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2-25 21:19
文/清箫
万历二十一年一月八日,李如松率领的援朝明军在平壤大捷。日军损失1万多人,小西行长带残兵渡大同江逃窜。
明军趁胜追击,接连获胜。十九日,李如柏率军进复开城,斩获日军首级一百六十五。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皆被收复,尽归平壤。日军第二军团的统帅加藤清正仍在驻守咸镜道,听闻明军攻破开城,也向王京撤退。整个朝鲜北部基本上都被明军收复,日军退守王京一线,中朝联军与日方形成对峙。
这时明军气势如虹,士气大振,但后勤补给出现问题。于是李如松打算凭速战解决后勤危机。恰巧朝鲜人传来一个情报,更促使李如松做出向南迅速推进的决定。
《明史纪事本末》载:“二十七日,去王京七十里,朝鲜人以倭弃王京遁告。如松信之,将轻骑趋碧蹄馆”。朝鲜人报告说日军准备放弃王京,但这个情报并不靠谱。李如松以为时机成熟,率明军直奔王京方向。
明军因为连胜,已有轻敌之心。李如松的决策风险很大,从数量上看,先头部队的人数不足以和王京的敌军对抗。再者,王京据天险,咸镜和忠清为其犄角,易守难攻。
据《经略复国要编》,李如松将攻往王京的明军分成三个梯队。他二十六日先派遣精兵三千“哨探王京道路,以便进兵埋伏攻取”。之后在二十七日,李如松率领副将杨元、李如柏、张世爵等二千明军南进,到马山馆离王京九十里处,留杨元领兵一千在后,李如松亲自带兵一千前进。
三梯队概括而言就是:
第一队(先锋)由查大受、祖承训率领,仅三千骑兵;
第二队由李如松亲率,仅是少数家丁;
第三队负责接应,由杨元统领。
简单分析这样安排的利弊。杨元的第三梯队可谓是风险中的保险,幸亏有这支接应部队,否则碧蹄馆之战的后果可能不堪设想。打头阵的骑兵是当时大明战力最强的辽东军,忠勇善战,由李家将领的家丁组成。但第二队太薄弱,其作用本是在第一队遭遇困境的情况下解救,而只带少数家丁,很容易把自己也搭进去。
查大受和祖承训的先锋部队在迎曙驿与日军狭路相逢,三千明军骑兵如一把利剑直插敌寇,斩六百馀级。藉迎曙驿告捷馀威,先锋队继续南进,却在砺石岘遭遇大规模日军。鉴于人数劣势,先锋队向北后撤至碧蹄馆。
日军人数多达两万,而明军只有几千,一场激烈的血战就此展开。
说碧蹄馆之战神秘,是因为双方记载不同,争议大,个别人物也留下历史之谜。以下综合不同史料讲述激战过程。
四周兵刃碰撞声、嘶喊声不绝于耳,查大受在炼狱般的战场中奋力突围,然而敌人一批又一批增加,一时竟不知何处是尽头。
原来碧蹄馆附近的日军基本上都向此地聚集。李如松和杨元的援兵尚未赶到,查大受等明军将士只得殊死拼搏。
鏖战中,查大受等终于看到了熟悉的身影——李如松于巳时左右(上午9点至11点间)率援军冲入战场。当看到查大受、祖承训被日军打得且战且退时,李如松一声奋喝:“将士如敢畏缩不前者,斩首!”不愧为大帅风范,再度展现之前于平壤城下的英雄气概。要知道,此时他身边只有一千明军,和查大受会合后估计不到四千人。
李如松的这一喝重振士气,之后“(明)官兵齐上与贼砍杀一处,从巳至午”。
