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各所大学招收的弱势群体和贫困家庭的学生越来越少,这使联邦政府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计划受到质疑。
据《悉尼晨锋报》报导,对联邦政府最新数据分析后发现,有11所大学的本科生中,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背景的学生比例不足10%,其中4所大学位于悉尼。
低收入背景学生比例最低的大学包括墨尔本大学(Melbourne University)、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和悉尼大学(Sydney University)等一些东海岸最负盛名的院校。
培养低社会经济地位学生比例最高的院校主要位于乡镇地区,如南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CQ大学(CQ University)和詹姆斯库克大学(James Cook University)。
与五年前相比,全国范围的公平率有所倒退。2022年,国内本科生中仅有16.22%来自弱势背景,而2017年这一比例为17.05%。
教育部门表示:“2022年强劲的劳动力市场,加之生活成本的增加,有可能对低社会经济地位背景学生的决策产生比中高社会经济地位背景学生更大的影响。”
由教育部长Jason Clare委托进行的“大学协议”(The Universities Accord)中期审查希望到 2035 年实现高等教育参与的群体均等。
要实现这一目标,大学中低社会经济背景学生的比例必须大幅提高到 25%。
这比陆克文政府在 2009 年制定的到 2020 年实现 20% 的目标还高。
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Sydney)二年级学生Heather Sengmany家住悉尼西区Cabramatta,她担心上大学会带来经济压力,因此申请读TAFE。
但在获得旨在增加悉尼大学低社会经济地位学生人数的奖学金后,她决定攻读文学和高级研究学士学位。
她说:“我担心攻读文学学士学位并不被认为是可行和经济稳定的事。”“这似乎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尤其是考虑到高等教育文凭课程的巨额债务。”