此不是形容词,而指大族,“必大焉先”即“一定优先照顾大族”。
现代华人经常用“其”,多数情况是第三人称代词。以下重点讲现代文中不常见而在古文中容易遇到的字义。
1、如果。《荀子》:“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渐之滫”意思是“如果把它浸泡于臭水中”。
2、可能。《礼记》:“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吾今日其庶几乎?”君子之死称为终,小人之死称为死,子张问道:“我大概可以被称为‘终’吧?”《论语》:“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若没有管仲,我恐怕已经披发左衽了。”
3、难道。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4、表现期望的心理,可译为“应该”。《战国策》:“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5、或,还是。《史记·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
6、将。《左传》:“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到第五代将会昌盛,当上正卿级别的官。
7、发语词,不必翻译。
其他虚词还有而、矣、也、乎、哉、者、夫、盖等,或许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故不在此讲解。
虚词的使用已涵盖一部分语法,如上文的“之”字词组。古文语法太多,一两篇文章讲不完,以下挑选要点介绍。
上文提到《论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现在讲为何不说“不知己”,而说“不己知”。这是典型的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己”是代词,要调到动词之前,所以“己”在“知”的前面。前置有两个条件:(1)否定句,常会看到“不”、“未”、“莫”这类字;(2)宾语是代词,如“己”、“我”、“之”、“汝”、“是”等。“人”不属于代词,不必前置,所以《论语》说“患不知人也”,而非“患不人知也”。另外,“子”不属于代词,而是尊称,所以也不能前置。
例句如下:
《三国志·诸葛亮传》:“时人莫之许也”。
苏轼〈黠鼠赋〉:“望道而未之见也”。
《新唐书·藩镇魏博列传》:“自以为广大繁昌莫己若也。”
另一类代词宾语前置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应调到动词或介词之前。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谁”、“奚”、“胡”、“曷”、“安”、“焉”等。如“以何”变为“何以”,“与谁”变为“谁与”。
例句如下:
《史记·项羽本纪》:“不然,籍何以至此。”
《左传》:“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庄子》:“彼且奚适也?”
《诗经》:“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词性灵活变换是古文的一大优势。今人给不同汉字贴上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等固定标签,然而在古代,一词多性非常普遍。我们不该局限于字词现在的常见义,不妨尝试复原古人造句的思维。
例如我们说给某山取个名字,“取名”、“起名”、“命名”都是动词,而“名”本身就可以当作动词用,不必说“为……起名”。苏轼〈石钟山记〉有句话:“而此独以钟名”,其中“名”就是动词,以钟命名这座山。
再举数例。“踪迹”既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它有“找寻”的意思。《明史》述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时,写道:“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这里“踪迹”作动词。
“手”既是名词,也可以是副词,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道中手自抄录”,在路上亲自动手抄录。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写道:“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先”和“后”在此不作形容词,而作为动词。
还有一种类型,认为某人奇特,说“奇之”即可。如《三国志·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实在不胜枚举。下期我会继续介绍语法,并与各位一同鉴赏古人的佳作。