《孙子兵法》讲:“勇怯,势也”。李如松这种看似以卵击石的命令是合乎兵法的,他营造出一种气势和声势,于危急时刻激发士兵勇气,也导致日军一度怀疑明军主力是不是来了。
不过日军很快回过神,发现李如松所率只有一千人,大喜过望,认为捡到了宝,无论如何都要吞掉。
对明军而言更危险的是,同样在将近中午的时候,日军也有援兵到来,小早川隆景、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吉川广家等率两万日军突然出现。据《日本战史·朝鲜役》,其后还有由宇喜多秀家、黑田长政率领的两万日军。
但李如松及其亲信部队也有不可小觑的条件,这些家丁善战,对大明和李家忠心耿耿,浴血奋战。此外,这一千辽东铁骑配有三眼铳,这是明朝北方军队中常见的短距火器,三个铳管可以轮番射击。明军也以神机箭对日军造成不小伤害。顺便一提,这些明军骑兵不便带重型武器,当时火炮留在了后方。
可惜地形限制了明军骑兵的优势。碧蹄馆位于山区和平原区的分水岭,《明史纪事本末》称“近王京平地俱稻畦,冰解泥深,骑不得骋。”
日军左、右翼从山上向明军发起三面进攻,左有立花宗茂,右有小早川秀包、毛利元康,一时沿山遍野尽是敌,由两山夹空将明兵围住。李如松亲自与麾下数十骁将驰射,英勇抵抗。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了极其惊险的一幕:李如松的战马突然跌倒,他落马受伤。
日军当然不愿放过绝佳机会,很快“倭猝至,围之数里。将士殊死战,自巳至午,弇中矢且尽。”
千军万马之中,一名穿金甲的日本武将直奔李如松而来,与其单挑,欲一决武功高下。史书没写打斗细节,如几个回合等,但不管怎样,李如松的副将见此情形绝不会袖手旁观。
当时裨将李有升忠勇护主,以身蔽之,奋力斩杀数敌。可惜敌众我寡,李有升被日军钩倒在地,惨遭支解。李如松痛失一员爱将。
紧要关头,神射手李如梅张弓搭箭,将金甲倭将射落马下。同时,李如柏、李宁更加奋力抵抗日军夹击,向李如松靠拢施救。
李如梅和李如柏均是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梅作战果敢,《明史》评价“成梁诸子,如松最果敢,有父风。其次称如梅”。李如梅射杀的日本武将不只一名,立花家的大将、身经百战的十时连久就是被李如梅击杀的;立花家臣安东常久也被他射毙。
然而那个和李如松搏斗的金甲武将是谁,说法不一。《明史》和《明史纪事本末》未提其姓名,《明史》卷238只以“金甲倭”形容他。而《柳川藩丛书》说是安东常久在跟李如松单挑时被李如梅射死。这一金甲倭或许多少跟立花宗茂有关。立花宗茂是日本名将,被丰臣秀吉赞为“西国无双”。
经过多番惊心动魄,李如松等将士终于看到杨元带来的援兵。杨元突破重围,形势逆转,日军遂溃。李如松在报告中说:“我兵乘胜追逐,当阵斩获首级一百六十七颗,内有贼首七名……查计阵亡官兵李世华、贾待聘等二百六十四员名,阵伤官兵四十九员名,射打死马二百七十六匹。”
然而明方精锐多丧失,于是退驻开城。
那么,该如何评价碧蹄馆之战呢?
