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拉河,维多利亚州首府墨尔本的母亲河,这条伟大的河流蜿蜒流经沃伯顿以东的雅拉山谷,直到菲力浦海湾入海。如同巴黎的塞纳河、圣彼德堡的涅瓦河、上海的苏州河等,一座美妙的城池总是依偎在壮丽的河流怀抱中。
自在雅拉市里士满区维多利亚花园购物中心附近安家,去雅拉河道散步成了我喜爱的休闲活动。这一带的雅拉河,不像市中心那儿河水清澈,而呈土黄色,河床不算宽广,约四十米左右吧。水波缓平,波澜不兴,像在思考,或许什么都不想,就这么静静地流淌著,与时光默默地演化。河畔气氛和相距并不远的街衢上车水马龙的商业氛围分属两个天地。身在小道上,心境不知不觉变得宁静,思想恬淡下来。
岸坡上散布著各色植被,野花、野草、野树竞相开花结果。这里是鸟雀的乐园。翠绿的斑鸠、红绿相间的鹦鹉美丽夺目,黑身白嘴的雀更多,乌鸦倒不多见。小鸟不惧人,自顾自地飞落到草地觅食,有的鸟喜欢用嘴在沙土上刨出浅浅的坑,不知为何?静谧的气氛中,但闻或嘎嘎、或咕咕、或唧唧的一连串嘹亮啼叫声不时地划破天幕。表达什么呢,反正是愉悦的感受,或呼朋唤友吧?它们在枝头跳跃,唧啾鸣叫不止,声调激越。当代人在互联网的迅疾发展下,不由自主地长时间观屏,五花八门无孔不入的信息挑逗著人们的视觉,目不暇接,眼睛疲劳得厉害。当一种感官过劳,意味著其他感官的闲置,长此以往不免退化。到河畔小径来,聆听鸟鸣协奏曲,欣赏它们百转千回的音调,让自己听觉恢复敏锐,乃保持感官平衡的良好途径。暮晚时分,回巢的鸟雀叽叽喳喳,草丛间虫声大作,叫得特别欢,天全黑下来却万籁俱寂了。想起王维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处可改为“虫叫林愈静,鸟鸣河更幽。”自然哺育了人类,人应与自然当和谐相处。环保这方面,澳洲人做得出色。
亲近自然就不会有焦躁或孤寂之感。快步行走在河畔泥沙小径,深深呼吸著植物新鲜气息,而无市井人流混杂味道,肺腑畅快而上下舒泰。清香的草味勾起我的童年印象,那在草地上摸爬滚打的无忧日子。这一带的雅拉河道蜿蜒曲折,有些地方看似荒凉。雅拉湾公园包围著广大的树林和绿地。春天弥漫著花香,夏天树荫浓郁,秋天黄叶亮眼,就是冬天也有花卉绽放。我拿出手机对著枝叶拍照,让“识花君”APP告诉我是什么树,认识了木麻黄、柏木、柠檬桉、三尖杉等等树木。野外植物极富个性模样,依循物竞天择的规律呈现百态千姿。很多大树根深叶茂,蓊郁繁茂,看上去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光,让你惊叹它们超乎人类的顽强生命力。有的老树上头枝叶像是枯死,然在粗糙的躯干下复生出新枝。澳洲的气候、土壤得天独厚,不论什么植物在这里都滋长得旺盛。夏季的山林野火,往往令森林惨遭重创,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几场透雨后,被大火侵蚀后焦土开始萌生绿意,烧焦的树干上纷纷冒出了嫩芽。众多树木向著河床倾斜,枝叶几近水面,形成一幅光影互动的亲昵画面。那些桉树、柏树、桦树枝干遒劲,努力地生长著,呈现我行我素的面貌,其造型、姿态由老天塑造。哦,我理解了,为何澳洲人的衣著打扮千人千面,从无雷同,人们以自己的感觉、习惯、趣味所左右,不考虑外人看法,更别提为媚俗而趋同。自由的意志难能可贵。
雅拉河畔绝非我偊偊独行,河边小道是墨尔本人的运动场。不论早中晚,都能看见跑步者矫健的身影,有时带著喘气声经过。自行车骑手更多,男女老少都有,唰唰地从你身前或身后疾驶而去。健身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桥下有所赛艇学校,常看到河面上训练的舟艇,分单人、双人、多人舟,学员保持一致的规律动作奋力划桨,白色的小舟箭一般地劈波向前。雅拉河每隔一段距离就有桥,既有通车的公路桥,也有仅供路人和自行车的小桥。谁能告诉我雅拉河一共有多少座桥?仅就我散步的河段,就看到四五座桥。在人行专用小径上,遇到最多的是遛狗人。陌生人和你打招呼,互道早上好,或点头示意,或绽开笑容,让你一整天心情愉悦。
河岸旁的树林小道像处于原生态,没人管,但多处竖立著标示牌,给你温馨提示。比如:附近有攻击性的蜜蜂;这里可能有蛇出没;遛狗者须牵著狗绳。河湾边有人在钓鱼,还是咱中国老乡,和我岁数差不多,说在墨尔本住了好些年了,钓鱼打发无聊。钓到鱼了当然大快朵颐,市场上鱼价不菲;钓鱼养心也养身,应和了澳洲人热爱户外活动的观念,所以在中国移民群里很是流行呢。河流弯道僻静深处偶现帐篷,那也许是流浪汉的家,也许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临时宿营地。露宿天地间别有风味啊。两岸有不少公寓楼,是为景观房,里面的居民每天看到波光粼粼的景致好惬意啊。有的公寓正在兴建中,吊车臂直指云端。墨尔本多年来位居全世界宜居城市前茅,理所当然地成为各国人士移民澳洲的首选,于是,城市建设快马加鞭。
我还多次去过市中心联邦广场附近的雅拉河岸。那一带桥梁多,有些建筑的历史可追溯到淘金热时期。雅拉河曾经作为航运线,岸边码头停泊众多船只。桑德里奇桥那儿有个香蕉巷拱顶,曾是批发水果和农产品的仓库。如今,货运船不见了,但见几艘游轮穿梭,来自各国的众多游客在船上频频举起手机,拍摄两岸旖旎风光。邻河的酒吧餐饮店和公园绿地间,一些现代主义雕塑点缀其中,代表了墨尔本人几代人的文化交流。有一座《疤痕,偷来的视觉》的雕塑,据介绍是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艺术家的合作作品,由皇后桥回收的码头杆子制成。我在桥上凭栏遥望,两岸的高楼大厦显示著这座城市蓬勃向上的旺盛活力。
雅拉河很长。假期里,我们驱车一个多小时,去到雅拉河上游游览。那里有些支流,水面狭窄,然而一段距离后又会豁然开朗,不断蜿蜒,有的水流平缓,有的水流湍急。两岸坡地同样树林丛生。其毗邻的一些小镇很有复古味道呢,比如旧书店,二手货店,面包房,可以发现独特的手工艺品或当地艺术家的画作。我在一个小镇的二手货店里入手一幅原创油画,一米宽,只要二十五元。午后在小镇街头咖啡馆坐坐,看看过往路人,望望高耸入云的金色银杏,融合阳光的鲜红枫叶,宁静,从容,满足。
自然,里士满家附近的雅拉河和我们更亲近。每每晚饭后,我们一家三口沐浴著夕阳馀晖去遛弯。几年来,雅拉河畔小道的倩影风貌印刻在了我的脑海,它的气韵、神气滋润着我的心田。天地不言有大美。伟大的雅拉河陪伴著墨尔本这座南半球时尚文艺之都,始终舒缓从容淡定。我信步雅拉河畔,恋恋不舍离去。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24年6月26日 14:45