更新於 :2024-11-11 16:43 上期基本上把古文语法的难点都介绍了,即虚词的用法、代词宾语前置、词性变换。今天讲之是倒装、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省略。 “之”、“是”倒装 古文中有一类倒装,即用“之”或“是”字将宾语调换到动词前。例如《左传》:“唯余马首是瞻”,若用白话讲,应是“只看我马头的方向”。“唯余马首是瞻”等于“唯瞻余马首”,“是”在此无实义,只充当助词。“惟命是从”也是这类宾语前置的例子,《史记·楚世家》写道:“周今与四国服事君王,将惟命是从,岂敢爱鼎?”表示绝对从命。 《左传》还有一例,既含“是”字倒装,也含“之”字倒装,即“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意思是“君主不担忧自己流亡在外,而担忧群臣,真是太仁惠了。”“亡之不恤”等于“不恤亡”,“群臣是忧”等于“忧群臣”。 此类倒装往往适用于强调宾语的情况,同时可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造句时,如果不将宾语前置,并不违反语法;但一旦前置,请记得在宾语和动词中间插入“之”或“是”。 (图:Adobe Stock) 状语后置 诸葛亮〈出师表〉有段相当著名的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现代人讲话习惯把时间或地点状语放在谓语前,通常说“在南阳耕种”,一般不会说“耕种在南阳”;可以说“在乱世保全性命”,而不会说“保全性命在乱世”。但在古文中,你会经常看到介词结构放在谓语后面。又如《论语》:“季氏旅于泰山”,季氏在泰山祭祀。 除“于”字状语外,还有“以”字状语和“乎”字状语,例如《论语》:“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能以礼待臣,臣自会以忠奉君。… Read More
澳洲有些养老院只因提供一个枕头或现场制作的餐点而向住客收取额外服务费,部份体衰的老人被迫支付一些他们永远无法受惠的项目,例如健身房,引发不满。 老年人权益维护机构(Older Persons Advocacy Network,OPAN)的年报显示,有些老人不喝酒,却要为降价的酒付费;糖尿病患者也要为棒棒糖手推车服务付费。 报告显示,在上一财年,向老年人权益维护机构提出的投诉增加了 20%,达到 44,000 宗。 “如果有人卧病在床,他们就无法使用健身房。”老年人权益维护机构的执行长 Craig Gear 表示,“他们不应该为此付出代价”。 Gear 说,有些住户被服务提供者告知,同意这些额外服务是入住养老院的条件之一。… Read More
中国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的高级主管被香港反贪机构指控收受一名澳大利亚发展商的贿赂,该发展商随后获得该地产公司的优待。 45 岁的 Ng Wai 是首创置业(Beijing Capital Land)当地业务的负责人,也是该公司的副总经理。他和 74 岁的母亲 Han Shang-min 被香港廉政公署指控收受一项投资的股权,以换取首创置业为一家发展商提供融资。 廉政公署官员未透露该澳洲地产开发商的名称。首创置业曾与多个当地集团合作。 据《澳洲金融评论报》报导,Ng与Han于11月6日在香港法院出庭。Han被控收贿。… Read More
科学家近日发现,墨尔本北郊蜿蜒 70 公里的 Merri Creek 溪流深处潜藏著一种噬菌病毒,会捕食细菌并在细菌内部复制,有可能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据《时代报》报导,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与Wurundjeri Woi Wurrung 文化遗产原住民公司合作,在 Merri Creek 的水中发现一种先前不为人知的噬菌体,这种噬菌体可以杀死全球医院中常见的一种超级细菌。 这种超级细菌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会引起肺炎、伤口感染甚至脑膜炎。根据9… Read More
澳洲能源监管机构(Australian Energy Regulator)在一份重要的新报告中,删除了家庭电力和瓦斯帐单债务增加速度比预期更快的警告。 能源监管机构在周四(11月7日)发表的长达310页的《2024年能源市场状态》(State of the Energy Market 2024)报告中原本表示,“债务水平和其他财务困难指标预计将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不断攀升,甚至超过预期”。 五小时后,能源监管机构指债务声明有误,而且没有数据支持,表示将修改报告。 晚间 8 时 30 分许,该机构将警告从报告中删除。… Read More
澳洲能源监管机构(Australian Energy Regulator)在一份重要的新报告中,删除了家庭电力和瓦斯帐单债务增加速度比预期更快的警告。 能源监管机构在周四(11月7日)发表的长达310页的《2024年能源市场状态》(State of the Energy Market 2024)报告中原本表示,“债务水平和其他财务困难指标预计将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不断攀升,甚至超过预期”。 五小时后,能源监管机构指债务声明有误,而且没有数据支持,表示将修改报告。 晚间 8 时 30 分许,该机构将警告从报告中删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