对明朝而言,这无疑是一场艰难的反侵略战争,在敌寇数倍于己时的英勇无惧值得称赞,且四万日军未能全灭五千明军,对日本士气造成不小打击。但明方也不宜称之为胜。
日方有材料说明军被斩首逾一万,这已超出明军此战总人数,不符事实。
朝鲜方面相对客观。李德馨说,明军“与贼死伤相当,几至五六百矣。”此战后李如松军剩馀三千多人,可推算损失大概为一、两千人。
总之,明、日双方都未能达到各自的目的,过后都很难再发动一次毁灭性的进攻,从此进入僵持。
碧蹄馆苦战后,李如松虽悲痛于部下之死,但依然理智。此时,其过人的军事才华再次发挥重要作用。
最高级的用兵莫过于以静制动。李如松重新布局,按兵不动,留李宁等驻守开城;杨元等驻平壤,扼守大同江接饷道;李如柏等驻宝山诸处,为支援做准备;查大受等驻临津;自己统领精兵东西策应。
仅此而已吗?非也。李如松很擅长观察,之前攻平壤前对地理和敌情就了如指掌,那次奇袭牡丹峰,而这次他打算学曹操。
他发现,日军在龙山有粟数十万石,而主力正忙著打幸州。沉默多时的李如松终于出招,且是四两拨千斤的招:从间道纵火将日军粮烧个精光。当日军从幸州赶回援救时,已经来不及了。
明军火烧龙山粮后,日军不得不考虑撤退。《明史纪事本末》载:“而倭刍粮并烬,行长亦惩平壤之败,有归志。”之后,日军“四月十八日弃王京遁”。
从一月八日收复平壤到四月收复王京,仅3个多月大明与朝鲜联军就取得显著战果,使朝鲜免于亡国。
平壤之战和碧蹄馆之战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即大明边疆最精锐的辽东铁骑、李如松的亲信损失不小,直接影响到李如松5年后的命运。
万历二十一年十二月,李如松班师回中国,“论功,加太子太保,增岁禄百石。”(《明史》)
万历二十六年四月,土蛮侵犯辽东,李如松亲率轻骑远出攻击敌巢,中了蒙古鞑靼部的埋伏。他一如既往地身先士卒、英勇无畏,但和以往不同的是,和他一起奋战的将士已不及往日。弟弟此时在参加第二次朝鲜战争,而曾经同甘共苦的家丁和亲信5年前伤亡惨重,如今身边势力单薄。
纵然寡不敌众,李如松依然坚持奋战。命运这一次没有眷顾他,最后他壮烈殉职,终年50岁。
回顾其一生,他骁勇善战,熟知兵法;万历三大征中两征他都建有耀眼军功;其诗句“梦中常忆跨征鞍”,道尽戎马岁月、耿耿忠心。
男儿有泪不轻弹,他从不惧死,而铁骨背后却藏著鲜为人知的另一面——百战英雄究竟为何流泪?
他的恩师、忘年之交徐渭作有《写竹赠李长公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常常忧愁的李如松:
“山人写竹略形似,只取叶底潇潇意。
譬如影里看丛梢,那得分明成个字。
公子远从辽东来,宝刀向人拔不开。
昨朝大战平虏堡,血冷辘轳连鞘埋。
平虏之战非常敌,御史几为胡马及。
有如大酋之首不落公子刀,带胄诸君便是去秋阮游击。
不死虏手死汉法,败者合死胜合优。
公子何事常忧愁,一言未了一叹息,双袖那禁双泪流。
却言阿翁经百战,箭镞刀锋密如霰。
幸馀兄弟两三人,眼见家丁百无半。
往往弯弓上马鞍,但有生去无生还。
只今金玉光腰带,终是铜瓶坠井干。
兼之阿翁不敢说,曾经千里空胡穴。
武人谁是百足虫,世事全凭三寸笔。
山人听罢公子言,一虱攻腰手漫扪。
欲答一言无可答,只写寒梢卷赠君。”
眼睁睁看著并肩作战、感情深厚的家丁一个接一个离去,纵见惯沙场生死,也会不禁泪潸然!