澳洲年底前将推出了全新的“国家创新签证”(NIV),取代目前的“全球人才独立计划”(Global Talent Independent Program)。新计划旨在吸引全球的各行业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在关键领域拥有卓越成就的专业人士。 Read More
新州警察局局长凯伦·韦伯威胁说,如果由于铁路罢工导致观看烟花人群的安全无法保证,她将建议取消悉尼标志性的新年前夜烟花表演。 Read More
12月15日,一个网名为“Ares”的中国游客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三段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澳洲海军军舰的视频。引发了网络热议和澳洲参议员Malcolm Roberts的关注。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湾总统府当值宪兵因向中共特务提供机密遭到抓捕,之后中共渗透台湾网红的种种迹象也被媒体爆出,再次引起台湾舆论对中共渗透及《反渗透法》界限的讨论。 从中共诞生以来,统战与渗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战略手段,从未放松过。上百年来,其渗透能力堪称登峰造极,几乎就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无往不胜。中共当局不仅依靠统战与渗透成功地将国民政府赶到了台湾,还将全中国百姓拿捏得服服贴贴。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统战与渗透也随著中国制造的廉价产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国,并顺利地在各级政府、学术领域,甚至地方社团中埋下种子,打下了长期盘踞的基础。 而散布在世界各国的台湾社团从来就是一个重灾区,在民主环境里成长的台湾人并没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单纯的台湾人往往在有意无意间被利用了、被渗透了,被统战了,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堕落在红色的枷锁之中。 每当人们提到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就会联想到特务与间谍,其实统战与渗透的范围极其广泛,广泛到不能简单地用“间谍”的概念来分析论述。 比如说,一些有点影响力的台湾人常常会公开提醒台湾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欢的媒体上刊登广告,或避免发表支持台湾政府的言论,美其言曰出于“好意”或“保护侨胞”,其实他们已经在中共的战壕里,替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发挥影响力了。让人产生恐惧或自觉宣扬“中国好故事”,都是红色渗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很多海外华人,包括台湾人或东南亚的华裔难民,他们的政治立场往往会随著中共影响力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有些人从反共走向亲共,之后又宣称反共,自由世界给了他们自由思想的空间,但他们是否真的能在立场的改变过程中摆脱中共势力的束缚呢?那就只有天晓得了。因为中共统战与渗透的力量就像癌细胞,具有顽固的持久性,有时活跃、有时潜水,当沾惹上后想洗心革面就没那么容易。 在澳中经济处于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滚滚而来的金钱,却没注意到中共的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减轻了澳洲的经济危机,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国基础,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几乎成为了一堆木偶。谭宝政府最终反戈一击推出了“反渗透法”,气焰嚣张的中共和统会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红色势力就此消亡了吗?当然不会!那张渗透的网络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内轰然瓦解,该铺垫的早已稳妥,该下的种子也已扎下了根。 英国王子边上埋著红色地雷,中共军人挤进新西兰国会,泛红宪兵在守护台湾总统府,类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绝对不会例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区别只在于何时才被发现,西方民主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后知后觉。 中国人的群体很简单,亲共与反共都是摆在台面上,多多少少都对澳洲主流产生影响力,其它的绝大多数社团都保持低调,明哲保身,见风使舵,意见统一。 与中国社区相比,台湾社区反而显得比较复杂,那是因为各台湾社团在对台湾的定义上有著差异。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台湾本土社团代表台湾人发声,一直被认为是台湾人声音的社团并非来自台湾,那是一些民国初期就开张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会”,以及逃离共产极权迫害的难民组成的“越缅寮”团体,他们都曾接受了中华民国文化教育,本质上捍卫的是中华民国。当中共和统会在全世界粉墨登场后,首当其冲就是对这些社团进行统战与渗透,遗憾的是无一能够幸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