“往往弯弓上马鞍,但有生去无生还”是他麾下壮士的写照;而他自己,也以此为人生画上句号。
(未完待续)
新州警察局局长凯伦·韦伯威胁说,如果由于铁路罢工导致观看烟花人群的安全无法保证,她将建议取消悉尼标志性的新年前夜烟花表演。 Read More
12月15日,一个网名为“Ares”的中国游客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三段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澳洲海军军舰的视频。引发了网络热议和澳洲参议员Malcolm Roberts的关注。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湾总统府当值宪兵因向中共特务提供机密遭到抓捕,之后中共渗透台湾网红的种种迹象也被媒体爆出,再次引起台湾舆论对中共渗透及《反渗透法》界限的讨论。 从中共诞生以来,统战与渗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战略手段,从未放松过。上百年来,其渗透能力堪称登峰造极,几乎就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无往不胜。中共当局不仅依靠统战与渗透成功地将国民政府赶到了台湾,还将全中国百姓拿捏得服服贴贴。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统战与渗透也随著中国制造的廉价产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国,并顺利地在各级政府、学术领域,甚至地方社团中埋下种子,打下了长期盘踞的基础。 而散布在世界各国的台湾社团从来就是一个重灾区,在民主环境里成长的台湾人并没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单纯的台湾人往往在有意无意间被利用了、被渗透了,被统战了,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堕落在红色的枷锁之中。 每当人们提到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就会联想到特务与间谍,其实统战与渗透的范围极其广泛,广泛到不能简单地用“间谍”的概念来分析论述。 比如说,一些有点影响力的台湾人常常会公开提醒台湾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欢的媒体上刊登广告,或避免发表支持台湾政府的言论,美其言曰出于“好意”或“保护侨胞”,其实他们已经在中共的战壕里,替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发挥影响力了。让人产生恐惧或自觉宣扬“中国好故事”,都是红色渗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很多海外华人,包括台湾人或东南亚的华裔难民,他们的政治立场往往会随著中共影响力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有些人从反共走向亲共,之后又宣称反共,自由世界给了他们自由思想的空间,但他们是否真的能在立场的改变过程中摆脱中共势力的束缚呢?那就只有天晓得了。因为中共统战与渗透的力量就像癌细胞,具有顽固的持久性,有时活跃、有时潜水,当沾惹上后想洗心革面就没那么容易。 在澳中经济处于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滚滚而来的金钱,却没注意到中共的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减轻了澳洲的经济危机,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国基础,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几乎成为了一堆木偶。谭宝政府最终反戈一击推出了“反渗透法”,气焰嚣张的中共和统会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红色势力就此消亡了吗?当然不会!那张渗透的网络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内轰然瓦解,该铺垫的早已稳妥,该下的种子也已扎下了根。 英国王子边上埋著红色地雷,中共军人挤进新西兰国会,泛红宪兵在守护台湾总统府,类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绝对不会例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区别只在于何时才被发现,西方民主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后知后觉。 中国人的群体很简单,亲共与反共都是摆在台面上,多多少少都对澳洲主流产生影响力,其它的绝大多数社团都保持低调,明哲保身,见风使舵,意见统一。 与中国社区相比,台湾社区反而显得比较复杂,那是因为各台湾社团在对台湾的定义上有著差异。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台湾本土社团代表台湾人发声,一直被认为是台湾人声音的社团并非来自台湾,那是一些民国初期就开张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会”,以及逃离共产极权迫害的难民组成的“越缅寮”团体,他们都曾接受了中华民国文化教育,本质上捍卫的是中华民国。当中共和统会在全世界粉墨登场后,首当其冲就是对这些社团进行统战与渗透,遗憾的是无一能够幸免。… Read More
新的482“需求技能签证”(Skills in Demand, SID) 相关的法规于2024年12月7日生效,由于细节不多,雇主和签证申请人必须留意签证的新要求。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将不会有新的子类别。需求技能签证将与临时技能短缺签证使用相同的子类别号码“482”,但这绝不是简单的重新标签。 任何在12月7号之前提交的482签证申请不受这些变更的影响。 需求技能签证有三个流派:专业技能流、核心技能流和劳工协议流。前两个流派取代了中期和短期流派,这意味著该签证更注重高低收入之间的区别,而不是长期和短期的职业短缺。劳工协议流将有效保留现有标准。至于针对低薪但关键职业的基本技能通道的命运,则无法预测。计划进入该流派的职业可能会通过劳工协议获得。 主要法规不仅修订了482子类签证,还包括相关的提名、赞助义务和雇主提名的永久签证。只有关键方面被突出强调。 该法规的大部分内容涉及修订现有法规,将子类的名称从“临时技能短缺”改为“需求技能”,例如,与签证取消、退款和某些家庭成员豁免的规定。然而,这项新签证还有许多重要方面。 收入门槛 取代临时技能移民收入门槛 (TSMIT) 的将是1994年移民法规中设定的两个收入门槛: 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